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129|回复: 8

[文物古迹] 仲里简介

[复制链接]

1035

主题

4144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25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发表于 2010-2-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

      仲村是一代圣贤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的故里,是历史上的文明古镇之一。地处临沂市平邑县西北部,临沂、济宁、泰安三市交界,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8.2万人。2007年全镇实现GDP11.15亿元,增长11%;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9亿元,利税4.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26.7%;固定资产投资4.31亿元,增长209%;实现招商引资项目24个,利用外资2.07亿元;新增限额企业6家,全镇限额企业总数达到25家;财政税收1212万元,同比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6元。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平安平邑建设先进乡镇”、“招商引资一等奖”、“计划生育一等奖”。
      近年来,全镇人民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棉纺手套、纸箱包装、生物制品、机械制造、畜产品加工、果品蔬菜加工、矿产品加工、五香煎饼、家俱制造及植物油加工等十大骨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家,年实现产值10亿元,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1亿元。拥有棉纱生产线60条,劳保手套加工业户500家,手套织机10000余台,年加工各类劳保手套10亿副。劳保手套、机械制造、地毯家俱、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已形成1.5万亩土豆、2万亩大蒜、5000亩黄烟、2万亩林果、年出栏800万只肉鸡肉鸭商品兔等六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列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仲村镇是山东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之一,目前建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驻地人口达到2.6万人。行政机构设置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主题

4144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25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4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

      泉林镇是泗河发源地,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至今一直为地方重镇。三皇五帝时的舜帝据传活动于本区东部的历山(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坝下,东夷人也)。公元前十七世纪“汤伐夏有卞”;夏商时期为古卞明国;春秋时期为鲁卞邑;“卞庄子(又称卞庄王)食邑于此(《古今地名大辞典》)”。现在卞桥南十里辛庄村前为古姑蔑国(《地名大辞典》);卞桥东南八里为古桃墟之地(水经注:“鲁国卞县东南桃墟有泽方十五里)”。孔子高徒仲由为卞桥人(现卞桥有一小巷仍叫仲子路巷)。秦朝设置卞县,县治卞桥;汉、三国、严明及南北朝均为卞县,县城具为卞桥。北魏时卞县一度属汶阳,直到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废卞县置泗水县,县治西迁今泗水,卞桥设镇。明代属泗源南社和泗源北社。清代为泗南社和泗北社。1928年为第七区。1938年为第五区。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以滋临公路为界,公路南为邹东县香山区,公路以北为泰泗宁县卞桥区。1947年为国民党政府第三督导区卞桥镇。1949年建国后为卞桥区。1956年为第六区。1955年为泉林区。1962年为泉林公社。1984年为泉林区。1986年为泉林镇。1999年与原马家庄乡合并,为现在的泉林镇。
      泉林镇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位于泗水县最东部,地处济宁、临沂、泰安三市交界处,距县城22公里,西接苗官镇、黄沟乡,南连泗张镇,北与泰安市的新泰市交界,东与临沂市的平邑县接壤。327国道、兖石铁路横贯东西,016省道纵贯南北,距日东高速公路2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5.9万亩,下辖65个行政村,人口6.8万人。地处路鲁中南丘陵之中,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泗河、石漏河、石洙河等诸多河流发源于此,并最终汇集到泗河,其中泗河在境内流长约7公里。辖区内主要山脉有青龙山、卧牛山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绿豆、花生、大豆、地瓜等。辖区林木覆盖率达35%,主要有青龙山绿化区及沿公路的绿色通道,林木面积达六万亩。
      泉林水资源丰饶,名泉荟萃,泉多如林,故称泉林。辖区内分布有泉林、石缝泉、石漏三大泉群,日流量达38361.6立方米,属于山东省36个日流量大于一万立方米的岩溶大泉之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来泗水考察泗河之源,称泉林是天下少有的名泉。据清光绪《泗水县志》记载,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更是多如牛毛。泉水或从底涌,或从缝突,滔滔不绝,其势如蛟龙吐沫,虎豹兢形。有名的泉眼有黑虎泉、趵突泉、响水泉、红石泉、洗钵泉、石缝泉、双睛泉、淘米泉等。由趵突、响水、洗钵、红石四泉汇集成流,即为泗河源头,泗河之名由此而来。名泉秀水引来古今名人骚客无数,大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曾来到泉林,泉林公园内现立有“子在川上处”石碑。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明代著名学者朱熹等诸多名人也曾来到泉林,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康熙、乾隆二帝更是在泉林修建了行宫,曾来此驻跸、游览10余次。泉林行宫始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重修。现仍存有碑刻、古树等遗迹。现存于泉林公园内的银杏古树,已生长了300多年,至今仍枝繁叶茂,树干需4人才能合抱。泉林泉群自古以来就是名胜,经过历代的战乱,部分古迹已遭毁坏,1995年以来,泉林镇政府多次对泉林泉群进行了保护,建成了现在的泉林公园,部分碑刻、古迹和黑虎、趵突、红石等名泉均在此公园内。现在,全镇乃至全县都致力于泉林泉群的保护与开发,力争恢复泉林行宫和各大名泉旧貌。
      泉林水美地饶,物产丰富,泉林虹鳟鱼、中华鲟、御膳香蛋等都是内外知名的泉林特产。虹鳟鱼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对水质、水温要求较高,并且要在流动的活水中才能生存。泉林泉群为石灰岩裂隙岩上升泉,水质极佳,水温常年保持在18℃,极为适合虹鳟鱼的生长。泉林镇自1987年开始引进虹鳟鱼,现有专业化虹鳟鱼养殖场一处,年产虹鳟鱼20万公斤,并与山东省水产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山东省淡水水产试验基地,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鱼试验基地。御膳香蛋是清代进贡皇室的当地特产,选用泗河野鸭蛋做原料,经特殊工艺腌制而成,蛋黄呈红色,有油脂,香味浓郁,食之令人有鱼虾味道之感。
      泉林历史悠久,为历代以来的经济、文化重镇,古迹遗址众多,除泉林行宫外,古卞桥(又称双月桥)、泉林寺遗址、古卞城城墙遗址等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古迹。其中,古卞桥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该桥始建于古卞明国,为八块石桥,汉初韩信改修为三孔石板桥。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改修为三孔马安桥,桥东空石壁刻有篆字“敬德监造”国字,南栏版画为唐雕刻。金大定21重修。中空上顶嵌有石碑一块,碑文为:大桥至此已具有现在规模,明朝万历九年二月生新维修此桥,换了北栏画版,铺平桥面,版画刻有“大明万历玖年贰月初柒日”字样。七八年九月政府重新维修此桥,并立碑纪念。大桥东西长76.4米(主桥长28.4米),桥宽6.92米(内径宽5.12米),桥高5.8米(加桥栏高为7米)。中空跨度4.38米、高4.6米。两桥头有石狮两对为全国少见的珍品,(东南角一处文革时遭破坏)。桥两侧每空上有长伸龙头一个,南向火龙,北向水龙计6个。医基有巨型石莲花盆六对,西空两侧有水云一对。桥面两侧雕栏嵌华表28个。板画26块(现存21块)。南栏板画为唐初作品:计有“首阳二贤”、“人首蛇身及飞天”以及难以辨认的版画。北栏除唐雕外还有明雕版画。有“刘帮斩蛇”(桥上桥一步三空桥),“卞庄刺虎”、“韩信点兵”、“谓阳文王访子牙”、“子牙点将”、“子牙封神”、“龙虎斗”等。现桥貌、桥身坚实雄踞泗河上源。“卞桥双月”为泗水八大景之一,泗河的两股源流汇集直泻而下,曲折弯流直冲大桥,水急(3米/秒)直撞大桥东、中空迎水石,水被劈开,这时如明月当下正空,则迎水石两旁各呈一个月亮。故现大桥双月之景。
      泉林这个历代以来的经济、文化重镇,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旅游大镇、江北名镇”。被省政府列为中心镇,被济宁市委市政府评为“孔孟之乡乡镇之星”。2006年被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主题

