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307|回复: 14

浅谈仲氏

[复制链接]

58

主题

439

回帖

3463

积分

进士

积分
3463
QQ
注册时间
2021-1-28
最后登录
2024-11-26
发表于 2012-10-2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仲奎旭(南充) 于 2012-10-28 20:41 编辑

1 仲氏简述
      仲氏的公认祖先为仲子(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的大弟子),公元前542年出生于鲁国卞邑。仲子对后世影响极大,先后被追封为卫侯、河内公、卫国公等。明世宗嘉靖九年,仲子被尊为”先贤仲子”。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仲姓为姬周遗苗,仲氏渊源可追溯到上古黄帝。因此,仲姓是我国炎黄后裔数千年族系史中繁衍最古老、谱系最明确、辈份最清晰的家族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伊丽莎白家族”。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观看了姓源著作《氏族志》后,在贞观八年七月初三那天就赞道:”朕观诸谱,仲氏最古,上自轩辕,下逮子路。于戏!代生贤圣,孰得而左”。
2 姓氏源流
  仲姓源出有四。一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以人名为氏。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号称“八元”,与颛顼之子“八恺”齐名,高辛氏的“八元”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的“仲”字为姓,遂成仲氏;二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仲虺的后代。仲虺,本奚仲之后,辅佐汤治理天下,立有殊勋。仲虺之后以祖字命姓,遂为仲姓,周朝樊侯仲山甫即其后。三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庆公死后,其子孙有由于避仇者,以其字为姓,称仲氏。四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支。
    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均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是毋庸置疑的。
3 迁徙分布
3.1 历史分布与迁徙
  据载,宋朝时期,仲姓大约有3万3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国分布主要于湖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湖南为仲姓的第一大省,约占仲姓总人口的27%。明朝时期,仲姓大约有5万7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一半。
3.2 当代仲姓分布
      当代仲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为第二百六十五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辽宁、山东、上海,这四省市的仲姓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陕西、黑龙江、河南、安徽、甘肃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24%。仲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端、湖北东北、河南东南、鲁辽大部、吉黑、内蒙古东部、陕西西南、甘宁大部、四川东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以上,最高可达0.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2%,居住了大约77%的仲姓人群。
3.3 姓氏分支及大宗分支
      仲氏最早分支始于秦朝,分支主要有种(Chóng)姓。据《滕阳种氏族谱》记载,“先贤十世孙讳动者,值秦大兴焚书坑儒之际,与其父讳隆以避秦乱,隐居峄山,易仲为种。”仲、种由此分支。查仲氏大宗谱与种氏族谱一至十代完全一致。由此证明,仲、种为共祖。
公元89年汉代,种姓先祖种兢,字奉高,任洛阳令。公元141年的由河南洛阳随种暠(皓)祖,率种家军到益州(今四川)和凉州(今甘肃)陕西等地。唐代种如愿大将,宋代种世衡祖,率他的子孙和宋代种家军镇守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明代种得山,种九月,种一太祖,随明洪武年间的迁民潮,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山东,河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所以,当代种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具体人数不详。
      明朝永乐年间,仲氏分为北、南、西、东四支。北支多居仲浅,南支始祖“聚”的后裔,一支迁河北新河县,一支迁江苏苏州,而后又迁安徽五河;以后各代南支分别迁往河北清河、河南淮阳、山东梁山、出关辽东在旗。近代南支多居仲浅;小宗西支始祖“贵”的后裔多居山东微山、邹城,个别迁往湖广‘小宗东支始祖“椿”,其后裔除少数居山东泗水县外,分别迁往江苏唯宁、邳州、安徽滩溪、山东德州、河北等地。
4 历史名人
       自古仲氏名人辈出,他们或多或少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今,我们虽不能对他们的业绩进行彻底地考证,但从仅有的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他们足以成为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明星。
       仲熊,上古进名列“八元”的贤者。“八元”指当时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即《左传》提及过的:伯奋、仲堪、伯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李里、仲熊、忠肃共、懿、宣、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仲堪、仲熊,是被舜帝举为“布王教于四方”的人。
       仲虺,曾作《仲虺之诰》,因而名垂青史。
       仲由,春秋时鲁国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直率勇敢,仕卫为邑宰,为仲氏先贤,也被仲氏后裔确立为仲氏先祖。
       仲并,宋代进士,官至光禄丞。工诗文。有《浮山集》。
       仲仁,北宋画家、高僧,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号华光长老。善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有《华光梅谱》。
       仲长统,东汉哲学家,字公理,高平人。好学,敢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否认“天命”,著有《昌言》一书传世。
       仲大年,宋代良吏,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
       仲兆琚,又名仲八,清末民初江苏省赣榆县仲官河村人。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倾向革命。其事迹《海丰传》(已失传)上有记载。
       仲曦东(1915-1984),原名仲崇兴,别名仲子凌,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龙东乡(今北马镇)南仲家村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多级要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27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捷克斯洛伐克、驻坦桑尼亚特合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非友好协会会长。为贯彻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路线,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6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著有理论著作和回忆录多篇,先后出版的有《增强党的团结》、《谈谈党的整风经验》、《论共产主义风格》、《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等专著,共约35万字。
       此外,仲姓名人还有:唐代有太常博士仲子陵,宋代有天章阁侍制仲简、好学强记的仲并,清有监察御史仲永檀等。
5 郡望堂号
5.1 郡望

