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种姓起源;
种chong;古代就是指姓氏。古代就没有其他注解和读音,就读种(chong虫),也没有简体和繁体的区别, “种”就是此写法。
种(種zhong)地的种(種zhong)、种(種zhong)子的种(種zhong)在没有简化前,是与种(chong)没有任何关系。简化后才成为多音字,但是,种(chong)仍然还是注为;姓氏 。
种(chong) 种姓在中国姓氏的海洋中,人数比较少分布比较散的一个姓。但是,我们的先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页。早在汉,唐,宋,明,就镇守边疆,血洒沙场。汉代有种皓和他的子孙三代。唐有种如愿。宋代有种世衡和他的子孙四代,明代有宁夏参将种兴,及宁夏总兵种勋。种氏先人英雄辈出,世代忠列,历史之久远而辉煌,可歌可泣。
种(chong)出自仲姓,为春秋时期周代大夫(樊穆仲)仲山甫之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周文王之裔孙仲山甫,受举荐入皇室任卿士(宰相)。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功卓著,被周宣王封为樊侯,封地为洛阳。据《通志·氏族略》载:“种,本仲氏,为避难改仲为种,望出河南洛阳”。《元和姓纂》唐.林宝撰十八卷.卷一上平声东韵至江韵载;“种,本姓仲氏,仲山甫之后。魏因避难改为种氏。后汉有种暠洛阳,大司徒,暠生拂,拂生邵大鸿胪卿”。
二、迁徙及分布;
公元89年汉代,先祖种兢.字.奉高,任洛阳令。公元141年的由河南洛阳,随种暠(皓)祖,率种家军到益州(四川)和凉州(甘肃)陕西等地。唐代种如愿大将,宋代种世衡祖,率他的子孙和宋代种家军镇守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明代种得山,种九月,种一太祖,随明洪武年间的迁民潮,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山东,河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地。
滕阳堂;先祖随迁并定居滕县南臭橘子园(现微山县彭口闸三关庙村),是山东滕县的正南方,南为“阳”故为滕阳堂。
双洪堂;是定居在山东聊城的种姓宗亲,以迁出地点为洪洞县的第一字和迁出的时间为洪武年间的第一个字,取双洪堂。
槐荫堂;陕西
种家人现主要分布;山东济宁,枣庄,聊城。河北,陕西,甘肃,山西,安徽,河南,江苏,新疆,内蒙,福建,东北三省等均有分布。
山东省;
微山县昭阳街道办事处(彭口闸)种口二村,种口三村,种口四村,三关庙村,后学南村,后学北村,四新村,渐东村,渐西村,夏镇南门口村,鹿弯村,大王庙,
枣庄薛城种庄,种楼,西种庄,北种庄,后大庄,小官庄、将庄,东仓、匡腰、张桥、筑桥村,驿城、阴平、古邵种庄村,滕州种家寨,胡店镇官路口村,
聊城莘县朝城后种楼村,白井村,前种楼村,罗庄村,莘县舍利寺南街,小屯村,莘县大张家镇夏沟村,莘县岩集乡罗庄,刘店子村,
荷泽牡丹区李庄镇种家庄,牡丹区万福街道办范庄,单县高韦庄镇二郎庙村,曹县安才楼镇朱王庄村,
临沂市沂水县高桥镇柳子沟村,富泉村,铜井镇凤台庄村.费县上治镇大种口村,
广饶县大码头乡高港村
河南省;
濮阳徐镇乡九章村,项城郑郭镇种营村,束庄村,郑郭北街,许洼村。永城市芒山镇种李庄村,条河乡种寨。封丘县黄陵镇大山呼村,里庄乡海庄村, 李庄乡刘庄村。中牟县郑庵镇台前村。焦作沁阳贺村。商丘宁陵刘楼乡解庄村.虞城县李老家乡张五亭楼,贾寨镇八里堂村,扬新庄。开封陈柳镇南关西区15队。原阳县祝楼乡种庄村,灵宝市函古关镇墙底村,岸底村,西留村,坡头村,店头村,孟村村,西宅村。
陕西省;
西安市长安区内苑乡高桥村,酒务头村,郭庄镇香积寺村,临潼区铁炉乡铁炉村西种组,潼关县桐峪镇种家窑,华县华州镇王什字村, 渭南市白水县北塬乡的阿堡村、富家尧村、温家村,史官乡丰乐村,合阳县黑池镇豆庄村,扶绛帐镇前进种家村,蒲城县旱井镇蟠桃村一村,洽州申东村,高陵县崇皇乡井王村,商丘宁陵刘楼解庄村
山西省;
朔州应县南河种乡北河种村,南河种村,晋城种家庄,长治市襄垣县虒亭镇种家
甘肃省;
兰州永登县中川镇之山村,民乐乡卜东村,小油村,永登县民乐乡下川村,靖远县北湾镇天子村种庄,金元村,江滩村,陇西种家巷
河北省;
衡水桃城区赵家圈乡种家庄,种梁村,东杨家村,北沼乡种高村,唐县南伏城村,北庄子村,山南庄村,辛集前营乡杜林村,辛集市西泽北村,深县贾城西村,大屯乡种家湾村 .,邯郸市曲周县小种寨,
安徽省;
灵壁县渔沟镇种山村,萧县祖楼镇种庄村,张庄寨镇杭子村,濉溪县泥善镇种道沟村,种里庄村,
