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1775|回复: 5

种衍台寻祖记

[复制链接]

1009

主题

4041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802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5-4
发表于 2010-10-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我有记忆的童年时代,我就好奇又幼稚的问过老父亲,我们为什么姓“种”?百家姓上为什么没有姓“种”的?我们的“老家”是那里的?老父亲也没有文化,只知道我们祖上,是在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老槐树-----老鹳窝下迁来山东的。从哪时就知道“老家”在遥远的老槐树-----老鹳窝下。
   后来在学习、工作、出差等社会活动中。在任何有关姓名和称谓上,没有一个能够准确的一次读准我们的姓---“种”(chong)的,为此尴尬而困惑。在姓氏的海洋中,在中国社会的大家庭里,我们种姓是一小户人家?
   第一次感到欣慰的是,在《新华字典》上我看到“种”多音字中,有chong读“虫”是指“姓”的注解。仅此,没有任何信息。激动欣喜之余失落又好奇,就想弄个明白我们的姓的起源、发展、变迁。
    一九九一年,我家老叔---种明怀,有幸为滕阳堂第四续修族谱。我问有关问题,他了解也只局限族谱原序有限的记载。在读《水浒传》、《汉史》和《宋史》的时候,发现我们种氏先祖在中国东汉,北宋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为此,我带着考证我们种姓根源及我们种姓历史的责任,带着对先祖的崇敬及种氏族人的情感,去追求我种氏根源。
   在节假日里,背上行囊,怀着崇敬的心,寻着先人的遗迹、沿血缘上的情脉。到我先祖居住、生活、驻守、兴国的地方,寻找种氏先祖的历史。走访了河南洛阳种氏发源地,甘肃的边塞古城池,陕西的终南山(秦岭)豹林谷,及明洪武年间山西的洪洞大槐树,迁民的河北,安徽,江苏,及山东等地市六十多种姓村庄。
   走在古凉州的戈壁荒漠,看到古城遗迹,看到延绵远山古老的土长城、烽火台。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我先祖从汉代到宋代,在此筑城安民,开荒兴业。仿佛也看到远处飘逝的狼烟烽火,同时看到先人的金戈铁马,睿智英豪的雄姿。
   在长安城南的秦岭南豹林谷之东明峰上,置身在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终南山上,似乎闻到我祖-----云溪醉侯,结草堂,传播讲习儒、道、教之学的墨香。感受居林泉间的悠闲,以及他高吟“溪上醉眠都不知”的隐逸。还有他《时议》十三篇治国之策的情怀。
   在山西洪洞县,站在洪洞的老槐树下,仰视与敬慕每一片槐叶,寻找我种姓属于那方叶片,还有那镌刻在血液上的老鹳窝。雄伟宏大的祭祖堂里,第五橱窗里陈列着“大明种氏列祖列祖之神位”,使我心潮澎湃,无比激动的心情。有幸带着全体种姓宗亲,对列祖列宗的怀念和无比的崇敬,捧上一捧故土,上一柱香,虔诚的拜祭我们的祖先,寻找到我氏家族--------种家人的根。
   在久违了的梦中故乡,捧上一捧散发着芳香的故乡的泥土,倍感亲切而激动。翻开尘封而发黄的族谱,在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族谱,却有着共同祖先。激动万分看着祖先的名讳,对酒当歌与古代先祖进行心灵的对话,闭上眼睛,尽情的享受梦境中故土的馨香,古老祖屋的醇厚。聆听先祖的教诲,述说我种氏家族今天和未来!
   所到之处,我种氏宗亲彼此间,始终充满了家人的温馨、激动、欣喜和祝福。渴望远方的种氏族人的信息,期盼有相互联系和沟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最使我羞愧难当的是,他们激动与族人介绍;“这是我们种姓老家来的人了!”同为我种氏子孙,我焉能有资格代表的了------“老家人”。
   “老家人”成了种氏宗亲心目中的一个“大家庭”的符号,是几千年种氏家族,久远的历史信息传承的归属、是我种氏家族的象征、是我种氏“祖魂”。是对我种氏家族的“根”和“源”追求和向往。对历史的了解的渴望、期待,也是对居住在远方的不同祖系种氏族人的祝福。
   我有幸成为种氏家族的一员,有义务尽做好各地各支系彼此的互联互通,收集考证彼此支系间祖亲关系及在全国种氏族人分布情况,传承我种氏祖脉,来回报我种上族人对我的期待。

