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
- 积分
- 2893
![QQ](static/image/common/qq_big.gif)
注册时间2009-11-6
最后登录2025-2-5
|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瓦房店市得利寺镇镇志编撰人员,在入户调查时见到了孔子大弟子仲子路的七十三代后裔仲卫国,并在其家中发现了残存的仲氏族谱。族谱从一代子路开始记载,应是从家族总谱分抄而来,距今至少150年以上。
刘贤杰 本报记者刘福国
如此手写族谱 存世量已不多
64岁的仲卫国现居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得利寺村花红沟居民组,平时以果树和修理农机具为生。仲卫国告诉记者,该族谱是他结婚后不久在家里发现的,当时被随便扔在一堆杂物中。
记者在仲卫国家里见到了这本已经发黄掉页的族谱,族谱前部仲姓考证部分已不存在,还有撕页的痕迹。经辽宁师范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教授刘俊勇鉴别,这本仲氏族谱虽然残缺,但缺少的只是仲姓溯源的考证部分,族谱从一代子路记载,直到七十三代仲卫国,脉络清晰。初步估算,这本族谱应是从家族总谱分抄而来,距今至少150年以上。刘俊勇告诉记者:“族谱采用上好的宣纸,以工整的小楷书写。像这种手写的族谱,存世量已经不多了。”
详细记载子路生平
仲氏族谱这样记载仲氏始祖:“先贤始祖讳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九月初七日生,年十九岁少孔子九岁从学孔子,二十二岁娶颜氏生崔及启,后为蒲宰。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三月初三日殉卫难,卒年六十三岁。”(原文无标点)
族谱还较详细地记载了仲氏始祖子路应邀为抗击外侵而英勇战死的壮烈情形,赢得了历代帝王的褒奖。“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七月三日观万姓录时说:‘朕观诸谱,仲氏最古,上自轩辕,下逮子路’”;“唐玄宗开元七二零年,仲子被列十哲之一,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卫侯”;“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尊仲子为先贤”;清代对仲子尊为卫圣。孔子赞子路“勇贤于丘,好勇过我,勇士哉!勇且多力尚刚好勇”,后有 “圣门高弟三千士,独立刚强第一人”之说。
六十四代祖始迁辽南一带
仲氏族谱记载,自六十三代祖耀、涵起,选吉字“蕴耀振贻绪统延肇跻伟”十个为后十辈命名,后因族人日盛,再选十个吉字“崇帷昭光辉怀如敦恒循”至八十三代命名。族谱收录严谨,族人允许经商不许从政,“如有自甘污贱流入匪类为优为隶者不许入谱,养子赘婿或不依所选之字命名者均不许入谱”等。族谱中,自仲氏二世祖崔、启至七十一世祖,中间各世祖记载分明,没有间断。七十一世祖是仲卫国的祖父,名肇海,娶于氏后生三个儿子,两个少亡,唯有二儿子路巠存活,婚后生有四个儿子,仲卫国排行老四,其大哥、二哥现为城里退休工人,他和三哥在家务农。
族谱中还记载,仲氏祖籍为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并建有祖庙(康熙二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泗水知县奉文建仲氏祠)。其六十四代祖始迁辽南一带:“六十四代出居关东沙河大屯(今瓦房店市元台镇大潭地区)”据仲卫国介绍,瓦房店市土城乡、复州城一带也有仲姓族人分布,应该是仲氏一族的分支,其祖先何时来辽南不详。现在瓦房店境内仲氏家族总人数约在百人以上。
子路倡导的忠孝贯穿族谱始终
仲姓溯源中排在第一的说法是:史载仲姓为姬周遗苗,仲氏渊源可追溯至上古黄帝,因此仲姓是炎黄后裔数千年族系史中繁衍谱系最古老、辈份最明确、脉络最清晰的家族之一。黄帝有一个曾孙名叫帝喾,也是氏族首领,身边有八才子,史称八元,都是很贤能的人。这八人中有两兄弟分别叫仲堪和仲熊,他们的后代都以仲为姓氏,是仲姓祖先。后人称仲堪为得姓始祖。
瓦房店市谱牒协会会长徐仁纲说,子路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首,一直倡导忠孝二字。仲氏族谱中,忠和孝两个字一直贯穿始终。
仲氏族谱的发现,为研究我市谱牒文、人口来源提供了史料依据。刘俊勇建议仲卫国,应该把从七十一代起的家谱补齐,如果有条件,查找七十一代其他分支(共八兄弟)的分布情况,这样就更能反应一个家族的历史延续情况。(转自《大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