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有许多文化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了,但很少有人去探就,你知道我们现在常用的度量衡以及音律是怎么来的吗?
据“宋史·律历志”记载:山西上党地区羊头山出产一种“钜黍”的粮食,钜黍成熟后,颗粒饱满,大小均匀,为上古时代的炎帝(连山氏,魁隗氏生于公元前5000-5500年)所重视。在当时没有“度、量、衡”的年代里,炎帝及其族人想到了钜黍。于是,他们以钜黍为基准,建立了“度量衡”制,甚至以钜黍确定了古代的音律。并一直沿用至今。
“提有长短,所以起度也;受有多寡,所以生量也;物有轻重,所以用权也。是器也,皆准之上党羊头山钜黍焉。”
于是,他们确定“以十粒黑黍(钜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建立了“衡”的概念。
他们又“累黍为尺”,“横排一百粒(钜黍),作为一尺的长度。”建立了“度、量”的概念。 据此,他们“黍度若钟”,“以九寸长的竹管吹出来的音,正好可以作为乐器的定音基准。这就是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之一----黄钟音。与现代音乐中的‘C’调‘1’完全相同(频率为440赫兹)。” 左丘明《世本·作篇》记载:“神农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杨雄在《杨子》一书中写道:“昔有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而汉代学者桓潭《新论·琴道篇》则明确地说:“琴,神农造也。”认为神农氏掌握政权后,曾“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农氏为琴五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有专家经过考证认为,“神农琴”上的五根弦名宫、商、角、徵、羽,实际上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所指的五声音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