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567|回复: 3

“子路问津”“指点迷津”典故的由来

[复制链接]

1035

主题

4144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25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发表于 2018-8-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信阳晚报20180730九版.jpg
      载《信阳晚报》2018年7月30日第九版
      公元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到公元前484年,孔子68岁时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载,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齐、周等诸侯国。在此期间,孔子及其弟子经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影响深远的便是公元前489年,孔子63岁时,在陈蔡绝粮被困七日之后前往楚国负函(今平桥区长台关乡城阳城一带)途中产生的历史典故“子路问津”“指点迷津”。
      根据历史文献考证和情理推断,罗山县的“子路问津”处比较可信。据清朝乾隆年间《罗山县志》记载:“桀溺畈,在问津处北,相传桀溺旧居于此。”孔子及其弟子在“绝粮”事件之后,从新蔡经息县来到罗山县“子路问津”处,向南通过九里关可到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9年,吴伐陈,楚救陈,驻军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当时楚昭王因为救陈正在城父,而不在郢。楚国大夫叶公沈诸梁等驻守在负函,孔子及其弟子于是自东向北,经今平桥区五里店镇来到负函,拜见叶公沈诸梁。正是因为这个拐弯,“子路问津”处在今罗山县子路镇才成了必然。
      春秋晚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争取当权者的支持,以实践自己“仁爱”和“德政”的治国思想,谁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重用他。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赴楚国负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那条河不是太宽,远远望去,河道蜿蜒曲折,水如银带,近看河水清澈见底,与另一条河流在此汇合。这天傍晚,孔子师徒走到这里,就是找不到渡口。没有渡口怎么过河呢?
      正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为过河犯愁之际,他们看到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低头锄地。这两位老人正是当时隐居在这里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两位隐士请教渡口的位置。
      两位隐士看到子路走过来,又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还没等子路说明来意,长沮手也不停地问子路:“那位坐在车上的人是谁?”“他是我的老师孔丘。”长沮抬起头,用嘲笑的口吻问:“是鲁国的孔丘吗?”“是的。”“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去问另一位隐士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你是谁?”“我是仲由。”“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吧?”“是的。”“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再也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话转述给老师。孔子听后,心里相当难受。过了好一会儿,孔子若有所失地告诉他的弟子:“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
      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到达负函。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还有一个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条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
      明清时期,曾有人在子路“问津”处立过三块石碑,以示纪念孔子师徒在这里留下的轶闻。这三块石碑,遗憾的是丢失了一块,现存两块。一块是明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五里村;另一块是清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洪河村。 (徐泽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2606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7045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发表于 2018-8-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鱼台、河南柘城、河南叶县、河南新蔡、河南罗山、湖北新洲的方志中,都记载当地有“子路问津处”。从《史记·孔子世家》可以看出:“孔子使子路问津”一事,发生于孔子“去叶返于蔡”途中。而鱼台县在春秋时属鲁地,柘城县在春秋时属陈地,均与《史记》所载不符。
   另外,河南叶县有问津桥、问津铺,旧有祠宇一座,年久荒废,神无所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襄城监生仲振岐、奉祀生仲振兴呈请宗官仲耀涵移会襄城知县马景曾,准照旧式,移建于襄城县北迁建仲家庄(今襄城县汾陈乡仲庄村),有碑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0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240
注册时间
2017-5-10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发表于 2018-8-3 2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路问津”,也指点了迷津:隐士所言,乃清高之辞;孔子所答,确也符合实际。而我祖仲子的问津軼闻,也令后人以子路名字命名的子路河、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的故事,同仲子文化一样,渊源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0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240
注册时间
2017-5-10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发表于 2018-8-4 1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家浅仲氏(由)通用祠联:到此便为浮海客,于今谁是问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4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