4144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25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4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位于微山县鲁桥镇最西北部的仲浅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早在夏商时期它就是古任国的发源地。秦汉实行郡县制,此地先后建立过任城国,任城县,是古任城的原地址。到北魏神龟元年,才由此迁往现济宁市中区的南门口。
      汉更始元年,仲子路第十七代孙仲世德因避赤眉之乱,携仲氏全族迁住此地,初名延就亭,后改横坊村。宋时金兵南侵,元时改此地为仲家浅,简称为仲浅村。
      仲浅村东临泗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西滨浩淼的微山湖,风景秀丽。东部平原,嘉禾丛生;西部湖区,鱼虾满塘,这里人们赖以休养生息,可谓物华民丰。尤其湖滨沿岸,更是四季俊美,令人神怡。春来,绿草如茵,杂花星耀,牛羊群跑,牧笛声声;夏至,蒹葭苍苍,芙蕖郁郁,白鹭点水,野鸭亮翅,别是一番风光。秋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歌唱晚,雁阵惊寒,;冬临,白雪皑皑,微湖如练,玉镜生寒,晶莹剔透,更具一种苍茫北国的雄浑之景,使人们品味无穷。现在,这里已被山东省辟为“自然保护区”,相信不久的将来,来此旅游的文人骚客,更会感景触情,各有所发,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666

回帖

403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0
注册时间
2009-11-3
最后登录
2024-10-16
发表于 2010-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邑暂时还不能成为“仲里”,他既不是仲子故里,也不是仲氏故里。仅凭一块碑刻还不能证明那里是仲子故里,只能算是仲氏始祖前辈们的老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163

