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041|回复: 2

翻译或解读古文时的常见误区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403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514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4-20
发表于 2022-10-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汉字、汉语,博大精深。对古代的字、词进行翻译或解读,从汉朝以来就开始盛行。近代以来,出现了一种误区。
  这种误区的第一步,往往是指出:某种通行的理解“不合情理,不符合某人的思想,影响某人的形象”。进而认为应该重新诠释。
  第二步,对句读、句子结构进行改变,或者对某字、谋词重新理解,往往是找出该字该词的某个很偏的含义置于句子之中。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己期待的含义,就通过因声求义、字形相近等办法。然后认为“只有如此才符合情理,符合某人的思想,符合某人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标新立异”。
  上述说法错在哪里?
  1.违反了“从系统内部论证为主”这个基本常识。
  2.忽略了“字、词的含义会发生变化的”这一常识,脱漏了“考察某一字、词、句式、句子出现的条件”这个基本环节,注解时没有回到写作者当时的语言环境。
  3.未能顾及某一语法位置上所能出现的字词并不自由。
  4.训诂学大师的经典考据也不会这么做。
  试举几例。
  1.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过,表示过分、过错的含义时,要么其后或其前紧接着“矣”“也”等语气词,要么其后有“则”“而”“是以”等连接词。诸如“过而能改”的“过”,不一定作动词用。所以如果把“由也好勇过”断开,不符合先秦时期的语法常识。句读应为“由也好勇过我”。
  材,检索先秦的典籍文献,其含义多为木材、人材,罕见借为“哉”者。另外先秦时期“无所取”多表达“没有拿走”之类的含义。
  在《左传》《论语》成书的年代,“无所+动宾结构”的“所”,是名词,意为处所、地方,而非助词。“予所否者”的“所”,是特殊的指示代词,也非助词。
  因此,“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应该这么断句:“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意为“无处取材”,结合上文的环境,解释为“没有地方获取做木簰用的材料”。
  2.子疾病,子路请祷
  《左传》《论语》二书中的“疾病”,多指重病。“病”是“疾”的补语,意为“严重,厉害”。
  到了《孟子》,“疾”“病”成了并列的名词,跟今天的含义相似。
  所以,“子疾病”的含义是:孔子病重。而非“生病”。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有人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见他把“可”作为意动用法,即“以为可”。
  还有人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但是,《左传》《论语》二书中在“可使”后面断句的“使”,含义多为“出使”。
  根据先秦时期的语言习惯,应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类似的用法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4.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吾其为东周乎”,有两种解释:一是“我这儿大约就是东方之周吧”,二是“我难道只是复兴一个东周吗”。
  检索先秦时期的著作,“其为……乎”句式都是用疑问语气表示肯定,表示“该会是……吧”。
  所以此句的解释选前者。
  5.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及门”,有人解释为“不及仕进之门”。
  但是先秦及两汉时期的“及门”,含义皆为“到达门边”。例如: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
  所以此句应解释为:跟着我在陈蔡之间忍饥挨饿的人,现在都不在我这儿了。
  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有人认为,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则显示孔子歧视妇女,有损孔子的形象。于是设法给孔子解套,作了如下曲解:
  唯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唯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唯!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他们把“女子”解释为:你的儿子、你这位先生。殊不知先秦时期“女子”多指女性,跟现在一样。
  《尚书》《逸周书》都有“小人难保”一语。《说文解字》曰:“保,养也。”《逸周书》曰:“惟事惟敬,小人难保。”由此看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但不是歧视,而是重视。
  其实,若想彻底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应该回到孔子说这话的语境。
  再者,即使孔子歧视妇女,那又如何?真的就影响了他老人家的光辉形象了吗?

  总结:
  训诂、注释、解读、翻译古代字词,应该回到当时的语境,结合当时的语法和字义,千万不能盲目地按后世的词义和语言习惯去解释古代语言,否则就犯了“望文生训”“以今例古”的错误。即使你的解释“合乎情理,有助于提高某人的形象”,但未必是作者的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回帖

702

积分

举人

积分
702
注册时间
2021-2-14
最后登录
2024-4-2
发表于 2022-10-4 1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大受启发,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但我们的族人中懂得古代文字语法并愿意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64

回帖

795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952
注册时间
2017-5-10
最后登录
2024-4-19
发表于 2022-10-5 0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见解,非常精彩,是学习或翻评或解读古文的指导性文章,确是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4-20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