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按:仲兆峰同志1996年加入仲研会,历任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2013年5月召开的仲研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他与创会理事长仲崇义同志一同被授予“终身荣誉理事长”称号。今年4月2日,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仲子书院理事长仲跻和一行赴安徽濉溪考察仲研工作,仲兆峰同志作了讲话。
想到的几点 仲兆峰 2025年4月2日上午
大家上午好!我是抛砖引玉说几点,给之后的汇报座谈会提个纲。
一、欢迎和致谢
仪式严谨、感人至深的乙巳年春祭祀仲子典礼刚在海安仲子书院落下帷幕,主祭人跻和理事长在仲磊、崇波、董玉龙部长的陪同下,又随即专程赶来濉溪,看望他们天天念叨的濉溪族人,视察濉溪的仲研工作,还上门看望我这个一直跟随仲研会的脚步奋力前行的老者,我内心感动至深,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跻和,既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著名企业家,也是一位相当活跃的慈善家。他不忘军人本色,经常举办各种优抚活动。他是江苏著名企业海迅集团的老总,他的名字中有个“和”字,他的企业文化也以“和”字为亮点,这是他的成功之道。跻和关心、热爱仲研会,较早地进入了领导层;“四大”以后,他尽管事业繁忙,仍然勇敢地接过了仲研会的帅旗。实践证明,这是众望所归,是历史的英明选择!他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率领仲研会这艘航船破浪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仲里广志》《仲子世家谱》相继闪亮面世,仲研会的基础建设日臻完善,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如今的海安蓉和怡心园,真正成为仲子后裔非常向往的圣地,是全国仲研事业的大本营,海安的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仲子书院,是大家公认的“总会”;跻和,也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仲研会的领袖、旗帜与标杆。跟着跻和走,大家都放心,坚定有信心!
这次陪同跻和理事长来濉溪视察的几位同志,都是仲研事业的有功之臣,是跻和的得力助手、仲研事业的中流砥柱。
仲磊和崇波,一位是仲研会的秘书长、仲子书院的院长,一位是仲子书院的秘书长。
仲磊,可以说是老祖专门派来从事仲研的重要使者,他赤胆忠心,呕心沥血,日夜苦干,业务精通,为仲研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做的工作至今无人可以代替。
崇波,仲研会第四届理事会的副理事长之一,如今又响应历史的召唤,成为跻和理事长的又一重要助手,代表跻和理事长处理一些重要事务。
他们俩都是仲研会的骨干精兵、理事长的得力助手。希望你们努力加油,勇敢担当。
这次陪同来濉溪视察的,还有一位客姓朋友董玉龙同志,他和徐兆熊、吉光两位同志都是海安市委宣传部的老领导,是跻和理事长的得力高参,正在续写着客姓朋友帮助仲子世家续修家志的崭新篇章。欢迎董部长的到来。
二、濉溪仲氏族人的创业史艰辛又辉煌
濉溪仲氏,属北宗东支。始迁祖62代文昭祖,于清初带着家人从泗水迁来濉溪,当时是一副挑子,一头是唯一的儿子承爵,一头是行李。初来濉溪,举目无亲,寸步难行。到第三代,就形成了四大房,建起了四处以仲家命名的村落。
这支族人,风清气正,勤于耕读,节俭持家。早在解放前,春节张贴的大红对联中就有“弘扬三善家风”的字样。纵观濉溪仲氏发展历程,族人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灿烂的辉煌。
清朝时期,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仲贻清中举,被清廷派去四川省三台县任知县,廉洁勤政,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又用自己节省下来的薪水带领四房一支亲近族人迁到刘桥镇任圩,建立新的村落。
抗战时期,仲延海奔赴延安;仲延鸷(兰邨)带领他任职校长的安徽省立四中师生员工辗转到了重庆继续办学,后来成为著名的大学教授。
解放前夕,仲兆纯毅然从国军起义入党,是一位活了90多岁的离休干部。仲兆础被裹挟去了台湾,当上了台南市警察局长,两岸关系开始缓和之时,便毅然辞去公职,脱掉警服,回大陆探亲。
解放后,仲延习、仲延禹、仲延舜、仲跻丰等一批人纷纷参加工作。之后,还有仲延禹等人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大西南,支援三线建设,至今还在写回忆录、办展览、开讲座,宣传三线建设的历史与成就。
曾任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师级干部的仲延亮,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太空响起《东方红》乐曲的设计工作。他也是一位仲研会老会员,曾帮助崇义理事长到国家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濉溪仲氏族人的子女进入高校深造,不少还当上了大学教授、系主任。有的在外留学后,返回国内,报效祖国或继续读博。
