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660|回复: 3

静寂的守候与沉吟的人文情怀——仲维平诗歌的阅读印记

[复制链接]

2

主题

1

回帖

15

积分

童生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4-13
发表于 2012-10-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静寂的守候与沉吟的人文情怀——仲维平诗歌的阅读印记
                                          作者:芦苇岸
身边的座位永远是空的

我习惯坐在每一个黄昏听你自言自语

然后在空位的旁边

看你粗糙的手掌搓碾着稻粒

毋庸置疑,这样的情感基调折射了诗人的写作向度,及其所达成的心灵建构。综观仲维平的诗歌技艺,显见“传统”对他的支撑与浸润,他的诗歌,表达爱与真情,诉求渴望与等待,展示心灵的亮度和情感的温度,一种压低了喉咙的吟唱风格,贯穿于他诗歌中的精神脉络,是我们熟悉又倍感温馨的人文情怀,亦如东北大地那沉实的品质。这种折射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体系的诗写实践,裹挟人文之风,张扬着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向上精神,和以人为本、万物平等、仁厚博爱的思想。因淬于人文思想的强大作用,故其诗的审美特质烙飞扬着诗人心灵的艺术向往,即使痛疼也是美丽的。就阅读的一个剖面,也不难看出,受制于人文精义中的仲维平,敦实、温厚;广博高远的人生诉求,以及对生命的深层次考量,无疑又让他的内心多了一份诗意的隐痛,我直观的阅读感受是,作为诗人的幸福对他的充盈,那敞开的情感与凝练的诗行,带着他在庸常的岁月中悄然潜行,这确实让人敬畏。



爱与真情的诗意表达

在忙乱的秋日,读仲维平的诗,就像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点点温暖肆意地浸润内心。显而易见,“爱”是其诗永不更变的主线,朴实而深沉的父爱、温柔而细腻的母爱、厚重而亲切的土地之爱,它们折射出了人生的温暖与美好。

父亲的爱总是偏于沉默,于行见其朴实,于言见其深沉。古时曾有“父之美德,儿之遗产”之说,由此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高大”与不可替代。仲维平的诗中,有着大量对父亲的描写画面。“然后在空位的旁边/看你粗糙的手掌搓碾着稻粒”。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深深地镌刻在了诗人的脑海里,黝黑的脸庞上,咸腥的汗水珠滑落着,浸透着收获的喜悦。木讷的父亲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对世界的爱隐藏在笨拙的行动里。诗句透露的意思清晰明了:父亲的生活简单而繁忙,看似平淡却透着甘甜,朴实的追求是父亲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时时触痛我们深处的/那么些晚上/是你瘦弱的身躯和手掌”。诗人写下了父亲因辛劳而越发瘦弱的身躯,也刻下了诗人对父亲深深的疼惜。父亲的肩上担着整个家庭的责任,在那贫寒的年代,重担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父亲默默的坚守,仿佛岁月深处的坟茔,静寂、笃实。“第一场雨下的很大,雨水很急/像我心中的那场雨/一直漫过父亲的墓地”。那场下在诗人的心头的雨,营造着悲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对父亲生命终结的伤痛,坚强的父亲已然离去,但永远抹不去在“我”心中的高大,像为“我”筑起最坚实的方塔,指引“我”,将“我”带入情感的高地。诗人笔下的父亲形象如此真实,那个日常劳作的父亲、教子成仁的父亲、沉默不语的父亲,在生活的重压下永远保持着一颗充满希望之心的父亲,没有丰功伟绩,却有一辈子的坚守,他平凡得如翻耕一新的泥土,却懂得如何教我做人。诗人用朴实的情感,潮湿的隐喻,深浓的意绪,和富有地域意象表征的技艺,抒发了对父亲强烈而持续的敬爱。

