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题记: 此乃南京耆宿维畅前辈大作,维畅前辈古稀之年,依旧操觚染翰,可钦可佩,广而告之。 但惟有一处瑕疵。“大宗子”是宗法的概念,而“政治性的大宗子”提法本身就有问题。“政治性的大宗子”牵合政治与血缘,使大宗子成了个非驴非马的概念,极富有张力,只会让问题更复杂,不足为法。 维畅前辈讲“政治上的‘大宗子’必须得到当朝统治者的诰封”,此言大谬,其实“大不大宗子”是宗族范围内的事,跟皇帝无关。考究起来,历朝皇帝从未封哪位仲氏族人“大宗子”的名号,没有哪道圣旨“诰封”仲氏的某甲为“大宗子”。明清易代之时,封的只是“翰博”的官号,翰博只是个官位,跟宗族意义上的大宗子无关。故而维畅前辈在凸显政治性的同时,遮蔽了宗族性。 说到底,“大宗子”是宗族的产物,跟血缘亲疎和宗族认同有关,跟皇帝的封赐无关,古代也未开听证会,维畅前辈这里讲的“政治性的大宗子”大都是自封的,而不是皇封,更不是开听证会在全国宗族范围内选举出来的。故而相较于血缘上的大宗子,“政治性的大宗子”(姑且采用这一说法,虽然实质上是“自封的大宗子”)公信力较差。
仲氏大宗子fficeffice" />
仲维畅 2011,5,30.~5,31.于南京
人类由原始公社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奴隶主、封建主为了保持自身的权势、地位和财富,并将这些传给自己的后代,便建立起依据家庭血统的“世袭制”。从而开始了为争夺继承权,兄弟、父子、叔姪间的血腥厮杀。周朝立国后,为避免殷商争夺帝位之弊,制定了嫡长继承制——帝王、诸候……的权位均由其后妃、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如无子嗣,则由血统最近的姪、姪孙辈过继。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先贤子路便受到历代帝王的恩崇: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卫候,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河内公,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进封卫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仲子,清沿明制;明思宗崇桢十六年(1643年)诏定仲子61代孙仲于陛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直至71代孙仲肇璠[1,2] (中华民国时则为奉祀官[3])。 显然,大宗子具有两重性质:一是自然性;居各代的嫡位,一般在同辈中年最长,同龄中辈最低;二为政治性,也就是必须得到当朝统治者的诰封,其目的是为了由大宗子统率该家族效忠于自己的封建统治。故“大宗子”的政治性高于自然性。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绪修仲氏家谱》[2] 中详载了各代大宗子名讳。近年新疆披露的元代旧谱[4]却与之不同,分歧在于第49代(及其后),前者为仲虔,后者为仲基。文献[1]载:“时高宗南渡,人心惊怖,虔不忍远离祖庙,遂避难于古棠之南阳湖。及金主有诏,求圣贤子孙,悉复故卢,乃归守庙庭。”而《元谱》内仲子50代裔孙衍(1352年)所作的《序》称:“宗子迁吴已历年所。……自基祖南渡已逾六世。……吾济域仲氏,自靖康以前,旧谱颇详。靖康季,金主南游,宋皇渡江,吾族宗庙、大宗主皆迁于吴。旧庙毁于兵燹,族谱亦阙焉。后吾七世祖康公南下如吴,始得统谱。至元鞑如济,吾祖奉之焉,嗟呼,愧哉!族弟去岁主沉湖之举,岂非残害同门?嗟乎,哀哉!”[5] 显然,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主沉湖之举的50代仲衒不可能有应金主诏归守庙庭的父亲(49代仲虔),所以南宋时期的大宗子应为49代仲基及其后人。1279年南宋亡后,金、元两朝是否诰封过仲氏后人不详,待考。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50代仲衒私设公堂,虐杀留居任城横坊村坚持正统的北宗长房仲鹿、仲昔、仲淮宽等6人,将仲符流放到新疆[6],迫使仲均美迁黄县、仲纯美去章丘,[7] 仲衒更不惜篡改家史,自立其父仲虔为大宗[7],因此1351年以后仲氏出现了南北两个“大宗子”,却都没有得到当朝皇帝的承认,姑且暂称一位为“民间大宗子”(因《南宗谱》迄今未找见,[6]故大宗子名讳不详),另一个是“自立大宗子”。一直到明末思宗崇桢十六年(1643年),61代孙仲于陛被诏定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才终于又有了当朝皇帝认可的仲氏“大宗子”,直至71代孙仲肇璠。情况与孔氏雷同:当朝皇帝都认准了留守家乡的“大宗子”,而没有诰封随宋南迁的血统大宗子。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封建旧制度,包括仲氏大宗子的所有特权。因而大宗子的概念只留下了家族血统的遗传学意义(DNA脱氧核糖核酸)以及家族史料的文化内涵。正如50代孙仲衍1351年冬赴吴谒庙时,当时的宗主(名讳待考)所说:“凡所谓大宗、小宗,虽历代既邈,要之千万子孙之身,皆出祖宗一人之身也。是故素无贵贱尊卑之分。”[5] 难道今天仲氏子孙对大宗子的认识还应落后于660年前的先人吗?更无必要去计较南宗、北宗之优劣而引起族人的不和、猜忌及辈分、吉字的人为混乱。 我们都为自己的祖先、谱、志而骄傲,却很少知道家史中除真善美的内容外还有假恶丑的段落,其实早在元末“沉湖”惨剧之前近三千年,鲁魏公(姬氵費,,仲山甫的祖父)就是由弑其兄鲁幽公(姬宰)而夺位的。[8]后代子孙对先人的功过是非虽不负任何责任,却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扬光荣传统,避免惨痛失误!
参考文献 [1]《续修仲里志(六卷)》. 清光绪二年(1876) [2]《绪修仲氏家谱》.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3] 华风仲子研究会编:《仲里新志》. 长春:长影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8. [4] 新疆传南宗、北宋世系图 [5] 元至正十二年仲子第50代孙裔衍为仲子族谱. 1352. [6] 仲磊,仲聿修:风云变幻仲家史,团结和谐谱华章 2010-04-02,20,23. [7] 仲维畅:山东黄县仲氏始迁祖是谁?2011.5.4~5.5. 南京. [8] 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