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过去,没有系统性的“标点符号”的概念。包括族谱、家志在内的古籍都是通篇上下连接,读书人因为自幼受到先生的教育,所以读起来不费劲。现代,为了方便阅读,体现逻辑性和连贯性,标点符号受到重视与推广。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在开始本文的正题之前,讲一个典故。江南才子祝枝山写过一个句子:今年正好诲气全无财物进门。怎么断句?
第一种:今年正好诲气,全无财物进门。
第二种:今年正好,诲气全无,财物进门。
在续修家谱、整理古籍的过程中,应该面对“古文断句”的问题呢?现结合近几年阅读古籍、点校仲氏旧家志的经验,试谈几点感受。
一、要有信心、要有勇气、要有责任、要竭诚全力
古文断句虽有难度,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多研究、多琢磨、多推敲,终究会成功的。况且断句古文难度高的主要是序、跋、凡例、家训、记、志等等。
二、先通读,再断句
在古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要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三、联系全文,先易后难
1.对不易断句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2.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四、抓住关键的虚词
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五、看清语法结构
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六、注意句式
古人在行文的时候,喜欢用排比、对偶等工整的句式,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