青海省;
青海乐都县高庙镇旱地湾村,有30多口种姓人家,虽然是属于青海,但离甘肃较近,据种均文介绍;这里的种姓人家,可能是在清初,由甘肃什么地方迁来的。后来我又与永登县民乐乡连续,让他们查询族谱,是否有一支系的种姓人家迁到青海?经确认应该是永登县民乐乡,在清初迁出的。
四川;
广元市朝天门区,处于川陕交界的两河乡周围,约有千余人口,主要分布在陈龙村(100多人口),永平村(200多人口)等七八个村庄,有族谱毁于迁徙中,后再续距今有十五,六代,文革期间也丢失了,据种法魁、种俊(朝天门区麻柳民政所工作)介绍,四川种氏家族历史应该比较久远,有现有二十字辈;三,支,兴,帮,国,登,天,志,永,发,道, 大,德,自,美,宽,仁,意,光,华。
甘肃;
   在甘肃永登县城关胜利街,见到了种学甫老先生,他是永登县人民医院退休老干部,是种氏“遵彝堂”传承人,也是我在寻访中,见到第一位种家人。已七十七岁高龄了,知道我是从山东远道而来,走访和探寻种家历史的,有些激动拉着我的手,一边帮我打着身上的雪花,一边让老伴冲上热茶。同时,他还激动向他的子女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种姓“老家”来人了。在寒冷的冬天,老人的热情着实让我热血沸腾了一番,心里热乎乎的,寒冷和疲劳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老先生迫不及待向我介绍和展示了,永登城关种氏遵彝堂族谱,以及他在外工作、生活中因姓氏弱小,所感到的孤独,以及不断修正zhong和chong读音的尴尬。遵彝堂的始祖种益友,来自陕甘地区,清乾隆二十五年,随清军入驻满城经商,至今已有八代传世,约三十多人口.
   当我向老人了解永登中川镇之山村,民乐乡下川村种家沟,民乐乡卜东村等种姓情况的时候,他向我介绍了永登县残联的种玉贵,说他是那个地方的人,比较了解情况,但是老人只知道工作单位,不知道种玉贵的住址和电话,又值是礼拜天。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到永登残联的办公室,还差点被以推销商品的小贩拒之门外,见到种玉贵先生,他讲永登民乐乡卜洞村的种氏传说,原来有两家种姓人家,称为上院和下院,爷兄弟六房,其中有一个送人了,已不知道下落,下院五爷走出,现在大有约二十多户人家。其他都分布在安仁村、独山村、卜洞村等村上。本地种氏的古老的族谱已毁,清末是续修的。原来还有座种家娘娘庙,历史还比较长,香火旺盛,可惜的是毁于文革期间。后在2002年8月16日又重修种家娘娘庙,具体是供奉是哪一个种氏娘娘,谁也不清楚。种家娘娘庙位于永登县西北约67公里的民乐乡种家沟村的山上。我想看个明白,就搭乘残联下乡的车子,座了有30多公里,又转乘去民乐乡的公共汽车。
    这几天这里下了一场雪,公路上的雪还没有融化,车子行走异常的慢,到了民乐的独山脚下已经是下午了,我沿着去山里的羊肠小道,朝种家沟的方向前进。路上同行的有放学的小朋友,看我满头大汗踏着雪,背着行李,问我是去谁家的?我告诉他们,我是寻访种家人来了。他们听后特别的高兴,原来他们都姓种。在他们的指引下,我很远就看到了,山顶上飘着红旗的种家娘娘庙。
    种家娘娘庙,是这光秃秃的独山上,唯一的建筑。是由三间平房作为大殿和一个三间西厢房组成,门前还有几颗小松树,周围插满了五彩旗,还有一些彩条迎风招展。虽然没有看到有人管理,整个半开放式院落,显着比较干净利索。
    大殿的门是被一块刺绣的门帘挡着的,在外是直接看不到里面的娘娘神像。殿上方有一“修庙立诚”“有求必应”的匾额,门前有香案,桌面上摆放有供品。我放下行李,虔诚的给娘娘跪拜、叩头、行礼。我还告诉娘娘,我是从遥远的山东来看你老人家的!娘娘塑的有1,6米高的坐像,左右各塑一侍女像,左边的侍女手捧着宝剑,右边侍女手捧鲜花,娘娘的左上方还供奉着一尊,坐在莲花上瓷质观音像,整个大殿里挂满了,祈福平安的彩缎和条幅,还有“永保平安”“云祥阁紫”的锦旗。西厢房为三间,一间为厨房,有炉灶及炊具。另两间是供香客休息的地方,有取暖炉的、被褥等生活用具。(照片,附后)
    独山脚下就是种家沟村(永登县民乐乡下川村独山社),约50多户,280多口种姓人家。我来到了种师元家里,正值他们收工回家的时候,他听说我是从山东来的又是姓种,专来永登寻访种家人的,他特别的激动,叫来村里年长的有文化的种家族人,他们有两个版本的传说。据他听祖上传说;一,是宋朝种家军在此驻守留下的。二。是由南京迁至永登县的。据说古老的族谱已丢失了,此家谱是清光绪三十二年间续写的
