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历代帝王对孔子及其著名弟子追加封号,钦定章服,修缮林庙,敦崇祀典,优渥后裔,褒宠有加。与此相应的是,记载儒家圣贤事迹及上述内容的志书也应运而生,《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史部传记类之首“圣贤之属”。 孔子第47代孙孔传,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编纂的《东家杂记》,可谓圣贤世家志书的发凡之作。到了明代,在国家“尊孔崇儒”政策的推动下,在地方官员的发起下,各圣贤世家集中修志,记载先贤仲子事迹与历史文献的《令名志》《卞里志》,先后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和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面世。在此基础上,清代又陆续刊行了《仲志》《仲里志》《续修仲里志》,体例日趋完备。 明朝以来,在国家的倡导下,地方修志蔚然成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撰写的规范性都明显增强。圣贤世家志书,吸收借鉴了地方志的结构形式,注重与族谱的互动、互补,注重与方志的互动、互鉴。 地方志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平目体、纲目体和章节体三种,圣贤世家的志书亦然。兹以仲子世家的志书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一、平目体 特征:各类目平行排列,无纲统属。 优点:类目清晰,开卷了然,编纂省事,检索方便。 缺点:结构松散,缺乏整体性。 《仲志》采用的就是平目体。书前有明崇祯年间张有誉、张献廷、王三德、李恪、陈伯友所作的序、跋,以及万历年间胡瓒序、嘉靖年间刘天和自序。正文共四卷:卷一前有崇祀像及仲子小像,后将子路生平重要事迹绘像列图多幅,图后附名人赞语,或一二篇,或三四篇,多用四言韵语。卷二首列子路年表,后为姓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林墓、庙宇、钦定章服、礼仪、乐曲、历代谥号、历代祀典、仲氏子孙流寓、古迹、子路实迹、封赠奏疏、朝廷公文,以及宗系。卷三收录了元、明两代有关子路之祠庙记、墓记、书堂记、书院记、祭田记、碑记等内容。卷四杂录宋至清初祭文以及赞、颂、论、诗、赋、谒文、对联、墓志铭等艺文。 二、纲目体 特征:先设若干纲,各纲之下酌分细目,目以纲聚,以纲统目 优点:纲有所领,目有所归,结构严谨,层次明晰,便于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卞里志》采用的就是纲目体。卷一为图像志,卷二、卷三为事迹志,卷四、卷五为追崇志,卷六、卷七、卷八为艺文志。 在每一卷、每一目之前,都有按语或叙引,介绍主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凡例的作用。 卷之一“图像志表”有按语曰:阙里志、圣迹图必先孔、颜行教小像,盖欲瞻者起钦仰之思焉。因志图像第一。 卷之二“事迹志表”有按语曰:考世系,遡姓氏,可以知终始。先贤事迹除载在经传者有目共睹,即野史、遗册,此搜刮殆尽,以备同志者览焉。 《仲子三墓志》亦然。 清朝编纂的《仲里志》《续修仲里志》,充分借鉴了这个做法。 如《仲里志》卷二“礼乐志”叙曰:先世之褒崇圣贤至矣。颜、曾、孟、仲既配食于庙庭,复有专庙祀于其里,宗子主之如圣庙法,所少杀者惟太牢耳。今稽仲庙祭礼,邉豆秩然,品物咸备。宗子主鬯,昭穆序列,骎骎乎媲隆阙里。若其祭噐有名,祭馔有品,释奠有期,拜跪有节,奏乐有章,赞礼有人,其来自古。迄于我朝,重道崇儒,盖有加无已焉,抑亦彬彬乎可观矣。作《礼乐志》。 《续修仲里志》有“像图志”,印有仲子章服像、从行小像、卞里山川形胜图、横坊村山水图、泗水仲庙图及赐第图、仲家浅仲庙图及赐第图、开州及长垣仲子墓图、礼器图和陈设图。有“礼乐志”,载有礼仪、礼器说、祭期、祭品及祭品制法、乐章、礼生。有“世家志”,载有仲子本传、年表、仲子集纪、仲子遗迹、“宗子”世表、支子世表、闻达列传、孝子、烈女、贤妇、节妇等。有“恩典志”,载有历代封号、祀典、章服、授官、给赐、优复、诰敕、奏疏、劄文、本朝(清朝)临幸等。有“艺文志”,载有御制赞、御制祭文、御制匾额对联、亲王题赐匾额、碑记、论、祭文、赞、颂、对联、志铭、诗、赋等。 三、章节体 进入二十世纪,在西方著作体裁的影响下,章节体应运而生,它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按一定顺序排列。其结构,大类为编或章,小类为章或节,具体事物为目,层层统辖,逻辑关系严密,使志书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更强。这种结构是在近代才开始出现,民国年间偶有采用,并未得以普及。而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过程中,愈益显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得到了推广运用。 其特点和优点是: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且上下层之间必须具有领属关系。由于具有一定优势,在全国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过程中,曾被广泛采用。 其缺点是:结构要求过于严谨,如在章下面必须要有两节以上,若节下面要设目,也必须要有两目以上,并且全书要求统一。 《仲里新志》采用的就是章节体。全书以“仲氏姓源”开篇,设先贤仲子、仲子集纪、仲氏宗族、仲氏人物、仲庙、仲府、仲林、仲研诗文选、仲子研究等十卷,并将《仲里志》序言、碑记、论文、祭文、赞、颂、对联、墓志铭、诗、序跋等十大类历史文献资料和艺文作为“附录”收入书中。 《仲里广志》则是纲目体、章节体并用。 第一卷为像图,收录有关仲子及仲氏文物古迹的图片和照片。 第二卷为旧志,收录历次志的序、跋、编纂人员,并介绍修志始末。 第三卷为姓源,追溯仲氏及仲子远祖的来源。 第四卷为卫圣,胪列仲子的生平事迹、言行、美德。 第五卷为礼乐,记载仲子祠庙、林墓的祭祀礼仪。 第六卷为追崇,记载仲子的封号、章服、祀典,朝廷对仲子后裔的优复,以及诰制、奏疏等公文。 第七卷为古迹,记载仲子遗迹及祠庙林墓的历史沿革。 第八卷为流寓,记载过去和现在仲子后裔的分布和源流。 第九卷为世家,收录古今在仕宦、科举、道德、革命、仲研等方面的优秀仲子后裔。 第十卷为艺文,收录与仲子及其后裔有关的赞颂、对联、诗赋、祭文、碑记、序言、墓志等文献。 第十一卷为族训,收录各地有代表性的有关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族风家训。 第十二卷为仲研,介绍仲研会成立前后的工作历程、成果,收录会议文资料及学术论文。
随着修志的不断深入,仲子后裔志书的体例仍会在充分吸收传统结构、体例优点基础上,予以改进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