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堂号未必要一致
过去的名门望族,在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有匾额,上书“某某堂”;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族内有人去世,在纸糊的灯笼上也会写上“某某堂”。久之,堂号就成为某一家族的代号与象征,其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仲氏究竟有多少堂号,说不清。在修谱过程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堂号广泛使用:中山堂、东鲁堂、东鲁世家堂、负米堂、三善堂。
各支的堂号有其历史渊源及使用习惯。修谱时,没必要强制统一堂号。
二、代数未必能明确
由于历史原因(如避难、避乱、仕宦、经商等外迁行为),家谱失续、散佚,导致一些族人不知自己是先贤仲子的第多少代后裔。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可以尽量把代数确定下来。否则,不要牵强附会、望文生义、生搬硬套,一旦出错,后果非常严重。在无法确定代数的情况下,可以始迁祖作为一世祖,往下续修。
三、辈分未必要统一
如上款所说,统一辈分,是把双刃剑。对于证据确凿、代数分明者,这值得提倡。但是如果为了“统一辈分”而统一辈分,从先人的名讳中寻找相似点,盲目对接或对应,则后患无穷。
四、世系未必要完整
我们当然希望每一户仲氏家庭都能直接上溯到先贤仲子,拥有完整的世系。但是如果发现某一地区的始迁祖往上无法追溯,怎么办?还是那句话: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要乱接。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五、体例要统一
在修全国统谱之前,各地方修谱,体例五花八门,有吊线式、宝塔式、欧式、苏式。而作为全国统谱的组成部分,各地支谱的体例要统一,正文包括检索表、吊线式世系图、牒记式谱传。这个由我们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修谱软件来做。
六、入谱范围要统一
男丁、妻子,女丁、丈夫,这是入谱的基本要素。为追根溯源,不忘亲谊,应把妻子系何村何人的几女儿、女婿系何村何人的几儿子,写上去。
在修全国统谱之前,有的地方修谱,把外孙、外孙女及其子女的姓名也都写上去了。本人认为,心情和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在全国版的家谱上,这些就不宜纳入了。除非是女儿招赘,或者有外孙(外孙女)随母姓。
七、重视简历的填写
放眼全国各姓氏,纵观其旧谱,可以发现:南方的家谱,一般较北方详细。
北方的家谱一般主要体现男丁的传承世系;再详细一点就是学历、职务,配偶的姓氏。
而南方的家谱还体现了族人的生卒日期,所葬之处及朝向。
家谱是传给后人的,因此家谱中必要的族人资料需要记载,我们编写的家谱,再过百余年,到那时就是家族史料。
另外,家谱上有了族人准确的生卒日期、住所,还能避免出现世系乱接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