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随着仲氏江南大宗史料的不断浮出水面,我们对洪武年间乡荐举人、光禄寺丞、登州府黄县籍仲谦老前辈的世系有了新的推断。且听俺慢慢道来。
首先列几条背景资料。 1.五十三世大宗主伯安公 据江苏泰州族人仲金绪在华夏仲氏网发布的仲氏江南大宗史料:仲子世家第五十三世伯安公(讳子宁)居(吴江)膳字圩又居小口圩。 查江苏海安仲氏族谱:四十九世仲基——长子世登——长子尔份——长子胤文——长子子宁。 由新疆前贤保存之元末明初仲氏族谱可知:靖康之变后,四十九世大宗主益庵公讳基,扈跸南渡,定居吴江膳字圩,之后宋高宗御赐河内公庙于吴江盛泽镇小口圩。 可见,膳字圩是仲氏江南大宗族人的住所;而御赐河内公庙所在的小口圩,是大宗主主持奉祀、处理族务之处,也就是办公地点。 2.黄县族谱中仲谦的父亲仲伯孝 查黄县谱:仲伯孝,(以子谦贵,)敕赠宣德郎。 仲伯孝的父亲仲均美,元持千户。 3.仲氏济宁北宗55代子孙的名字 查新疆前贤保存之元末明初仲氏族谱,光绪甲辰济宁仲家浅族谱,55代族人有伯安、伯能、伯政、伯教等等。可见,“伯”是彼时济宁仲家浅族人55代的用字(辈分的雏形)。
书归正传。在本网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至正九年(1349年),济宁路总管吕鲁、奉祀济宁仲家浅祖庙的五十世仲衒前辈,重修仲庙。至正十一年(1351年),包含仲昔、仲鲁、仲淮宽在内的六位族人被仲衒前辈以“犯族规”之名沉入南阳湖。我们也根据碑记,确认仲衒的确是元末人士。同时也根据年代记载,彻底推翻了“洪武年间中举的仲谦,是仲衒的玄孙的孙子”的说法。 那么,仲谦一门究竟源出何方呢?莫着急,听俺继续说。
可能性1: 黄县、宁阳先祖或许的确是同源,属江南大宗后裔,被江南大宗主派到北方杀金人。后者牺牲,其后留居宁阳堽城;前者没有暴露。元灭金,仲均美的先祖的部队就被元朝收编,仲均美被元朝惩罚性的列入军籍,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千户,随元军驻扎在黄县。由于时局的原因,宁阳、黄县仲氏与江南大宗失去了联系。 可能性2:
元末均美、仲白结伴东迁,途径登州府,结识了时任登州知府的仲叔诚。仲均美因为识文断字,便被留在衙门,其后定居登州府的黄县。而仲白则定居莱阳县一个村庄,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该村以矫姓命名为矫家庄。这符合莱阳族人的说法。 可能性3:
仲伯孝本身就住在今江苏境内,元时随担任登州知府的同族仲叔诚北迁,其子仲谦在黄县中举,定居黄县。 可能性4:
仲均美或许的确是仲昔之子,其父惨罹沉湖之难时,均美尚在黄县从军。但是,从时间上看,仲昔根本不是仲衒的曾孙。仲昔的世系来源,待考。 龙口西三甲村,是龙口仲氏祖茔所在地,其中最大的一座陵墓,据传墓主人为仲昔。“农业学大寨”期间,该墓被整平,当地族人进行了部分挖掘,现场发现:偌大的墓内没什么有价值的藏品,但丘前有一方石桌。其他墓穴都是砖砌圆形墓室,留有一开口,葬后封堵,砖壁上有石灰水绘画遗迹,墓室北部有一小炕,室内有部分碗、盆等土陶随葬品,但无尸骨。墓地上没有碑。如此看来,这就不太可能是仲昔的陵墓了。 到了清朝初期,黄县族人携其家谱迁往济宁仲家浅村翰博府,由于其先祖仲伯孝名字中带“伯”字,仲家浅前贤找到了突破口——这不就是第五十五世嘛!咱们这边五十五世先辈的名字也带“伯”。于是乎,仲均美、仲伯孝父子就被接到元至正十一年惨被沉湖的五十三世仲昔前辈的名下。这一点倒有情可原。 唉!改动一句歌词——都是“伯”字惹的祸! 那么,仲伯孝是哪一代呢?我认为:他也许跟仲氏江南大宗子仲子宁(字伯安)是同一代,即仲子世家第五十三世。那么,仲谦就是第五十四世。另外根据江南大宗各分支的族谱,五十四世族人的名字都带言字旁。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上只是个人推测,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