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211|回复: 12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照片-子路像

[复制链接]

8

主题

63

回帖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62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7-31
发表于 2025-7-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偶尔看到一个视频,看到先祖子路像,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一副山东大汉的形象,讨论一下~~~~

子路像

子路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7

回帖

917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173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7-30
发表于 2025-7-8 2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网络的吗?有损老祖形象,还是把帖子删了吧,谢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4227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059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7-31
发表于 2025-7-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生动的勇者形象:身着短衣,两袖飘动,腰间系有腰带,两腿跨立,小腿外露,左手向下,右手持白旄(或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7

回帖

917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173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7-30
发表于 2025-7-9 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是一个垃圾评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4227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059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7-31
发表于 2025-7-1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62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7-3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仲昭亮(鲁桥) 于 2025-7-14 14:57 编辑

海昏侯墓,在考古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反映西汉时期的文化。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中国南方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地方列侯等级的墓葬。超过10000件(套)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展现了海昏文明的梦想与荣光。
仲子先祖的图画出现在海昏侯墓葬里,说明在西汉时期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能有些资料供后裔开展研究,补充家族有关历史资料,具备较大的文化价值。
历史上存在的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挑剔和歧视,研究历史做出贡献更是后裔后代成员努力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62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7-3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昏侯墓,发现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儒学经典
经过释读团队的初步释读,5200余枚竹简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说,其中不乏几种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比如,发现了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已失传的《齐论语》。《齐论语》是《论语》最古老的版本之一,《汉书·艺文志》记载《齐论语》比其他版本多了《问王》篇和《知道》篇。
释读团队在500余枚论语简发现了“智道”篇题,表明此本应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齐论语》。但与今本《论语》用字习惯存在一定差异,如今本的“知”在海昏简牍中为“智”,“政”为“正”,表示反问的“焉”为“安”等。
此外,海昏简牍中还发现了现今所见存字最多的《诗经》古本以及考古发现的春秋经传的最早实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62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7-3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海昏侯墓(通常指西汉海昏侯刘贺之墓)出土文物中与孔子及其弟子相关的发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绘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的漆木屏风组件。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以下是关键信息:

核心发现:孔子画像漆木屏风
文物形式:

这是一组漆木材质的屏风构件,属于刘贺生前的实用器或陈设品,后随葬于墓中。

屏风上以彩绘形式呈现了孔子生平故事及弟子像,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形象实物。

画像内容:

孔子肖像:画面中孔子头戴小冠、身穿深衣、腰佩长剑,身形高大,符合史料中“长人”的描述。旁有题记“孔子”二字。

弟子群像:屏风上绘有多位孔门弟子,部分有题记标名(如颜回、子路等),是研究汉代儒家弟子形象的重要资料。

孔子见老子:屏风描绘了“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经典场景,印证了汉代流行的儒家典故。

学术意义:

最早孔子像:比以往已知的汉代壁画(如武梁祠画像石)更早,填补了孔子形象演变史的空白。

印证文献记载:画像中孔子年龄与《史记》所载其见老子时的年龄(约30岁)相符,纠正了后世对孔子老年形象的刻板认知。

儒学传播实证:作为刘贺(一位曾被废黜的皇帝/诸侯)的随葬品,证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已深入贵族生活,甚至成为身份象征。

其他相关文物
除屏风外,海昏侯墓还出土了直接关联儒学的文物:

简牍文献:

发现大量儒家典籍竹简,包括《论语》《礼记》《孝经》等,部分为失传版本(如《齐论语》)。

其中《论语》简牍可能与屏风画像形成“图文互证”,体现刘贺对儒学的研习。

“孔子衣镜”:

一件绘有孔子画像的衣镜(镜框及背板),同样标注孔子生平及弟子信息,与屏风内容呼应,强化了墓主的儒家倾向。

历史背景解读
刘贺与儒学:刘贺被废黜后徙居江西,墓中大量儒家文物暗示其在失势后可能以研习经典为精神寄托,或试图以儒学修养重塑形象。

汉代尊儒风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屏风作为生活用具绘孔子像,反映了儒学日常化、偶像化的趋势。

研究价值
艺术史:画像融合楚地漆艺与中原题材,展现汉代绘画技法和审美风格。

思想史:实物证实儒学在地方诸侯阶层的渗透深度。

文化史:为孔子形象从“圣哲”到“圣人”的神化过程提供物证。

结论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及弟子画像漆木屏风不仅是珍贵的艺术杰作,更是研究汉代儒学、思想史与视觉文化的“地下图书馆”。它将文献中的孔子转化为可视形象,证明儒家思想在西汉中期已深入贵族精神生活,重塑了学界对早期儒学传播的认知。这一发现与墓中儒家简牍共同构筑了“儒风浸染诸侯”的历史图景,堪称中国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7

回帖

917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173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7-30
发表于 2025-7-12 1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磊 发表于 2025-7-10 11:03
如何“垃圾”?

