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所限,仲子世家尚无一部完整的统谱。光绪三十年(1904年)山东济宁州仲家浅尚太宜人(仲统岚之妻)主持编纂的24卷《仲氏家谱》,虽然被部分族人称作“全国总谱”,但其入谱范围非常有限,包括吴江、海安、泰州、扬州、沭阳在内的江苏大多数地区,山东的许多地区,以及江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均未合谱。
时不我待,仲研会勇敢地挑起“统修宗谱”的历史重担,并通过仲研会三届四次会议(2010年5月,江苏海安)、续谱方案研讨会(2010年9月,黑龙江讷河)、续谱工作会议(2012年4月,江苏海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扩大宣传。2012年9月,在时任副理事长仲跻和同志的主持下,仲研会斥巨资开发了族谱录入、排版、数字化软件。
据《仲子世家》2012年第四期(总第96期)介绍:该软件可随时接受族人入谱、勘误、查询、更改信息等需求,及时、准确、全面地记载仲子后裔信息,不用画线、不用排版、无须专业人员,占用电脑的资源小,对电脑配置要求低。只要会打字,就可以轻松、高效地编排出苏式、欧式、现代体例的家谱,可以自动生成速查表、世系图、谱传(世表、世注)和电子谱。该软件的开发及付诸使用,将大大提高各地续谱的效率,加快续谱进度,并可保持家谱的动态更新,实现族谱的数字化和续修的常态化。
使自己的支谱汇入统谱,是基层仲氏族人的愿望。但是如何入统谱,还需要在修支谱时注意。
一、仲研会各地分会、尚无仲研会分会的地区,在组织续谱时要向族人说明:仲研会总会,不会向各地要一分钱。支谱修好后,总会将对各地支谱(含电子版)进行汇总。
二、有个别人说:我们把县里的家谱修好就行了,没必要入全国统谱。这种短视的眼光和观念不可取。照他这么说,也没必要修县谱、村谱,他把自己家的户口本当成家谱就行了。所以,请族人认识到修统谱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躲进小楼成一统”、坐井观天、不顾全大局的人和事,要坚决抵制。
三、有的地方认为,把自己的支谱冠名“仲子世家谱·某某支谱”,就等于与全国合谱了。如果不把家谱电子版报送到仲研会,是无法合谱的。
四、全国统谱编纂之前,各地支谱的体例、版式五花八门,可以理解。但是报送上来的电子版,必须符合统谱规定的格式,符合录入规则。
在仲研会开发的软件中,只要按照规定的规则对谱传(世表、世注)进行录入,就可以自动生成各种体例的家谱,也包括世系图。为了减轻各地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我们要求各地在电子版中提供谱传,世系图就没必要提供了。
有人会问:电子版,是不是就是Word文档?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后来我把我做的家谱(含世系图、谱传)放到Word里面传给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仲磊,仲磊说“好是好,但是如果要导入总会的修谱软件的话,要花相当多的工夫修改调整,因为计算机再智能也比不上人,软件识别、执行指令的语句是有规则的”。后来我很快掌握了录入规则,然后把谱文发给仲磊。不到半小时,含版框、速查表、世系图、谱传的家谱就生成了。回想当初,光是画世系图,就花了我好几天的时间,遇到添人的情况,版面、页码又要调整,而且无法实现数字化。还是用软件省事!
当初我传给仲磊的家谱,只有两百多人。我和仲磊可以按照录入规则对原始的谱传进行修改。如果一千人、几千人、上万人呢?仲研会总会有足够的时间、人员帮各地调整吗?我想,为了保证自己报送上去的支谱电子版能汇入全国统谱,各地应该找几个会打字的年轻人,学习仲研会修谱软件的录入规则(也就10分钟),对谱传进行标准化录入。否则,虽然前期花了钱、搭上了工夫,但由于报送上去的支谱电子版不符合规定格式而导致返工、滞后甚至无法入统谱,这个责任只能由各地自己承担了,也难以向祖先、本地族人和后人交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