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国有通史,地方有志,姓氏有谱,名人有传,是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也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国有史,民众阅兴替,知爱国,国则昌盛;地有志,为一方之耳目,觅一地之事物;族有谱,子孙辨昭穆,知敬祖,族则兴旺;名人有传,可用先人事迹教育后人,激励奋进,走向文明。作为一个姓氏,通过修谱可以起到知世系、晓源流、谨族规、传风情的作用。而且家谱涉及历史、人口、经济、遗传等学科,也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今逢太平盛世,国编史、地修志、族修谱,我仲氏焉能例外?我仲氏系黄帝之后裔。黄帝之曾孙帝喾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其仲曰堪,子孙遂以王父字为氏,仲姓由此始。周有仲山甫补衮西京,诗人美之。其后有咨为卞邑大夫,历七世,诞始祖子路。汉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十七代祖仲世德为避赤眉之乱,徙于济宁州南四十里延就亭,后更名横坊村,又更名仲家浅也。历数十代,瓜瓞绵绵,子孙遍及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数十省。
我莱阳仲氏始祖仲白,系先贤仲子五十一代孙,于元末明初由仲家浅徙至莱阳城西南八十里矫家庄(教稼庄),后更名教格庄。历二十余代,人丁兴旺,分布于莱阳、莱西、即墨、海阳、文登等地,散居全国很多地区,国外亦有居之。莱阳族人中,清朝曾有多人任知府、知州。
我仲氏宗族历史悠久,虽支分派别,但世次分明,行辈统一,且感情深厚。即使相隔千里,或偶一闻名,或偶一见面,便亲如一家,只要说出行辈,便长幼有序。究其缘故,在于我族从古至今有一部系统完整的家谱。唐太宗李世民观《氏族志》后曾御书:“朕观诸谱,仲姓最古。上自轩辕,下逮子路。於戏!代生圣贤,孰得而左。”
我族上次修谱于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至今已一百年整。以后由于诸多原因,各地支谱损失严重,不少族人已不知宗系,对原卜行辈吉字也有讹误。更有甚者,不知其曾祖父、祖父的名讳,从而出现断代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在搜集《仲氏族谱》和《仲里志》的基础上,成立了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其中有两项任务,就是撰写《仲里新志》和协助各地族人续修《仲氏支谱》。二○○一年冬,仲崇义先生和微山县仲子研究会会长仲跻清先生在胶东考察仲氏族人时,有幸来到了莱阳市穴坊镇教格庄,会见了村委领导和仲惟生先生,才了结了多年寻找矫家庄的心愿。其后仲惟生又在莱阳、莱西、即墨发展了多名会员,使莱阳族人和仲子历史研究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
惟生久有续谱之心愿,并自抄家谱数册。又逢太平盛世之环境,不辞辛劳,前往莱西、即墨、文登等地广寻博访,考察了莱阳族人的分支与分布。在崇储、伟甫、文武、恩惟、跻晏、鲁卿、伟伦、崇辅、崇仁、崇宝及崇章、崇意、崇惠、崇熙、云杰、伟书、伟忠、跻梅、伟镐、伟庆、昭臻等族人的协同下,完成了莱阳支谱的续修工作。我谨代表仲子历史研究会表示祝贺。
我仲氏家族乃古今文明礼仪之族,先贤始祖的负米之孝、治蒲之功、从师之义、结缨之忠,虽历经二千五百余年,仍众口称赞、世代相传。其后裔以耕读为本,孝悌为先,人才济济,贤士辈出。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数以千计的爱国志士、仁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推动社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这是我族的光荣和自豪。希望族人要发扬本族之优良传统,以先贤为榜样,热爱祖国、奉公守法、好学上进、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团结族人、和睦邻里、孝敬长辈、友爱兄弟、为国增光,为族添彩,做一个好公民。
为纪念这次修谱成功,谨写此为序。
先贤仲子七十三代宗子仲伟铸
先贤仲子七十四代孙、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理事长仲崇义
公元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谨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