      郡望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无论是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还是进行寻根问祖,都离不开每个姓氏的郡望。“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建置、行政区划。“望”就是“望族”,指有声望的姓氏大族,显贵的为世人所仰望的姓氏。所谓“郡望”,实有两层含义。其最初的含义,就是指一个郡中的望族,后来,“郡望”又有了另一层的含义,就是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 
      仲姓的望族居中山(今河南省登丰县西南)、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据《郡望百家姓》中记载云:仲姓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中有记载云:仲姓望出乐安、中山。其乐安郡为东汉将原有的千乘郡改为乐安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中山郡为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5.2 堂号
       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李四光祖家被称为“立本堂李家”等等。而仲姓的主要堂号有 “三善堂”、“东儒堂”、“圣门堂”、“负米堂”、“东鲁堂”、“闻喜堂”、“亦政堂”、“敬修堂”、“泗源堂”、“忠山堂”、“四友堂”等诸多堂号,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叫做“三善堂仲家”抑或“东儒堂仲家”等。
      仲氏家族“堂号”是仲家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宗旨一是彰扬仲氏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仲氏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仲氏先祖之余烈。而今,仲氏古老的棠棣之花又重新鲜活,堂号起着寻根问祖,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作用。之所以,我们在谈到仲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6 族谱文献
  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经仲氏族人考证“仲氏族志”的纂修工作,始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56年)的《泗源志》,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更名为《仲氏志》,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复更名《仲里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曾经续修,但又由于水灾及兵患,于光绪二年(1876年)方得以刊印,为木刻活字印本,后一度失传,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微山县仲子研究会。
       据查实,全国仲氏族谱及文献资料收录情况如下:
       江苏宝应仲氏家乘不分卷,(明)仲代勋编,明崇桢十五年(公元16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广陵盂城仲氏家乘不分卷,(明)仲代勋辑,明崇桢十五年(公元164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甘肃兰州宛陵支胍兰州仲氏敬修堂宗谱稿,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阴仲氏宗谱六卷,(民国)仲朝桢编,民国十四年(公元25年)铅印本。注:始迁祖为[明]仲遗山。
  仲里新志,(现代)仲崇义主编,2006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省讷河市仲子研究会。
  江苏赣榆仲氏支系家谱,著者待考,2006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县官河乡仲官河村。
       山东莱阳仲氏支谱2004年版,民国版现收藏于烟台莱阳穴坊镇。
7 字辈排行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等。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字辈一般以类诗体或对联的形式出现,以四言、五言的居多。仲氏从第64代开始使用统一的辈份字,因此,全国的仲氏子孙的辈份相差不大。其中仲子世家从第64代开始所用字辈为:“蕴耀振贻绪,统延肇跻伟,崇惟(宇)昭光辉,怀如敦恒循,封典锡恩广,令德毓贤喆,昌旺胜明煌,荣茂超清香,国祚享祯利,乾隆乐泰康”;甘肃兰州仲氏字辈:“锡大玉佑国,炜福承万德,弘仁懋业敦,学允许衍宗”;四川南充部分仲氏所用字辈:“启子文明儒,景键绍克昌,吉祥呈瑞庆,世代理朝纲,本根培达泽,籣桂著芬芳,车正开源远,万古广书香”。甘肃兰州仲氏字辈和四川南充仲氏字辈岁虽无确凿考证是否与仲子世家字辈代数吻合,但从三地族人目前的年龄、代数进行推算,甘肃兰州和四川南充均应该是从第64代起算。
8 仲姓宗祠通用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所以仲氏宗祠对联也是我们仲氏族人的瑰宝,在此收录了部分主要的仲氏宗祠对联如下。
8.1 四言通用联
  八元留誉;
  二仲启源。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仲姓的得姓始祖仲堪、仲熊两兄弟事典。
       雷精感孕;
  崧岳降灵。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卞地人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性情直爽勇敢,喜闻过,事亲孝,有政事才干。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为季孙氏的家臣,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据传其母感雷精而生他。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仲山甫(一作“父”),受封于樊,又称樊仲,宣王”料民(调查户口)于太原”,他曾劝谏,辅佐宣王中兴。《诗经·大雅·崧高》有句:”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圣门高弟;
  商鼎元臣。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鲁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下联典指商仲虺,为成汤王左相。
8.2 七言通用联
  人杰地灵钟毓秀;
  中流砥柱挽狂澜。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仲姓的”仲”字的析字联。
  圣门高弟仕卫宰;
  江都诗人集浮山。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有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仕卫为邑宰。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仲并,江都人,官到光禄丞。工侍文,有《浮山集》。
  光华梅谱流芳远;
  翰村诗集播誉长。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画家、高僧仲仁,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号华光长老。擅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有《华光梅谱》。下联典指清代诗人仲冯保,号翰林,常熟人。有《翰林诗稿》。
  到此便为浮海客;
  于今谁是问津人。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济宁市仲家浅仲氏(由)祠联。
  句为偶拈无次第;
  梦常半记不分明。
  ——林纾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古文家、翻译家林纾赠仲珊联。
  一时逊国难为第;
  千古名山尚属虞。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周太王次子仲雍祠联。祠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逊国”,辞让国位,指周太王次子,为成全太王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事。
8.3 七言以上联
  敷教宽平,德留内邑;
  以人为本,哲论昌言。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良吏仲大年,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下联典指东汉哲学家仲长统,字公理,高平人。好学,敢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开道为末”的论点,否认”天命”,著有《昌言》一书传世。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济南市仲家浅仲氏(由)祠联。
9 仲氏研究及意义
      今天,仲氏后裔如雨春笋般生长祖国的各方土地上,又如璀璨繁星闪耀在大中华这片美丽的天空里,仲氏族人在长达十年的仲子研究和考证过程中,加强了族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最为可贵的是“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的成立,为仲子历史的研究及仲氏族人的交流更是搭设了宝贵的平台。
      “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以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会长仲崇义老先生为楷模的仲子后裔,主持编制的《仲里新志》,将2500余年仲氏一脉、世系衍变予以清晰勾勒,完成了拜祖谒宗的寻梦之旅。其不仅仅是仲氏后人一部家族谱志,同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文字见证,为仲子研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77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1555
QQ
注册时间
2010-4-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发表于 2012-10-2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905