江苏省;
泗阳县临淮镇种庄村,盱眙县官滩镇赵东组,铜山县种家山口村,
天津市;
静海县子牙镇子牙村,
重庆万州区铺垭库岸烂田湾-种家湾
三、历史名人 ;
种兢;字奉高,生卒不详。汉代(公元89年汉和帝刘肇)任洛阳令,《隶续》卷十二载。汉永元四年时任洛阳令种兢,因受班固家奴醉酒侮辱,为报复收捕了班固《资治通监四十八卷》载。修韩勃孔庙时,河南洛阳令种兢字奉高捐五百,《韩勃孔庙碑阴》载。
种暠(皓);字景伯,中国历史名相(中国宰相录有记载),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种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始为县门下史。时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名知人。歆谓之曰:“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时与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两人都被举孝廉,致身通显,并号名臣。东汉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41年)暠为益州刺史,乔却迁官大大司农,再迁为大鸿胪(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6月)种暠为司徒)。有二子:种岱,种拂,孙种劭(种佛子)。种辑(也是种暠家之后),均为东汉大将。《后汉书·卷五十六种暠传》载。
种岱:字公祖。好学养志。举孝廉、茂才,辟公俯,皆不就。公车特征,病卒。《后汉书卷五十六种岱传》
种拂:字颖伯。初为司隶从事,拜宛令(今河南南阳)。时南阳郡吏好因休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拂出逢之,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政有能名,累迁光禄大夫。明年,地震策免。李傕、郭汜之乱,长安城溃,百官多避兵冲。拂挥口而出:“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去欲何之!”遂战而死。子邵。
种辑:后汉帝时,为长水校尉建安四年,与车骑将军董承、昭信将军王子服、吴硕、王义郎、。接汉献帝旨除操衣带诏事发,建安五正月年被操杀并诛连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并大骂操曰;“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 《后汉书·献帝纪》。
种邵:字申甫,少知名。中平末,为谏议大夫。献帝即位,拜邵为侍中。卓既口权,而恶邵强力,遂左传议郎,出为益.凉二州刺史。会之职。服终,征为少府.大鸿胪,皆辞不受,闻父为国殉,曰:“昔我先父以身殉国,吾为国子,不能除残复怨,何面目朝觐明主哉!”遂与马腾、韩遂及议大夫马宇共攻李傕、郭汜,以报其仇。后战死在长平观下。
种如愿;唐代行军总管刘弘基军中之大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七月十八日甲寅袭王世充河阳城(袭河阳城之战)焚毁其河桥得胜而还,后调守晋州。
种时光;南唐金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南唐帝.烈祖李异的夫人,后封郡夫人为皇太妈,其子南唐保宁王李景迈。《资治通鉴卷二五八三》载。
种诩:生卒不祥,任宋吏部令史,后调补长安主簿。(可考证,已知有三子:种昭衍、种放、种汶,孙:种世衡、种世才)
种 放:(公元955-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著名道士、画家,易学家,教育家,诗人字明逸,自称隐士,雲溪醉候,河南省洛阳人。《书史会要》卷六载。《郡斋读书志》作明逸。,居华山,为陈抟弟子。宋真宗时(998—1022年)曾为左司谏,深受真宗赏识。他精通道学,又善书画,有名画《山居图》和诗句传世。南宋朱霞(约1127年前后生存)著《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木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父令举进士,辞道:业未成,不可妄动)。住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及父卒,奉母隐终南山,以讲习为业,凡三十年。咸平中(公元1001年左右)征赴阙,累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后真宗召为左司谏,辞归山。一日晨起服道衣,聚诸生列饮,取平生所作章疏,悉焚之,酒数行而卒。诏赠工部尚书。放好为诗歌,有集六卷,《文献通考》又有《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乙祠录》等,并行于世。《宋史卷四五七,种放传》载。