在烦忧不断的生活现实中,母亲柔弱的身躯却总能给我们最安定的拥抱,无论多么狼狈的回家,我们总能在母亲的笑容中找到贴心的温暖。“记忆中,母亲总是/第一个将黑夜摇醒/用炊烟将东方点亮”。母亲对家庭的爱祛除了黑夜的寒冷,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母亲的爱蕴含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中,缺少一种轰轰烈烈,却多了一丝细腻忧伤。“我的肩膀扛不住这些病魔/这一次只能束手 束手/看着她慢慢地走向黄昏的墓地”。这里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无奈,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母亲,他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承受着煎熬,无限的哀伤充斥着“黄昏的墓地”,于是,一种撕裂的痛,在文本内外无声地蔓延。诗人对母爱的融入,让读者于平淡中读出了母爱的绝唱。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曾将自己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写入了诗中。是啊,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母体,而作为诗人,仲维平毫不保留自己的欢乐,即使为土地流出的泪水,也闪烁欣喜。“我的身体沾满家园的泥土/走遍形形色色的城市”。岂不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永远在那里,即使我们身体离开了家乡,但我们的心永远与家乡相连,在诗人的吁请下,我们深切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就是灵魂的原乡。“而原野一直默默生长/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变迁/谁都走不出它的胸膛”。原野孕育了我们,滋养着我们,它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尘世发生的一切。土地安放着一切虚无与真实的回响,承载了太多的辛酸与幸福,因此诗人对土地的依恋和爱,刻骨铭心。

爱充溢着诗人的内心,也温暖着读者的心灵,是诗歌让我们在孤单时找到依靠,在悲伤时找到慰藉,平淡但回味悠长。



坚守诗真诗美的向上品质

诗歌蕴含的丰富感情,客观反映了诗人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感悟。在阅读的融入中,自然会发现一片不一样的天空。仲维平的诗总有一种向上的品质,这种积极的感觉将蕴涵的真善美酵化得别有兴味。艾青说:“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又说,“真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它给予我们对于未来的信赖。”作为抱守新诗传统不分心的诗人仲维平,他努力践行的姿态与诚意显而易见。

“父亲 那时你一定/会从石头上站起/一定会看到远方那么多美好的情景/飘动在我们的村庄/飘动在比村庄更远的土地上”。生活中的种种困顿,常常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让人们感到前途暗淡,这时,一颗乐观的诗心显得十分重要,这种向上的品质能融化生活中的寒冷。“我在绝望中守候/在干瘦的枝桠上/看春天在 树梢上流浪着/待惊雷响起/你悄悄走来/万物从指缝间长出/在你走过的地方”。等待是漫长的,无数个夜晚,只有冷月为伴,虽然不知道它何时能到来,但期待的坚守会开出灿烂的花朵。姗姗来迟的美好事物,一如在苦苦的等待中赶赴一个约会——希望的牵引力,让人流连。诗中凝聚着的坚韧力,和心性的深微,自然就更加的绵实旷达。

追求美的事物,是人类的终极目标。“雪,在一月你的名子漫入/凝视你的高雅,洁白/我神态颠倒,静默无语”。诗人赞美雪的高贵品质,正面表明了诗人追求的高洁,不愿被浑浊污染,永远保持那份独立。喜爱雪源于雪的品质,这品质是诗人灵魂亲睐的东西,是其生命诉求最光明的部分,这样的人生追求诗意盎然。“你说薄如蝉翼的春天乍寒还暖/其实这是一些假象漂浮表面/而真实潜伏在地下/结局总是被安排的完整圆满”。对漂浮于表面的掩饰的憎恶,对触摸不到真相的痛彻,彰显了诗人的内心锋利的一面。哲理的艺术化处理,把事情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关系形地象阐释,诗意地表现,体现了“发现”诗意的本能与可能。

