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849|回复: 1

久病床前有孝子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186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2-4-5
最后登录
2022-4-5
发表于 2011-6-1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久病床前有孝子(组图)

 

 
 
 
 
本报记者 周莲娣 摄影 张越


 
     在本市河北区金纬路某小区住着一对年逾七旬的特殊夫妇,特殊在于丈夫仲小喜先天弱智,且12年前瘫痪在床;妻子幼年时患大脑炎,严重的后遗症使她意识行为完全不能自控。

  面对这样的父母,从未享受过一天父母之爱的两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儿子仲宝珠是北京铁路局丰台车辆段(天津车间)的检修工,小儿子仲宝强是天津世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凭兄弟俩现在的收入完全可以请人照看父母。然而,他们却始终没这样做,十几年来兄弟俩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残病的父母,让他们尽可能地安享晚年。

  仲家兄弟的这种孝心深深感动了周围的邻居和身边的同事,记者闻讯前去采访,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样述说的吧——

  哥哥仲宝珠:我们不能选择

  我是1975年出生的,说实话小时候我一直觉得“爸爸”、“妈妈”就是两个没有意义的词儿,也不知道他们该给予或能给予我什么。只知道这两个“傻乎乎”的大人,跟我们一样跟奶奶和姑姑、老姨要这要那,而且他们还常常走丢了,让全家人费劲巴力地一次次往家找。1990年冬的“腊八”,以往每天准时下班的父亲夜里十点多了还没回来,奶奶急了,让全家人去找,最后还到派出所报了案,到报社和电视台登了寻人启事,但一连几天都没有任何消息。直到第五天,派出所的民警告诉我们,静海县杨成庄一名养路工在道边发现了一个身着单衣昏倒在地的智障男人,很像我走失的父亲,知道这一消息后,家里连忙派人去看,到那儿后发现这个人真的是我可怜的父亲。原来因单位给他分了一间房子,他心里高兴回家时就迷路了,因为智障的原因,几天几夜他不吃不喝,不知问路,沿着公路竟一直走到了静海县的杨成庄,看着父亲身上大片的冻疮,我的眼泪禁不住落了下来……

  我和弟弟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后来我听说为养大我们哥儿俩,奶奶除了用奶粉和面粉做成的“糊糊”喂给我们,她还四处找哺乳期的姨或姑姑们,求她们给我们俩喂一口奶水。有人跟奶奶说孩子他妈不是也有奶水吗,您老何必这么低三下四的求人。可奶奶说我妈有病,害怕我妈的奶水影响我们脑子发育。那时我们哥儿俩无论遇到嘛事脱口而出的就几个字:“找我奶(奶)去!”奶奶是我们哥儿俩的“父母”,也是我们的一个“天”。

  开始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意义是上学以后,学校开家长会别的同学都是父母去,看人家的父母都穿得整整齐齐,梳洗打扮得光光溜溜,我自然而然地跟自己父母比,一比心里就难受了,眼泪也不争气地往下流,一边悄悄地哭一边愤愤地想:怎么托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么一对见不得人的父母?而且从这时起耳边还常常听到别人的讥笑:“别看这个小子长得俊,他爸是傻喜儿。”“这小子说不定长大也傻,现在小看不出嘛。”我哭着跑回家把这些话学给奶奶听,奶奶一巴掌打在我屁股上,说:“别听那些屁话,该怎么玩就怎么玩。你比别人嘛也不少。”奶奶这话虽没给我多少安慰,但却给了我一点儿勇气:对呀!比别人嘛也不少,凭嘛自个儿(己)瞧不起自个儿(己)。我还跟弟弟说,咱俩谁也甭怕,谁敢欺负咱,尤其是说咱俩是傻喜儿的儿子,咱俩一块儿上。揣着这样的心理,我和弟弟没少给奶奶和家人找麻烦。人家一找奶奶告状,奶奶就打我一顿。有一回奶奶把我打重了,我发现她悄悄抹眼泪跟姑姑说,如果不是考虑将来我老了没人养活小喜儿,何必让他结婚生子呢?瞧这俩“皮猴”孩子,也不知将来他们的父母能不能得他们的济……那天奶奶这句话像烙在我心上那样深刻,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地琢磨,但也琢磨不出结果,反正就觉得委屈:他们要不说我爸爸是傻喜儿,我能和他们打架吗?奶奶还不问青红皂白地打我,凭嘛?!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逐渐感到对父母的同情也是与日俱增,我们从心底里认识到父母是不幸的,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快乐!这样的父母,我知道自己不能选择,但他们是给了我和弟弟生命的人,走到哪儿都跟我们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今生今世上天入地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当我悟到这些,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当然也时常会想,甭管当初奶奶出于什么目的让父母结婚,但奶奶为后代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还有姑姑们和老姨,她们的日子都是一半在自己家一半在我们家,我和弟弟及父母是她们心头的沉重的牵挂,手里撒不开的包袱。好在我和弟弟一点点懂事了,知道帮家里一把。“怎么帮呢?”上中学以后我跟弟弟一次次地商量,最后弟弟说就倒腾点小买卖吧。说干就干,我和弟弟寒假倒腾袜子、手套;暑假趸蔬菜、水果,反正不闲着。当然,这样做还因自己心里一直憋着口气:让笑话过我们哥儿俩的人看看,傻喜儿的儿子怎么样?!

