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戏说玩嘎拉哈
“ 嘎拉哈”是东北人对猪或羊后腿骨上的一块独立的长方体骨头的称谓。嘎拉哈有四个立面,其四个立面形状各异。一面稍鼓,叫“肚”(也有叫“包儿”或“背儿”的);一面凹进去,叫“坑儿”;一面平滑,叫“驴儿”也有叫“白儿”的;第四面是人耳朵形,叫“鱼儿”(也有叫枝儿的)。
玩嘎拉哈是满族(多为女性)的一种竞技游戏,深受老中青少年喜爱。
玩嘎拉哈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手段(也有因嘎拉哈做红娘,大姑娘和小伙子喜结连理的,也有因嘎拉哈做调和剂婆媳关系变得融洽的),更是一种招待客人的方法。大多是农闲或节日时,大姑娘,小媳妇,老大娘,叼着大烟袋,喝着茶水,有时也有小伙子,一般是两三人,也有多人围坐在一起玩的。类似现在的打麻将,但玩嘎拉哈是不来钱的,纯属娱乐。
旧时农村讲究“忙腊月,闲正月”。腊月准备过年,杀猪宰羊,蒸豆包,撒年糕,做豆腐,熬麻糖,写对联,刻挂钱儿,剪窗花......,过完年就是正月了。除了拜年走亲戚,就剩下玩了。男人看纸牌,推牌九,女人就是玩嘎拉哈了。
嘎拉哈我知道的有两种玩法:一种是弹嘎拉哈。一种是歘(chua,第三声)嘎拉哈。无论是歘还是弹,其场地不需多大,但都在东北的土炕上面的炕席上进行,用其平滑的特点。一般人喜欢用羊嘎拉哈,因其体积小,重量轻。讲究人家将其染成各种颜色,增加乐趣 。
嘎拉哈的多少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多的人家很自豪,证明自家日子过得红火。因此也非常希望别人来自己家玩,家长是不反对的,说明人气旺,邻里关系好,这是一种荣耀。有的人家攒了几百甚至上千嘎拉哈,说不上是几代人的积累成果了。
先说说弹嘎拉哈——
弹嘎拉哈的玩法比较简单:第一步是几个人先竞老头排顺序,偷着将几枚嘎拉哈攥在手中,一起伸开手,最多者先弹。攥太多不合适,可能弹不回来,赔上了。第二步是泼嘎拉哈,先弹者将所有参加者手中的嘎拉哈捧在手中向炕席上泼洒。第三步是弹。弹是有规则的,必须是嘎拉哈立面形状相同的两个撞击,不许碰到其他的,弹上一个收起一个,以此类推,循环往复,最后收多者为胜。当然游戏结束后,嘎拉哈要归还主人的。
歘嘎拉哈比较难,需要一定技术,尤其需要心手眼的协调配合,这需要灵敏的反应能力以及准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对开发大脑功能很有作用,智障或迟钝痴呆者和年幼的人是不能胜任的。
歘嘎啦哈多了一种器材——头。“头”,讲究人家是10几20几枚铜钱串在一起做成的,一般的也可用猪嘎拉哈替代
第一步:竞老头(同上)。
第二步:泼洒嘎拉哈(同上)。
第三步:歘嘎啦哈。向上抛起铜钱——手抓席上的嘎拉哈——接住头(铜钱)OK !
规则是:一,必须在头落地之前接住头,而且不准将手中的嘎拉哈打掉,打掉一个也算黄。二,将头抛出之后,眼睛向下看准嘎拉哈,要抓哪几个就是哪几个,不许碰到临近的嘎拉哈,碰到任何一个就算黄了。这一步最难,不经训练是很难做到心、手、眼协调和一的。最后多者为胜。
一个正月下来,主人家的炕席定会磨出几个窟窿,那也毫无怨言(多么朴实善良的民风啊),歘嘎拉哈的,每个人的棉袄袖口定会磨碎几次,家长也绝不责备,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啊,写的够累了。不过想来也值——这是一种将要消失的文化现象,它也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吧?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吗?尤其是城里的中青年人听说过吗?就是农村也很少见了,谁还玩它啊?有电脑了!
这种体育娱乐项目不指着它登上大雅之堂,也不指着它进什么奥运会,但它的绿色环保原生态实在是值得赞扬啊!嘎拉哈啊,我要高声地赞美你!你不仅仅是我的童年。
留给后代的财富,献给华夏仲氏网,献给老少爷们(当然也包括女性)的新春礼物。遗憾的是当年没留下影像资料。哈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9 12:25: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