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仲昭亮(鲁桥) 于 2025-7-14 15:37 编辑
又如子路,好勇力,性伉直,讲信义,重然诺,由先是凌暴孔子,后来追随孔子左右,无人再敢欺慢孔子,屡次救孔子于危难。子路刑死前的豪言是 :“君子死而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刘贺将“君子好勇无义则乱”的孔子教诲子路的话写在衣镜上,可以想见刘贺不仅在整理心绪,还要以义修身,完善自我。
刘贺衣镜漆文记“孔子弟子颜回子赣之徒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史记》说孔子“弟子盖三千”。弟子有三千之多,当然也是一个约数,东周时代养士,常常有“食客三千”之说。孔门弟子又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或“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这当然是比较出色的那一拨。刘贺衣镜上出现的七哲与孔子群像,人物个性色彩都很鲜明,与后世十哲也是一个很好的比照。
发掘者描述说,“衣镜上的孔子,儒雅、内敛、谦恭,以布衣形象示人,……孔子弟子形象极具个性,传记上的他们各有成就但都崇拜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刻画真实而生动。人物的呈现以肖像画的形式表现,线条简练,人物写实,……其载体也较为特殊,为衣镜的镜框,为刘贺生前实用器,刘贺几乎天天都要面对这些圣贤”。
圣人与弟子出现在衣镜上的作用,以衣镜铭的说法是 :“临观其意兮不亦康,心气和平兮顺阴阳。” 发掘者推断,“刘贺在废除帝位之后,通过阅读儒家典籍,时常瞻仰衣镜上的孔子像,学习其偶像孔子在逆境中的修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这个说法很是中肯,刘贺是要以圣贤作则,以圣贤为镜,如果是先前言行不端,或者想象着从此洗心革面也未可知。
下文摘至《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
(六)“君子好勇无义则乱” 孔子弟子曰中(仲)由,卞人,字子路。□□□□□□(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教设礼艺,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孔子曰 :“自吾得由也,恶言不闻于耳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文字是这样的 : 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请益。曰 :“无倦。”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子路为卫国蒲邑宰,遇卫国政变,他护主寡不敌众,被乱刀剁成肉酱。子路死前慷慨陈言:“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孔子闻之悲痛不已,从此再不食肉糜。 从刘贺衣镜上看到的子路画像,是一尊气势威武的铮铮之士。孔子教给他君子好勇义字当头的道理,无义之勇非乱即盗。刘贺在衣镜上表现子路,也许表达了渴求勇士的心境,当然在那样的处境中,那只不过是一个幻梦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