  也许是苍天有眼,别看我们的父母智力和能力差,但我们兄弟俩非但不比别的孩子差,而且还都是念书的料,再加上姨夫经常给我们哥儿俩辅导功课,所以学习成绩始终还不错。特别是我弟弟脑子比我还好,要不他怎么能由一个中专生后来又读大专、大本,直至通过国家律师资格考试呢。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上高中绰绰有余,而且我也想上高中,但奶奶说家里需要钱,上个将来有“铁饭碗”可端的学校吧,我只能点头,于是就报了位于石家庄的铁路中专。

  1991年我和弟弟是前后脚读中专的,区别是他在本市而我在石家庄,照顾父母我已伸不上手,弟弟比我承担得多。没想到就这年父亲突然得了脑栓塞昏迷不醒住了院,父亲胖,有一百六七十斤重,心脏不好的奶奶连帮他翻身都翻不动,急得直流汗。这时有人劝奶奶放弃对父亲的治疗,奶奶想都没想只说了一个字“不”。1995年父亲第二次脑栓塞,从此彻底瘫痪在床……

  弟弟仲宝强:我们必须承担

  说实话,以往有奶奶她们这些长辈为我们哥儿俩撑着,我们根本掂量不出照顾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有多不容易。父亲患脑栓塞前比母亲在智力和能力方面都强一些,他可以上班也可以看住母亲,但生病以后他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比母亲更需要人照顾。母亲的不省心在于家人一时看不住她就往外跑,看见哪辆公共汽车停下来她就上哪辆,附近的公交车她都坐遍了,一坐就是一天,直到公交站打电话让家属去接为止。父母两人,一个瘫痪在床不能动,一个什么事都不懂不停地往外乱跑,他们就像一个失衡的“跷跷板”,一头高的更高,一头低的更低,如果不是身在其中,谁也想象不到照顾这样的亲人该有多难!难也得咬牙坚持,难也不能撒手不管,难也得尽应尽的义务。父亲患病后,尽管我和我哥从没坐下来讨论过责任、义务,也没商量过谁管多少,但十多年来我们却从来没因照料父母的问题有过不愉快,更没有过推诿。有人问我这是为什么?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你们哥儿俩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我想这还用问吗?身为儿子我们有这份义务,身为男人我们有这份责任,要不还算人吗?

  我记得最难的那段时光还是父亲第二次脑栓塞时,那时我们哥儿俩都已开始工作,哥哥在铁路车辆段当检修工,我在煤气站当工人。在医院里,我们哥儿俩轮流守在病床前,用心照料病倒的父亲,记得那时是每天早晨要给父亲刷牙洗脸,擦洗身子,为防止父亲生褥疮,我们每天要给他按摩一小时左右。因为瘫痪在床的病人缺乏运动,经常性的便秘,有时常用的“开塞露”、“果导片”都已不起作用,我们哥儿俩就只有用手……

  父亲出院后,我们哥儿俩根据各自的工作时间做了一个分工,我上夜班每天早晨负责帮父母洗漱和弄好早点,再把瘫痪的父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然后打开电视机让他们解闷;我哥上白班负责中午给父母做饭,喂过饭后再把父亲抱回床上,晚上我们俩谁有空谁去。

  生活就是这么延续着,但我们更意识到,除尽儿女之孝外,我们更应该依靠自己,改变现状,提高生活质量。连续几年,我读大专、大本,并于1998年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当我拿到律师资格证时,最想告诉的第一人就是我哥,因为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庭里,父母是不懂分享我快乐的!