种汶:任秘书省正字(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仇典籍,判正讹谬,)
种世衡;(985~1045) 字仲平,洛阳人,中国北宋军事统帅(中国历史军事统帅中,种世衡排在147名)。书画天才(有《枣归》画存世)。康定(1040) 春,西夏军常袭扰延州(今陕西延安),时种世衡任口州从事,建议在延州东北200里处筑城(即青涧城),以固延州之势。在守御青涧城期间,与羌民和睦相处,每当夏军来扰,他已先从当地羌民中获知,即命羌族民兵前往迎击,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时环州(今甘肃环县)羌民与西夏军暗通,屡袭宋境。庆历三年(1043)调知环州。到任后,即巡视境内,食宿羌族中,抚问寒暖。有首领名奴讹,倔强自负,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是夕大雪,为取信羌族,虽道险难行,仍坚意践约。奴讹以为大雪,种世衡必不来,见其至,惊服,急聚族人听命。此后,当地羌族相继来归。种世衡命他们置烽火,习弓箭,以助宋军守御。同年夏军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他率军出援,羌族民兵从者数千人。朝廷奖其功,晋升为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五年正月卒。有八子诂、诊、谘、詠、谔、所(说)、记、谊。《宋朝事实类苑》卷56‘种世衡’条),其中诂、诊、谔、谊为宋朝大将颇有战功,种昭衍、种记并无显赫事迹。孙种朴(谔之子)、种师道、种师中(均为记之子)、种师闵。曾孙种浩、种溪、种洌、种浤。玄孙种彦崇、种彦崧。
种世才:任孟州司马(孟州;位于今天焦作市西南)。
种诂:字大质。宋代名将。少慕从祖放为人,不事科举。当任官,辞以与弟,时称“小隐君”。世衡卒,录古为天兴尉,累转西京左藏库副使、泾原路都监、知原州、又徙鄜、隰二州,卒,年七十。
种诊,宋代名将,洛阳(今属河南)人。英宗治平二(1065),为殿中丞,除洛苑副使、充环庆路都监(《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一)。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环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元丰四年(1081),知镇戎军。六年,充永兴军路兵马都钤辖。
种詠;宋代名将(宋宗二---三年).八月已卯,夏人犯大顺城,知庆州李复圭以方略授环庆路钤辖李信、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监押种咏出战,兵少取败。复圭诬信等违其节制,斩信及刘甫,种咏死于狱。冬十月丙子,知庆州李复圭擅兴兵败绩,诬裨将李信、刘甫、种咏以死,御史劾之,贬保静军节度副使。
种谔:(1027年—1083年),字子正,洛阳人, 宋代名将(老种经略相公),世代守宋夏边境。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其人熟悉边情,性烈骁勇,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屡建战功,此时积怒在胸,主张再次讨伐西夏,雪“灵州丧师”之耻:“今之兴功,当自银州始,其次迁寡州于乌延,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盐州,则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州、灵州,可以直覆西夏巢穴,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后官至经略安抚使、鄜延道总管。在永乐城之战中与徐禧、李舜举等一起战死《种太尉传》。。
种谊:字寿翁,宋代名将。熙宁中,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