   在一间摆着香案,供奉的“种氏族谱”的房间里。我也跟随着他70多岁了老父亲,共同洗手、上香、叩拜,虔诚的请出族谱。族谱是在一个木制的盒子里,用红布包裹着尘封已久发了黄的,积淀种氏先祖辉煌历史的-------种氏世系宗谱。(整个过程我已经用DV记录下来),记载与我们其他版本的种氏族谱,有着惊人的相同。同根同源同族,我种氏家族两千年一脉相承。
    在场的族人和种老先生都非常激动,向我了解我们山东和其他省份的种家人的情况,并要求我,把他们向全国的种氏宗亲的祝福,带给天下的种家人。希望我们的种姓宗亲,能够常联系。傍晚了。要回永登城了,他们不舍的看着我离开。当我回到下车的公路上,才知道已没有回城的汽车了。只能是一站一站的搭乘货车,无论是什么车只要前往永登城方向就联系,到永登城已是夜里两点钟了。
    靖远县北湾镇天子村种庄社,位于北湾镇东北8公里左右,约有1000多口种姓人家。据种庄的种发有说;“他也是听族人们传说,始迁祖在明万历年间,一说是从山东迁来的。二,从陕西合阳迁来的。”最早的族谱是1926年,首次续修族谱,从十一世祖延璋开始立谱(其弟延玺另立门户)由于历史原因,遗憾的是一至十世先祖资料,已无从考证。
   种氏祠堂;坐落在种庄的村中央,为两层上一间,下三间,建筑面积约100多平方米。2006年2月竣工。
河北;
   衡水桃城区赵家圈乡东杨家村(原名;种家村),距衡水城西有二十五公里左右。我冒着大雪,一大早就赶到赵家圈乡,就与种志刚取得了联系,也得到他的无私的帮助,在百忙中他开车拉我跑遍衡水种梁村,杨家村(原名种家庄),沿河镇种高村,种家村等好几个村。收获巨大,感受颇深。
    在杨家村正赶上村里精选村干部,种志刚就邀请他们其中还有种玉岭(75岁)老人,他是种汉久的长子,据村上的老人五六位讲,杨家村原来叫种家庄,有230余口种家人。早年村头立一石碑,记载;先祖种得山、种一太、种九月等先祖兄弟三人,是在明代的永乐年间,由洪洞县迁来的及在该地区分布,可惜的是该碑已丢失。兄弟三人老大留在杨家村,老二没有后,老三迁到沿河镇种家村。
    沿河镇种家村,是从杨家村(种家村)迁来的,全村共计216种姓人家。据村长种铁柱(51岁)讲,他们两村都没有堂号,没有族谱。
    沿河镇种高村,在衡水南8公里左右,我和种志刚找到了村书记种锡武(62岁)的家里。据他介绍种高村在附近是个大村,现有种姓宗亲1500人口,从该村迁出各地几十户人家。村里原来有种氏家祠,为土房三间,可惜在1963年毁于大水中。据《种氏族谱》记载;“始祖种景林,于明代永乐二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至衡水西齐家村,后又移居城南高村,后就叫种高村。”(后附照片)
   当谈起族谱时,种锡武还有点激动,还有一段抢救族谱的故事,才使得种氏族谱失而复得。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各地收集上缴族谱及古代书籍等,种氏族谱也被收缴之列。当时,年轻的种锡武,就到当时的衡水市的造反派办公室帮忙,冒着极大风险把《种氏族谱》抢救回来来。在此我将代表我们种氏宗亲,谢谢种锡武!还要感谢种志刚!谢谢你们!
   深州市大堤镇贾城西村,位于深州市南二十余公里,有180口种姓人家。我进村里就了解到该村的族长,也是该村族谱的拥有者,种存宁老人今年76岁和种玉柱今年72。他们对我的到来表现的极为热情,请来他们村的《种氏族谱》。该族谱与其他版本不同的是,她是壁挂的形式,始祖的画像在中间,依次是他的子孙,距今已有十七八代人了。没有记录迁入时间,只有在挂谱上标的,也就是现在执行的班辈;
高祖、正、*(字看不清楚)、体、才、广、德、魁、俊、存、金、玉、同、万、建、锦、秀、亭、博、学、永、明、鹏、展、瑞、云。从这里迁出的,还有魏桥镇北赵庄,中位桥村,等。
当我要告辞他们的时候,种存宁老人激动握住我的手,让我等一下,取钱的回来,一定要给我一些钱,作为对我行动的鼓励和信任。也代表了贾城西村种氏宗亲的心情,还是被我婉言谢绝了。但是老人握着我的手特别的激动,不停的讲;“谢谢,谢谢你”。
在此,我还要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魏桥镇北赵庄,据种同良(64岁)介绍,该有种姓人口80多人,是清代从大堤镇贾城西村迁来的。同时还有中位桥村,该村有260多种姓人口,(了解种建林和种志君老人)。白宋庄也有八,九户人家,30多口人。