濉溪仲氏,是一支文明之师,为书写濉溪的辉煌历史作出重要的贡献,深受社会的好评。
三、濉溪仲氏与仲研会
谈起参与仲研,这里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宣传仲子历史文化。从崇义在讷河创建仲研会之初,这里先后有五批族人集中参会,一直不忘初心,紧跟不辍,受到总会各届领导班子的认可。
四、关于濉溪仲子祠
先贤仲子祠,系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为纪念仲子“百里负米事亲”而建。原先不在濉溪,而在宿州城北仲半铺。然而元末倾圮,基址犹存。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濉溪族人仲子65代孙仲耀彰、仲耀彩、仲耀音出面运筹,呈请宗官详明衍圣公移文宿州,知州于右曾重建于仲半铺西北六十里濉溪口之阳。
后人称济宁仲家浅仲子庙为“北庙”,泗水仲子庙为“东庙”,四十九代大宗子仲基南渡至江苏吴江盛泽镇新建之庙为“御赐仲庙”或“南庙”,濉溪仲子祠为“西庙”。足以显示其地位之重要。
遗憾的是,濉溪仲子祠多灾多难,在淮海战役时遭国军狂轰滥炸,解放后又被挪作县法院办公场所,逐渐拆除了部分设施。
如今,县人民政府对濉溪古城进行规划建设,重建濉溪仲子祠亦被列入规划。伟东等同志正在同县政府协调相关事宜。伟东、跻华、仲涛、伟峰、小松等,多次研究重建工作。
各位将会听取详细汇报,参观仲子祠的选址。
五、汇报工作和座谈会
仲研会濉溪分会历届领导班子和会员,始终同心同德,关系相当融洽,全力支持总会的工作,得到了全会的一致认可,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分会的同志将会作专门汇报,我在这里就不多嘴了。
六、对仲研事业今后工作的几点想法
这一次本不打算讲的,我的儿子春雷也不让我说。无奈伟峰一再提醒,总会领导来一趟不容易,想听听我对仲研事业下一步工作的一些想法。那我就笼统地说上几条,不作具体阐述了。
(一)仲研会、仲子书院今后发展总的指导原则
目前仲研事业总体形势大好,红红火火,但是也不太平静,暗流涌动。有些人、有的地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蠢蠢欲动,“中心”林立。对此应该警惕。
关于仲研会、仲子书院今后发展总的指导原则,我的建议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牢记初心,坚定信心,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勇往直前。
其理由如下:
1.有几十年的办会经验;
2.有被世人公认的巨大成就;
3.代表着仲研事业的正确方向,满满的正能量;
4.积聚了大量宝贵的档案资料和经典史料;
5.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且运转红火的办公与研究基地;
6.得到了广大仲氏、种氏族人的拥戴和支持;
7.也是重要的一条:仲研会、仲子书院有一个得力的领导、英明的统帅——跻和,这是大家公认的。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说话、办事,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作为领头羊,当之无愧!成绩大大的!
(二)要全面肯定仲研会,不可自毁长城
海安的仲研会、仲子书院,继承了整个1996年以来仲研事业的历史与传统,是大家心目中实际上的“总会”。这不是争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
(三)尽力协调好与各个仲研基地的关系
只要真心繁荣仲研事业,表里如一,德才兼备,不谋名利,有全局观念,我们都欢迎,要与他们合作共处,不卑不亢。团结的前提,是讲原则、讲正气,要始终支持正确的言行,不迁就谬误。
可以创造条件,设立社会联络部或社会联络专员,协助理事长处理一些事务性、联络方面的工作,让理事长管大局、管方向,跳出事务性的圈子。
(四)大力发扬光大先祖聘请客姓朋友帮助修志的优良传统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视客姓朋友为一家人,做到以礼相待、资料共用、资源共享,修志、著书全程参与。在这里,请董部长代向徐兆熊、吉光两位老部长问好,衷心感谢他们为《仲里广志》的编纂所付出的心血。
(五)尽快组织人力,编写一批仲子历史文化研究的通俗读物,以适应海安蓉和怡心园作为仲研中心基地开展工作的需求
这类小册子,内容精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各有侧重。重点宣传仲子的品德、仲子世家的历史、仲研会的历史与功绩、跻和的不凡人生。如《仲研简史》《仲子的故事》《仲研会的带头人仲跻和》等等。让人读后受到启发,坚定信心,提高水平。
(六)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保重身体,颐养天年
跻和及各位精英骨干、客姓的朋友,我们的目标都是过百年,达到天年120岁。大家共勉之!
就说这些吧。不当之处,请跻和理事长及各位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