种 朴; 宋代名将,知环州,元符二年(公元 1099 年),又举兵攻占青唐(今青海西宁),以青唐为鄯州,邈川(今青海乐都)为湟州,却遭吐蕃族的反抗,宋将种朴阵亡。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小种经略相公,北宋名将。(中国历史军事统帅中,种师道排在145名)。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善察形势,沉毅有谋。初以荫补官,历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因被诬入元祐党籍,罢废近十年。后起为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政和六年(1116年),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宣和元年(1119年)初,奉徽宗命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后改为静夏城,今甘肃平凉境),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乃列阵葫芦河(今宁夏清水河)畔,佯欲决战,暗遣军出夏军后,扬言宋援军至,乘其犹疑之机,前后夹击,大败夏军。六月,再破夏军于藏底城(今陕西志丹北),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四年,从童贯攻辽,因建议被拒,兵败雄州(今河北雄县)。六年,建议联辽抗金,遭拒被劾致仕。次年十月,金军大举攻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率1.5万兵救援东京(今河南省开封),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城下,遂虚张声势,沿路张榜,号称百万,张旗击鼓而进。金军不知虚实,移师增垒自卫。至京,授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因反对割地议和,建议乘金军回师时半渡而击,被钦宗罢为中太一宫使。不久复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滑县东)。八月,金军复大举攻宋,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召其还朝。十月病卒。《宋史,种师道传》载。
种师中:字端孺。宋代名将,历知环、滨、邠州、庆阳府、秦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太原保卫战,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赏赍不及,皆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公元1126年四月)。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刘韐言:“师中闻命即行,奋不顾身,虽古忠臣,不过也。”请加优赠,以劝死国者。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种师闵:宋代名将,公元1126年8月(宋靖康元年)领军四万与金军交战于河北井陉,在与金将金斡离木对阵时殉国。
种 浩;官迪功郎。
种 溪;阁门祗侯。
种 浤;义郎合门祗候。
种斌:济南知府,宋宁宗四十五年(公元1239年)宋史本纪第四十载。
种道人 :宋高宗绍兴间临安相士,诗人。事见《夷坚三志·辛卷》第四,
种云龙:明代南宫知县,咸宁人(武汉)
种兴:明代宁夏参将,天顺元年四月乙卯(公元1457年4月),孛来寇宁夏,参将种兴战死。
种 勋: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宁夏总兵官种勋
宋代种氏墓地在万年县神禾源(陕西西安长安县神禾源)。
四、郡望堂号;
1、 郡望据《姓氏考略》云:种氏望出河南洛阳郡。
2、 堂 号; 山东鲁东南济宁、枣庄一带,堂号为滕阳堂;
山东鲁西南聊城莘县,堂号为双洪堂
陕西蒲城,堂号为槐荫堂
种家人 -------种氏滕阳堂行辈,
希,集,生,成,化。明,衍,道,法,传。
毓,尚,家,兴,庆。纪,叙,思,久,延。
庭,训,克,谨,守。贻,泽,永,葆,全。
华,宗,峰,向,茂。常,世,学,圣,贤。
福,贵,怀,远,志。国,昌,群,后,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