积分

版主

积分
8905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发表于 2012-10-2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奎旭辛苦了,费了不少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2609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8344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发表于 2012-10-29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奎旭费心了,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79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2-10-2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家书一部史记,我首次看到甘肃字辈和四川部分字辈。奎旭宗亲提出从近三代年龄 ,甘肃和四川宗亲的代数可能是从64代起,目前所见依据甚少,请各位宗亲再加以考证。如考证成功,将是一大喜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67

回帖

488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89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2-10-2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了这么多真是费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2-10-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条理清晰,布局得当,奎旭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216

回帖

537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379
注册时间
2010-1-11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2-10-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68

回帖

1925

积分

贡士

积分
1925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发表于 2012-10-3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四川的仲氏家族辈分很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去考证,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够轻易地下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05

回帖

4263

积分

论坛元老

龙口市《仲子世家谱》编委会副主任

积分
4263
QQ
注册时间
2010-8-6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发表于 2012-10-3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和甘肃的代数,不太好考证。例如我们龙口的族亲都是54代均美祖在元朝后期定居在黄县的后人,繁衍到现在700年左右了。但是我们族亲之间的辈分确是差出九代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既有70代延字辈的宗亲,也有79代怀字辈的宗亲,所以单从岁数上考虑是不可取的。
先贤仲子75代孙,山东省龙口市(原先黄县)第三支庠祖之后人。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龙口分会秘书长,龙口市《仲子世家谱》编委会副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79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2-10-31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就有,还没有我年纪大的,是“兆”字辈,而我确是“伟”字辈,就有“爷孙”三代之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2-10-3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辈份考证是很严谨的事,没有确凿证据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一旦搞错了,纠正起来也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439

回帖

3463

积分

进士

积分
3463
QQ
注册时间
2021-1-28
最后登录
2024-11-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确实没有资料可以考证四川和甘肃的字辈来源,希望全国仲氏族人能帮助,争取早日实现与全国仲氏的辈分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

回帖

56

积分

童生

积分
56
QQ
注册时间
2011-4-9
最后登录
2022-5-25
发表于 2012-11-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先从代数考证(仲子第几代人或在本地是第几代了),再从辈分上考证。以后一定要后代知道自己是仲子第几代孙,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在混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14

回帖

419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194
注册时间
2010-4-1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2-11-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对子孙后代负责,考证代数,要经的起历史的推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9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