  我哥比我聪明,长得也比我帅。他自己虽然没有再读书,但他喜欢计算机,自学了维修和管理技术。而且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哥贷款买了一辆出租,他说白天让别人开下班自己开几个小时,挣点钱贴补家用……在照料父母的问题上,他是能多干就多干,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要出差,无法照顾父母,在接到我出差的短信通知后,我哥给我回的短信总是“好的,放心吧”。

  这些年常有人对我们说,你们哥儿俩现在收入多了,花钱雇个人照顾父母吧,何苦还自己受那么大的累?当然人家这么说也是一种好意,可我们不那么想也没那么做。因为我们比谁都清楚,不是正常人的父母,他们这辈子够苦的,特别是我父亲简直就像是一头牛,辛苦了一辈子,上班时干的是又脏又累的锅炉掏灰工,每月工资一分不少地全交给奶奶,奶奶每月给他十几块钱的零花钱他从来没用过一分,就连他走失饿昏在静海,口袋里还装着奶奶给他的那些钱分文未动。我还记得他在大中华橡胶厂烧锅炉时,厂里有自制的劳保汽水,他一口也舍不得喝,每天用瓶子装回来看着我们哥儿俩“咕咚咚”地喝,他却一边用手擦脑门上往下流的汗一边“嘿嘿”地笑。那时我常听别人这么说:“别看傻喜儿缺心眼儿,对他那俩儿子可是真好。”说实话,那时我们小也不去想什么,现在明白了父亲所做的这些在别人看来尽管很简单很平淡,但也是一种很深很浓的爱。所以,尽管我们哥儿俩有经济能力可以雇人,但谁愿意照顾两个既病又残又老的人呢?再说即使有人愿意干,他(她)能不能干好我们也不放心,还是自己来心里踏实,我爸至今瘫痪了12年,我们哥儿俩做到了让他从没有生过褥疮。

  工作的关系,我代理过为赡养费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的案件,代理过为争父母遗产,同胞兄弟姐妹走上法庭的案件,每当案件结束,我总会更加体会到虽然我的父母不是正常人,生活给我们的重担我们必须要承担,但我们整个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真诚与和睦令我感动!值得我珍惜!

  黄瀛洲师傅:这样的孩子太少见了

  仲宝珠刚分到车间来时我没太注意到他,一来这孩子不爱说话,二来看上去个头不高还瘦瘦巴巴,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后来我发现车间的院里总晾着床单、被罩什么的,有时还晾尿褥子呢。“这是谁的?单位院里晾得乱七八糟好看吗。家里的活儿能上这来干吗?是谁的赶紧让他收回去!”“是小仲给他父母洗的。”“还天天洗?”我心里打了个问号。这之后我又发现小仲上班有时迟到,而且上着班还走神儿。这让我很生气,所以我就把他找到办公室批评他。我批评他时小仲也没解释,始终咬着嘴唇低着头,直到最后我让他表态,他才小声说了一句:“下回我注意。”

  “黄工,你知道小仲家的情况吗?他可真不易……”

  听完工友介绍小仲家的情况后我心里挺难受,在心里跟自己说:难怪这孩子眼睛里有那么多的忧郁,如果父母正常他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可命运让他别无选择。从此,我对小仲有意无意总“偏”着点,分配工作时尽量少让他加班,当天不能回来的活儿也尽量不让他去。为嘛?因为我既为人子又为人父,从哪头想我都理解和同情这孩子。有一阵子小仲要去上电脑班学习,我非常支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他的上学时间,他也争气学了几个月就把维护和安装程序等一般的电脑知识学得八九不离十,现在单位的电脑和同事家里的电脑有问题了,他全能给鼓捣好了。

  在我们的眼里,小仲是个“挺男人”的孩子,家里和自己有多大事从不言愁。那年对象吹了,明摆着人家嫌他家庭负担重。为这小仲也痛苦过,因为这是改变不了的现实。可是难过归难过,他没自暴自弃,工作照常干父母照样管,要我说,就冲这点,这孩子就值得我们挑大拇哥。还有他弟弟,现在都是律师了,要说挣钱也不算少,可人家孩子还不是一样天天给父母接屎端尿。听说有一次小仲的父母同时病了,俩老人都躺在床上输液,这哥儿俩就靠自己黑白倒班看护,没给别人找一点儿麻烦。前些年,我们劝过这哥儿俩,把父母送养老院得了,可是他们家的情况不一样,父亲送养老院没问题但母亲不行,因为他母亲脑子有问题,自己管不住自己,养老院也不敢要。再说,他们也不愿意把父母拆开。他们哥儿俩说,我爸我妈好坏在一起呆一辈子了,怎么着也是个伴儿。不就是我们哥儿俩多受点累吗,应该的,他们给我们生命,我们就得给他们关爱……

