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马一龙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沿运河进京面圣。时值秋天,风和气爽,途经仲家浅,见运河西岸有一祠庙,庙前牌坊高耸入云,庙堂红墙碧瓦,便下船拜谒,这时,正巧碰见好友王近山(诸诚人,进士出身),二人拜过仲子庙,来到运河岸边,回头看了看仲子祠,又看了看运河,运河边泊岸的商船、官船、客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异常华丽,此时马一龙触景生情,即兴赋律诗一首: 仲子祠前秋舸新,相逢倶是客中身。 古来此地多君子,今在他乡少故人。 红日有天三引领,白云无处一伤神。 虚舟任自乘流去,莫遣迷途再问津。 此诗刻碑,马一龙亲笔书写,并落款“司业 马一龙”。此碑立在仲庙院内东南角。 文革期间,有些人打着“破四旧,立四新”的旗号,仲庙的文物受到了严重破坏,马一龙的诗碑也未能幸免于难,此碑被砸的支离破碎。几十年过去了,庆幸的是伟峰叔在庙内种菜翻地时,翻出碎碑残片,每翻出一块石头,伟峰叔都要捡起来反正的看,只要有字迹,他都集中放好。在伟峰叔挖掘出的宝贝中,找到马一龙碎碑共十片。 据说,当年马一龙多次进京,都往返于运河,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和脍炙人口的诗篇,在途经济宁这段运河时写七律四首,题名分别是《春》、《夏》、《秋》、《冬》。《春》刻石立在运河古镇南阳河神庙內,《夏》刻石立在任城区石佛寺院内,《冬》刻石立在济宁铁塔寺内。不用说大家就明白了,《秋》刻石立在仲子庙内。然而,据考查,《春》、《夏》、《秋》、《冬》只有《秋》被我们抢救过来,其他三块已不复存在了。因而,马一龙这通碑更显的弥足珍贵呀! 修碑之初,我把工匠杜师傅叫到马一龙的碎碑前,杜师傅看后,先皱了皱眉头,又摇了摇头说:麻烦大了,不好接,我说:不论花多大代价,必须俢复它,杜师傅看我决心己定,也只好答应了。杜师博虽然接了招,但我心里却没了底。整块碑只剩下十块碎片,缺少二十八个字,这二十八个字样子我们没见过,既没有原碑的拓片,也沒留下图片,要做到原滋原味,决不能乱写,怎么办呢?我和仲超分工,他负责查草书字贴和字典,我上网查马一龙的碑刻和书法真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网上捜集了大量的马一龙的真迹,从里面找到了我们想找的缺字,包括他的签名。仲超无数次地临摹,仍不放心。原仲子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仲肇覃先生,文革前见过马一龙石碑的真迹。因他酷爱格律和书法,对马一龙的梅花体记忆尤新,在他的帮助下,反复演练后,与原碑文贯通一气,浑然一体,终于圆满完成。此碑修复共粘接石片十七块。 这次仲庙内残碑修复工程,是根据仲研会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在仲研会的正确领导及仲跻和理事长的鼎力资助下,由故里分会实施的一项工程。修复工程于四月十九日开工,五月十日完工,五月二十二日验收,历时23天,大事告成。 残碑修复工程实施期间,肇覃爷多次到现场。竣工后,他激动地说:“还是仲研会的人干实事,你们功德无量!作为一名较早参加仲研会的人,我对仲研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自豪,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决策和工作表示坚决拥护”。 马一龙(1499-1571):字应图,号玉华子,双号孟河,溧阳(今江苏溧阳)人。戊子科顺天解元,明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第,李春芳榜,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经馆选受南京国子监司业,三十八年提拔为南少司成,摄大司成事。工书法,书法怀素圣母帖颇得笔法。作字悬腕运肘,落管如飞,顷刻满幅,自谓怀素以后一人。然评者谓其奇怪,为书法一大变。又谓用笔本流迅,而乏字源,浓淡大小,错综不可识,拆看亦不成章。
该贴已经同步到 仲崇民(仲浅)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