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四县(市)历史渊源
麻城:十六国时期,后赵部将麻秋在今麻城市驻地东北十五里的古城畈筑城以守,麻城之名自此始。隋开皇十八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其后区划隶属屡有变更,但多属黄州(黄州府)。
红安:明嘉靖四十二年,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攻克黄安县城,鄂豫皖中央分局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影响国共合作,恢复黄安县名。1952年9月,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
光山:春秋为弦国地,战国属楚,隋开皇十八年置光山县,唐宋以后均属光州(治今潢川)辖县。
新县:1933年10月,国民政府析光山(占80%)、黄安、麻城各一部,以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镇为治所,设置经扶县。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六纵一部攻克新集后,设置经扶县爱国民主政府。12月,根据刘伯承、邓小平提议,改“经扶县”为“新县”,意即人民获得新生,过上幸福生活。
上述四县(市)地理毗邻,渊源颇深。
二、关于仲氏来源的记载及启用济宁辈分的过程
查十四世孙、黄安仲勤修(字仪廷)于光绪三十一年所作的《仲氏支谱源流序》:……至我祖清公始由山东迁居楚北安邑中和乡大刘家……迨二世祖良公,复由大刘家迁居张家屋,更名仲家塆……奈兵燹之后,原谱阙亡,虽略有所存,而实无可考。幸咸丰二年,山东族人统书携谱来村,清查支派,是时士林、光晓等有志纂修,耻躬不逮。
按:此谱文只提到清公原籍山东,未具体到哪个县。
查光山仲荣璋、仲荣瑞于咸丰三年所作的《光山仲氏族谱源流序》:……自伯父讳士林与族侄振晓(即光晓)于嘉庆五年至黄、麻考其先派,从“士”字下续为二十八字,此后莫不因派起字,而尊卑故秩然不乱矣……至咸丰二年冬,适有山东仲统书挟谱来家,其谱廿字序,言六十三代鳞舟公所造。谱内注明“惟光山、湖广二支未入谱”,故令书延访。余查其派:六十二代“应”字派,六十三代“承”辈,六十四代“蕴”辈。凡入谱以“应”字派定序,余谱亦以“应”字分支,书遂今余先“自”派清。俟延访毕,复来携旧入谱。余故因其派而派之,“承”字即余谱“自”字,“蕴”字即余谱“士”字,“耀”字即余谱“荣”字。
按:可见当初判定光山仲氏代数的依据,是清公后裔中应昌、应熊、应忠、应华、应武、应哲、应选、应举、应贤、应先、应魁、应兰的名字中有“应”字,与山东济宁仲家浅六十二代部分族人的辈分相同,于是想当然的误判。但是查清公后裔谱牒,“应”字派族人的父、祖辈的名字,也不是三、九;下面的辈分,也不是承、蕴、耀、振、贻、绪等等。
查十七世孙、红安仲克礼于一九九三年所作的《仲氏第三次宗谱续修源流序》:……先贤后裔兴盛,支分派衍,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支系,其中另一支系分迁山东蓬莱市黄县定居,是我族第二祖地,迁移支系纪年不详……夫族支祖,实系由山东蓬莱市黄县支系,由此迁来楚北。距今六百年间,对其详情、年代传说纷纭,究莫知焉……吾族支祖清公,实为山东黄县境内人也,约在明朝期间迁往楚北安邑……
按:东、南、西、北四支,并非仲氏阖族的大分支,仅是明代以后仲家浅仲氏的部分分支。
查《同祖异派续合族谱综述序引》:……派词是为二十八字,是由支祖清公起沿序启用,始于嘉庆五年,承派启序,距今一百九十三年。红、麻两县和支各房沿序至今。后于咸丰二年,则有山东族人统书携谱前来,清查支派,商磋入谱和更改派词事宜,支祖地红、麻两县族支因有支谱所依据,故未予更改。后统书携谱赴河南光山支派商磋,当有族祖荣璋、荣瑞二公赞同,则改支祖派词二十字,启用山东老籍二十字派词……为正本清源,承前启后,各图门闾光大,委托思华、统和二公首赴山东祖籍,考其派系,并兼访史料,以知吾氏族在全国境内多按祖籍派词沿用。大局既定,全族人心所向,经研究,同意原红、麻宗支和四房祖姑支系二支派词一律在一九九三年年底停止沿序,二则在一九九四年元月一日出生裔婴取名者,均按派辈推考取名。
按:统书公咸丰二年来此,清查支派,商磋入谱和更改派词事宜,黄安、麻城两县族人因有支谱所依据,故未予更改。这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而河南光山族人在荣璋、荣瑞二公的“赞同”下,弃用自身辈分,启用济宁辈分,可惜了!而到了一九九三年,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清公后裔辈分停止使用,更是错上加错。
三、关于仲清的祖籍
查乾隆四十年仲家浅《仲氏族谱》记载:四十五代孙蕳之次子开,宋英宗时为光山丞,卒不能归里,因家焉,未通谱系。
按:且不说《仲志》中并无仲开、仲開。即使他担任光山丞,也不等于光山仲氏即其后裔。
咸丰二年,山东的统书携谱(应该是嘉庆二十年的谱)来到光山,看到当地仲氏的墓碑、神主、旧谱上写有“黄邑”二字,又联想到嘉庆谱有本“黄县谱”,就认为光山仲氏先人的祖籍“黄邑”便是山东省黄县。
光山仲氏的始迁祖仲自禄(应贤后裔)、仲士林(应先后裔),确实是“祖籍黄邑”,但是这个“黄邑”不是山东省的登州府黄县,而是与光山毗邻的湖北省黄州府黄安县(又称黄邑、安邑),也就是现在的红安县。
在统书公的牵线下,光山族人与“山东省登州府黄县城里仲氏宗祠”建立了书信联系。估计是山东黄县的族人没有查到依据,于是没有把光山族人收编。
四、感受
1.统一辈分,是把双刃剑。对于证据确凿、代数分明者,这值得提倡。但是如果为了“统一辈分”而统一辈分,从先人的名讳中寻找相似点,盲目对接或对应,则后患无穷。
这个问题,本世纪初就有荒谬的先例。约明末清初,仲友仁携四子(长子失讳,次子堂昂,三子堂昇,四子堂㫤)自山东逃荒至今安徽含山杨柳圩运漕与三汊河之间落脚,取名为大仲村。部分后裔迁至村西戴家墩,后改名为小仲村。含山族人自立字辈三十二个:友堂继子,嘉应万国,大朝永治,传世荣昌,承宗以道,守业为良,克绳初武,常发其祥。二○○二年,含山仲氏再次修谱,派族人代表仲荣森、仲昌祥于四月二十八日到山东微山县仲子研究会,该会领导认定仲友仁为第五十八代。究其原因,是发现含山友仁所生四子的名讳与北宗南支五十八代龙的四子暹、㫤、昂、冐相似,故断章取义而误判。“仲友仁为第五十八代”云云,显然无据。
2.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可取。修谱者,要多看史书、方志,不可急功近利、自作聪明、想当然。
鉴于前面所述的“判定代数理由牵强”,建议红安、麻城、新县、光山仲氏族人停用山东济宁辈分,恢复本支的吉字,仍然从新生的孩子甚至学龄前儿童开始。待将来寻找到可靠证据后再说。这样才是真正的顾全大局、尊祖敬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