仲子老祖塑像见的太多了,上至庙宇,下至普通挂画,就连24孝图也都有“仲子负米”的典故画像,但这种网络还是第一次见到,实属孤陋寡闻了!你做为秘书长,如感觉可以那就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27

回帖

917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173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5-7-30
发表于 2025-7-12 1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昭亮(鲁桥) 发表于 2025-7-11 12:07
海昏侯墓,在考古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反映西汉时期的文化。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 ...

西汉时期,已经有这么高级的网络研究了吗?难道历史倒退了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4227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059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5-7-31
发表于 2025-7-1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于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内的“孔子镜屏”上的图像,与孔子一起出现在衣镜背面的漆木屏板之上的弟子有五人。这六人两两相对,分置于三个图框之内。以孔子为核心,由左至右,由上而下,其排列顺序为:孔子—颜回—子赣(子贡)—子路——堂骀子羽(澹台灭明)—子夏。除了中间插入的澹台之外,其馀四大弟子正是按照“四科”中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的顺序,从中各取一人排列的。
  上述图像,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存在贬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62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7-3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仲昭亮(鲁桥) 于 2025-7-14 15:17 编辑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关西村,占地面积1188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250平方米,其中地上两层,建筑面积31465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85平方米。

等有机会,找个时间参观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去欣赏西汉时期的那个衣镜背面的漆木屏板的文物,增长知识。

海昏侯博物馆

海昏侯博物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回帖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62
注册时间
2023-1-25
最后登录
2025-7-3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仲昭亮(鲁桥) 于 2025-7-14 15:37 编辑

      又如子路,好勇力,性伉直,讲信义,重然诺,由先是凌暴孔子,后来追随孔子左右,无人再敢欺慢孔子,屡次救孔子于危难。子路刑死前的豪言是 :“君子死而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刘贺将“君子好勇无义则乱”的孔子教诲子路的话写在衣镜上,可以想见刘贺不仅在整理心绪,还要以义修身,完善自我。
     刘贺衣镜漆文记“孔子弟子颜回子赣之徒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史记》说孔子“弟子盖三千”。弟子有三千之多,当然也是一个约数,东周时代养士,常常有“食客三千”之说。孔门弟子又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或“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这当然是比较出色的那一拨。刘贺衣镜上出现的七哲与孔子群像,人物个性色彩都很鲜明,与后世十哲也是一个很好的比照。

  发掘者描述说,“衣镜上的孔子,儒雅、内敛、谦恭,以布衣形象示人,……孔子弟子形象极具个性,传记上的他们各有成就但都崇拜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刻画真实而生动。人物的呈现以肖像画的形式表现,线条简练,人物写实,……其载体也较为特殊,为衣镜的镜框,为刘贺生前实用器,刘贺几乎天天都要面对这些圣贤”。

  圣人与弟子出现在衣镜上的作用,以衣镜铭的说法是 :“临观其意兮不亦康,心气和平兮顺阴阳。” 发掘者推断,“刘贺在废除帝位之后,通过阅读儒家典籍,时常瞻仰衣镜上的孔子像,学习其偶像孔子在逆境中的修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这个说法很是中肯,刘贺是要以圣贤作则,以圣贤为镜,如果是先前言行不端,或者想象着从此洗心革面也未可知。
下文摘至《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
(六)“君子好勇无义则乱”
  孔子弟子曰中(仲)由,卞人,字子路。□□□□□□(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教设礼艺,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孔子曰 :“自吾得由也,恶言不闻于耳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文字是这样的 :
  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请益。曰 :“无倦。”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子路为卫国蒲邑宰,遇卫国政变,他护主寡不敌众,被乱刀剁成肉酱。子路死前慷慨陈言:“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孔子闻之悲痛不已,从此再不食肉糜。
  从刘贺衣镜上看到的子路画像,是一尊气势威武的铮铮之士。孔子教给他君子好勇义字当头的道理,无义之勇非乱即盗。刘贺在衣镜上表现子路,也许表达了渴求勇士的心境,当然在那样的处境中,那只不过是一个幻梦而已。
1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5-7-31 19: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