   辛集前营乡西泽北村,在附近时各大村,有种姓人口800余人,据种福利(71岁)种占河(57岁)介绍,西泽北村的种姓宗亲,是明代永乐年间迁来的,很久以前有族谱,后丢失了。有家祠,规模还比较大,有大院主殿三间,前厅三间,有左右厢房,大门前由两旗杆。1958年毁于年久失修。此村在清末(公元1787)年间,我祖种英杰,中进士,做蒲州都司。(祖坟上武将军的碑也被人偷去了)现代种永记(又叫叶成章,随奶奶的姓)外交部亚洲司长。还有一部分族人,迁到辛集前营乡杜林村。(有照片附后)
   辛集前营乡杜林村是从西泽北村迁来的,有100多口种姓人口,(种玉品(57岁)种玉增(50岁)这里没有族谱,没有堂号也没有联系电话。
   唐县仁厚镇山南庄村,是一个规划得比较漂亮的村,人也比较纯厚热情。我一进村就找到小卖店,打听有关种姓人家的信息,老太太知道我也姓种,非常高兴的告诉我,他家就姓种,还热情带着帮我找到村里的种氏族长,81岁的种造山老人,还有种秀栓(64岁)等。据老人讲;“山南庄村有760多人种姓人口,是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本村的,具体是什么时间迁的还不知道。村里有家祠三间(土房),因年久失修毁于80年代。族谱解放后就没有了,也没有再续。可能从这里迁出的北庄子村,种国际家里可能有族谱,你可以到哪里去看一看。”
   我到了北庄子村,通过79岁的种兵尔老人,得知种国际老人已经过世,找到了儿子种海深家里,儿子外出打工了,只有老太太在家里,她老人家知道我的来意的时候,她告诉我族谱已丢失多年了。北庄子村有260多种姓人口,是从山南庄村迁来的。
   罗庄乡南伏城村,也是从山南庄村迁来的。共计有四大家,230多种姓人口(被采访人;种占增63岁,种振芳69岁)。
   大屯乡种家湾村,非常遗憾的是,该村已没有种家人居住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什么时间?迁到什么地方去了?
   邯郸曲周县小种寨,也没有找到我们种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75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58
QQ
注册时间
2010-4-23
最后登录
2024-5-1
发表于 2010-10-6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家族事业奔忙,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99

回帖

514

积分

廪生

积分
514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1-3-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de wuxi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回帖

260

积分

庠生

积分
260
QQ
注册时间
2010-5-8
最后登录
2024-4-19
发表于 2012-5-3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2:}一小分支,辛苦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85

回帖

4655

积分

版主

积分
4655
QQ
注册时间
2012-2-26
最后登录
2024-4-30
发表于 2012-5-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为家族辛苦奔波的人都应该值得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主题

2573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7240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4-4-30
发表于 2012-5-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海安会议才知道种读CH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5-4 20: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