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10月7日南昌讯(记者 王小军 实习生 廖云霞)“17天的残奥会志愿服务,像年轻时新兵站岗的感觉。”有过当兵经历的志愿者仲盛近日如是告诉记者,参加奥运志愿者,既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更是一份义务和责任。
仲盛是江西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所以志愿者都亲切地称呼他“仲叔”。仲盛的“绝活”是世界语,在奥运志愿服务期间的岗位是验证,检查进入国家轮椅击剑馆工作区人员的证件。
17天的奥运志愿服务,让志愿者仲盛找回新兵站岗的感觉。(本文图片均由仲盛提供)
“谈奥运志愿服务总结很尴尬”
“今天开始,明天就结束。”仲盛告诉记者,这就是他的志愿服务的全部工作时间。他说,要谈总结很尴尬,志愿服务很短暂,但这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17天,对于乐于奉献、享受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来说,确实很短暂。在这个有意义的过程中,志愿者忘我的工作,当好一名合格的义工,为奥运会送上完美的服务。
仲盛告诉记者,他的岗位非常简单,但全部志愿者的工作有序结合,就组成一架完美精密的机器,这架机器运转十分有序、效率极高。“操作这架机器运转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深谙指挥艺术的领导团队。”仲盛如是称赞。
“找回新兵站岗的感觉”
“站在奥运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就像我年轻时新兵站岗的感觉。”仲盛谈到这很兴奋。
仲盛已经50多岁了,是江西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17天的奥运志愿服务,让仲盛找回了年轻时当兵站岗的记忆。在新的“岗哨”上,仲盛依然履行着一位“兵”的义务和责任。
仲盛告诉记者,看完闭幕式,看着圣火慢慢地熄灭,真的依依不舍啊!“我是击剑馆最后一批下岗的志愿者之一,眼里一阵酸楚……”
江西奥运志愿者在志愿墙上签名。
与女儿不经意对话“结缘”奥运志愿者
“爸爸,你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吗?”
“报!”(沉在网络里)。
“那你的外语呢?”
“世界语。”
“哦,好!我给你报了哈!”
2007年初,与女儿的一次不经意的对话,让仲盛与奥运会志愿者“结缘”,开始了一位世界语志愿者的奥运志愿服务之旅。
仲盛告诉记者,作为南昌市工商局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能去残奥会当志愿者,离不开单位的支持。仲盛服务残奥会期间,在其工作的岗位上没有安排任何的培训任务。
现在,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奥运志愿者也回归平静。仲盛最后告诉记者,在争取奥运志愿者的时候忍受煎熬,也享受着过程;成功的时候忘记了过程,只去享受成果,因为这也是新的过程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