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家寨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庄,曾经分为仲一、仲二、仲三、仲四等四个行政村,位于兴化城西北约20公里处,今属兴化市周奋乡。 兴化西北部湖荡河汊密如蛛网。郭真湖、花粉荡、子婴河以及它们的众多支流环绕着仲家寨,一条古老的凤凰河从庄畔潺潺流过。明代文学家陆西星曾赞叹这里:“沧海远环于东,珠湖迥挹于西”,“桥枕凤凰,沟盘龙虎,皆一邑之大观也。” 另一位明代诗人、曾经官任武岡知州的王暄也来过这里。他经常泛舟凤凰河上,一次舟从凤凰桥下经过,兴之所致,吟出了一首《过凤凰桥》:“风动湖埂浪拍舟,迤逦行过古沟头。烟花漠漠孤村晚,芦叶萧萧两岸秋。龙虎迷迹诗尚在,凤凰桥断水空流。悠然野寺深林里,曾记当年访旧游。” 被王暄称为“古沟头”的那条凤凰河以及当年的那座凤凰桥得名于五代后周。兴化现存最早的方志《胡志》(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卷一、形胜”中记载为“凤凰桥在县北三十五里,以仲氏两舍人世掌丝纶,故以凤凰名其河,又名其桥。” 仲氏为春秋时孔子高徒子路的后裔。子路(前542-前480)名仲由,其性率直,一生重视礼乐。他的后人多出掌管礼乐的官吏,即所谓“世掌丝纶”。兴化仲氏两舍人,为昆仲二人,五代时被后周聘为“舍人”乃古代官职名称,唐宋时期“舍人”一职名目繁多,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中注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因而,兴化仲氏昆仲在后周很得到世宗柴荣和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的亲近和器重。 仲氏昆仲曾以掌管礼乐的身份参加过柴荣、赵匡胤发动的攻掠南唐的战争。因其精通音律,军中便以“琴瑟凤凰”之意戏称二仲为仲凤、仲凰。 南唐国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建于公元937年。时任吴国丞相的徐知诰以逼宫“禅让”的手段夺取了杨吴的政权。徐知诰复姓为李,取名昪,以唐朝李姓后代的身份立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拥有江淮、江南的大片沃土,昇元元年(公元937年)李昪升海陵县为泰州,兴化县隶属之。自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中心快速南移,泰州、兴化所属的江淮流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南唐时出现了“旷土尽辟、桑柘满野”(《资治通鉴》卷270)的繁荣景象。由于比岁丰稔,南唐兵食有余,宫中积聚“兵器缗帛七百余万”(史虚白《钓矶立谈》)。这就引起了另一个割据政权后周国的垂涎和觊觎。 后周为五代梁、唐、晋、汉、周的最后一代,为浑号“郭雀儿”的郭威创立。郭威无子,故江淮民间有“郭雀儿登基——有一天算一天”的歇后语。郭威死后便由其内侄柴荣接位,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周世宗,此人雄才大略,南征北讨,开疆拓土,为结束分裂局面以及日后的北京一统奠定了基础。 自公元955年冬到公元958年春,柴荣、赵匡胤发动了对南唐的三年战争。柴荣三次亲征,与赵匡胤兵分两路,攻伐江淮。三年间,泰州、扬州一带都曾发生过重大战争。公元957年,赵匡胤在夺得泰州、扬州等沿州县后,整军北上,与柴荣合攻楚州(今江苏淮安)。役中遭到驻守清水口的南唐节度使陈承诏的顽强对抗,南北间反复拉锯。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赵匡胤的中军部队被冲散,随军的仲氏两舍人被乱军杀害,兴化方志记为“仲氏死于乱军中”。 攻占楚州,后周取得攻伐江淮的完全胜利,取得了原属南唐的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十县,逼迫南唐李璟递表称藩。 对仲氏二舍人的惨死,赵匡胤十分悲痛,又遍索二仲首级不得,于是“宋太祖以银裹首葬之”,为防盗掘,又“为疑冢十余处”(皆引自明代嘉靖《兴化县志》卷一“古迹”)。冢畔有河,命名凤凰,遣仲姓后裔守护祭祀,遂有人烟,渐成村落。村名原为“仲二舍人墓”,因江淮方言中“舍”与“寨”音近,渐为“仲家塞”。另有“仲二舍人宅”,清代方志记为“县西北十五里,仲家河”,即今之仲家村,属兴化市缸顾乡。 明、清两代,仲家寨处多为名胜,方志载有“凤凰桥”、“凤凰河”、“仲二舍人墓”、“仲二舍人宅”、“凤凰疑冢”等若干条目。历代名人亦多有诗文,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