回帖

368

积分

廪生

积分
368
注册时间
2009-11-1
最后登录
2012-4-5
发表于 2010-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 <br>1 跻桓前辈曰:平邑暂时还不能成为“仲里”,<font color="#0000ff">他既不是仲子故里</font>,也不是仲氏故里。仅凭一块碑刻还不能证明那里是仲子故里,只能算是仲氏始祖前辈们的老家。 <br>2
复制代码

不仅仅有一块碑刻吧,碑刻很多,只是知道的人少而已,平邑县仲村镇,不仅有很多碑记留存在诸家文集中,而且早有仲子祠(庙),只是兴废无常而已。

其实平邑县仲村镇才是不折不扣的真正仲氏故里,因为时间最早,而且事实俱在,只是因为行政区划的改变而淹没而无闻了而已,不能因为淹没而无闻就否定它。

就拿下面这个众所周知的碑刻来讲:

重修仲子祠碑记 

?  我鲁为圣贤生长荟萃之邦,吾费为卞泗交错比邻之地。考之古书, 先贤仲夫子,卞人也。卞邑即泗之大卞桥,而费治又有小卞桥。又征志乘,费西境仲村为仲子故里明侯闫国脉见之碑曰:“仲子生身故里。”其藜藿养亲之处,父老传闻,犹能仿佛道之,湫隘,今无人居。西有桥,曰“仲子三桥”。东有祠,道光年碑志犹存。去此西百余里为仲家浅(村名-编者注),属邹,仲氏鼎盛聚族于斯。庙貌巍峨, 有奉祠翰博,富而好礼,隐居子也。意者巫仕后迁居于此,而嗣子子 崔氏遂繁衍于此。与其曰卞人,概仲村原属卞地,犹今曰费云尔祠 自咸、同间遭兵燹,后愈倾圯。壬寅岁,家叔氏干廷设帐于村左昌乐庄 唐君家,东翁仲衢先生谈及共议倡修,门下麟绂、际五两生,尤愿表章 圣门御侮,选为吾道树下之干成。而本村之首事唐君锡记、鲍君一礼、王君承钰、徐君会文、华君化成等,更乐成义举。爰禀县主,豫公公 欣慕钦崇,亲驰驱百余里验看布置,愿捐廉五十金资助,未几升任。 后本村乃各出巨款,广为劝募,鸠工营造,其不足者唐君独任之。不数月而工竣。丙午春,叔氏司训禹城,草其大略,嘱余为记。余思先 贤圣德多载典籍,如日月经天无从篆议。第以当今之世,几于废书不 读,任道坠地,谁复卫圣域而护贤?关存人心而维世教,而吾邑中竟 有其人焉,非吾邑之厚幸也夫。非近世之厚幸也夫。?  
钦加二品衔赏戴花翎直隶补用道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邑人王景禧敬撰。?  
直隶补用道知县丙午优贡生鸿胪寺序班加四级邑人王泽昌敬书。?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季秋之月上之吉。

 

野老注解:此乃平邑县仲子祠(仲子庙)碑记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163

回帖

368

积分

廪生

积分
368
注册时间
2009-11-1
最后登录
2012-4-5
发表于 2010-2-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仲子故里,只能是平邑县仲村镇,既是祖籍又是出生地,名正言顺。

 

说仲氏故里嘛,那按时间先后顺序,三国以前的仲氏故里只能是平邑县仲村镇(原属于古卞邑)、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古成阳所在地,成阳作为仲氏故里,始于西汉初年,有东汉碑记五通为证,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仲氏故里最早的碑记。)济宁市鲁桥镇仲家浅四川广汉市等等,如果推到晋朝,那至少应该加上江苏省徐州市

 

至于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东,后人附会的成分太大,因为古卞邑的辖区大部分属于泗水县,谭好善就想当然的认为子路夫子的故里在泗水县,遂建有祠堂,招募济宁族人聚居于此,基本上算是伪故里,但因为有祠堂,凑个数,象征性的排第二,也不错。

 

当然南宗的人或许会说还有吴江县盛泽镇、兴化市周奋乡仲家寨等等,但那都属于宋朝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80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11-4
最后登录
2012-7-14
发表于 2010-3-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此贴后,于是赵本山 产生了“刨根问底”的创作灵感 ,进而便有了小品《捐助》。。。功不可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4-9-20
最后登录
2024-9-20
发表于 2010-3-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仲氏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51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发表于 2010-3-1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所说的几个问题,我们都可以理解和想象。一处为先祖的诞生地,一处为先祖的生活地和工作地,一处为先祖的灵葬地。或者是先祖的衣冢葬地。再者就是先祖当时的为人好,等他仙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而在当地树个碑,这些都极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4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