  可贵的是,我从没听这哥儿俩为父母的事闹过矛盾,而且现在这俩人找的女朋友也都挺好,说句俗点的话,这不是老天有眼吗?我不止一次跟身边的同事说,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人们知道得最多的那条就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能做到这点的还有多少?人家小仲哥儿俩就做到了。

   记者印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常看《天津日报·生活频道》里的故事,别看说的都是老百姓的事儿,但却特别感人。我们车间这位小伙子特有孝心,他们做到的事儿撂别人谁也做不到……”那天在仲宝珠的单位黄瀛洲师傅指着他感慨地说道。

  果然,当我采访了仲宝珠和仲宝强哥儿俩后,与黄师傅颇有同感。虽说照顾父母是子女们天经地义的责任,但如今更多的是父母照顾子女,能做到这哥儿俩份儿上的人,恐怕打着灯笼也难找。他们让我想起了京剧《红灯记》里的一句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介(这)有嘛好说的,甭管他们怎么样毕竟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不管谁管?”

  说这话时性格内向的哥哥仲宝珠不仅声音很小而且还脸红了。其实,宝珠、宝强哥儿俩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可说的故事还多着呢!甭说别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这哥儿俩都30岁上下了,按说即使不结婚也该找女朋友了。可像他们这样的家庭状况,哪个姑娘有勇气敢选择呢?

  仲宝珠告诉我多年前曾结识了一位姑娘,那是他的初恋。他诚心诚意地爱着对方,也期望能得到姑娘的爱,但是这段爱情却因他沉重的家庭负担而终结。那时他痛苦万分,心里像吊着一个“百味瓶”,苦辣酸甜什么滋味都有。父亲第二次患病住院时,他离家出走过,在异乡空旷的野地里绝望地徘徊着。他想,家里没钱我可以挣,家里没房我可以买,但这样的父母我改变不了啊……“就这次出走,让我曾经脆弱的心变得坚强起来。我冷静下来想,父母都需要人照顾,不能把他们都留给弟弟一人,我是哥哥本该承担得多一些。失恋的事我也想明白了,她怕承受我的家庭负担我不能怪她,她走了没什么,天下好姑娘多着呢!想开了心里就轻松了,于是,我坐着火车回天津后直奔医院。”

  事实证明,仲宝珠的选择是对的,如今他的女朋友不仅相貌端庄,而且还是南开大学的毕业生。那天,仲宝珠带着女朋友一起来到报社,眉宇间流露着自信与快乐。“怎么还不结婚?”“再等等,等我把贷款还得差不离了再说,不能让人家一进门就跟我一块儿背债。”

  仲宝强的性格显然与哥哥不同,他给人的感觉是沉稳斯文。说他自小就特别相信哥哥,小时候只要有人欺负他,哥哥就会像豹子一样冲上去保护他。无论哥哥把别人打了还是别人打了哥哥,回家后肯定还得再挨奶奶打一回屁股。所以,那回父亲住院哥哥走了之后,别人都埋怨他,宝强却理解他,理解自尊心很强的哥哥心里边的苦。所以哥哥回来后,宝强一没问他干什么去了,二没怪他不辞而别。哥儿俩见面时还跟过去一样。“哥,还是咱俩倒班,你白天我夜里。”“不行,这两天你累了,我一直盯。”“甭管多累,我只要睡一觉就缓过来了,没事!”

  通过与仲宝珠、仲宝强哥儿俩的接触,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这哥儿俩十几年来都是先为对方着想,他们之间虽然很少有时间交流,但在大事小事上都心有灵犀。不仅在对父母尽孝方面如此,在成家立业方面也观点相近,他们认为要成家就得有撑起这个家的力量,要娶妻就得给人家一个温暖的“港湾”,走到哪儿男人的本色不能打折。


  百姓故事

  第315期


    哥哥仲宝珠(右)和弟弟仲宝强精心照料病残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99

回帖

514

积分

廪生

积分
514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1-6-1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受,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由自己选择的。这哥儿俩能这麽孝顺很不容易,品行高尚。值得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8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