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积分
- 54388

注册时间2009-10-24
最后登录2025-5-11
|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近,有人鼓吹某某在某个地方位高权重、某某在其领域学富五车、某某在某地是行业翘楚、某某在网上圈粉无数,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简称“仲研会”,下同)不应该只关注平民大众,应该把这样的“精英”吸收进领导层云云。还有人大言不惭地自称为“家族精英”,想在仲研会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导权。
把高高在上的所谓优秀人才当成“精英”,认为他们优于处于社会基层的芸芸众生,我认为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等级制”的味道。
在我们这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因为生产力水平不甚发达、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确实存在不同的社会分工与工作岗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公民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让我们重温一段史实——1959年10月26日,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开幕第一天,国家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部分代表。刘少奇同志对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掏粪工时传祥同志说:“老时啊,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仲研工作中,我曾经见过丑陋的现象:有的人,以认识所谓的“家族精英”为荣,对他们小心翼翼、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巴结抬举,招待人家住高级宾馆;对普通的会员和族人,则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上不了台面”、“层次不够”。但是他们忘了,长期以来,推动仲研事业向前发展,为仲研事业鞍前马后工作的,正是各地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当年阻碍仲研会发展、教唆攻击仲研会、诋毁理事长的,恰是这样的“精英”!
其实纵观仲研会发展史,积极参与研究、续谱、修志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基层的会员与族人,他们是先锋队员、突击队员。而那些所谓的“家族精英”,要么冷眼旁观、尸位素餐,要么颐指气使、横加挑刺。
诚然,我们需要更多的仲氏族人在党政、教育、文化、工商等领域层出不穷,能够为党分忧,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但是,不能认为他们就是高人一等的“精英”——其实他们只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和地位。尤其是现在,党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老虎”、“拍苍蝇”。在这种态势下,有的人可能会东窗事发,从高高在上的领导变成人民的阶下囚。那么,他们还会是某些人口中的“精英”吗?
上述位高权重、学富五车、行业翘楚、圈粉无数的人,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即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不要眼高手低、自命不凡、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否则,越是这样做,就越显得愚蠢。当然,也就越是站在广大人民的对立面上。有的人做了这样的蠢事而不自知,是他们的悲哀。
我反对过度、盲目地吹捧所谓“精英”,绝非反对人的发展与个人的提升,亦非否定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取得的成绩,而是要破除诸如“历史与成就是由精英创造的”这类思想误区。毛主席曾明确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如果所谓的“精英”站在人民外面或者骑在人民上面,那就不能参与创造历史。
对仲研会这个民间社会团体而言,我们需要不怕吃苦、务实做事、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人,无论你是所谓的“精英”,还是普通群众,欢迎加入仲研会,一步一个脚印,从会员做起,用业绩和贡献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