而他那些地缘诗意浓郁的作品则展现了开阔的气度和抒情的烈度。“草原上的野马呵啊/在城市之外,请带上我/共同寻找绿色的天空”。草原上的辽阔打开胸襟,诗人向往草原,是奔放无拘、自由而有节制的心律映照,是对城市禁锢的逆意破袭。相信承载诗人年少梦想的“草原”已经移植到了诗人的心田,是诗人精神原乡的净地与圣地。怀着深深的依恋,诗人在竭力找寻自己的草原。“天空下古道西风/你和另一匹瘦马行走 孤独在/很深、很深的季节里”。诗人想象着草原上的场景,虽然在城市,却怀念着草原,慕想着那一份纯净,其实是为了保有诗意的通透,和强大内心的本色。



生命诉求的人文呈现

仲维平诗歌中的这样一种启悟意识是比较强烈的:时间在指缝间悄然流逝,回首而望,才发现自己已走了好远,一生竟如此短暂。生命是宝贵的,也是充满意义的,热爱生命是我们对生命本身最好的馈赠。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如果失去,那就不可能再重来,对待生命,我们应该尊重和热爱,用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秒。“雪儿,在城市的一隅/你让我纯洁,让我热爱水及生命”。雪花的生命是如此短,转瞬即逝,但雪花依然飘洒得如此美丽,为大地献上一场盛大的宴会,既然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就让我们努力生活,将生命演绎得精彩。

生命总在我们不经意间流逝,空余下我们的感叹。“我们或握手话别/或冷冷对峙/道路上致命的纹路/使自己猝然清醒”。岁月是一把刻刀,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痕迹,似乎想提醒我们作为一种与时间对立的存在,展现了一种矛盾之美。我们惊恐时间的流逝,却阻止不了她的脚步,生命就是这么不易把握才显得更加珍贵。“母亲一年一年地衰老着/我一天天的忧伤”。离别是我们永远不能避免的悲与痛,但必须面对,看着亲人的老去,我们总想让时间走得慢一点,让我们之间的相聚时间再长一点。年轻时,我们挥霍青春,总觉得人生的路还很长,却并不知道年华的速朽在以生命为代价,以亲情为赌注。诗人的意思,生命是一本传奇之书,在时间的长河中激荡的浪花,必然是浇灌诗歌与人生长的一种正能量,不可忽视。

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是命运绕不开的藩篱。虽然在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能把握,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生活,选择珍惜生命。“又一阵哀乐响起/我环顾四周/有的人痛苦流涕/有的人躲在空位的旁边”。这份灰色的情感下面,埋藏着因伤逝而经年不散的尘世之痛。“也许人生就是一列行走的列车/正点出发,到达,总要在每个站台经历一些分聚/或顺风顺水,或断断续续的坎坷/身在其中制造着人间的悲喜”。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构成了多彩的人生,生命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潮,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这是真实的生存景观。也许诗人想要告诉读者,既然生命的常态如此,我们不妨诗意地看待一切,在哀痛生命离去的同时坚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珍惜切实的每一天,享受每一件有趣的事。惟其如此,对生命的思考,才会引人入胜。

“诗,既是人类的语言文化,又可谓是人类共性的、必然的、进化到智能人的第一文明。”相信许雨浓的这话能让特定的阅读产生如此印记:仲维平的诗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的诗学魅力,一种规范的良善情感和普世价值,尽管各种喧嚣的干扰烦不胜烦,但他镇定的诗写姿态,对美好的寂静守候,对人文思想的执著迷恋,不会因时而变,因事而易。



诗人简介:

仲维平,笔名阿平,辽宁盘锦人,辽宁省作协会员,香稻诗报副主编,86年习诗至今,曾在《诗歌报》《诗人》《诗林》《绿风》《诗潮》,《当代诗歌》《知音》《天津文学》《海燕》《中国诗人》等省市级刊物发诗百余首,有部分诗作入选《90辽宁青年诗选》《92全国优秀报刊集萃》《璀璨的名家诗选》《当代爱情诗选》《当代短诗选》等诗集。

   作者简介:

芦苇岸,曾用名:映晴,男,1971年12月出生,大学文化,籍贯贵州德江县,土家族,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人》杂志编委。

  1989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十月》《江南》《山花》《诗刊》《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诗选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青年作家》《诗潮》《诗林》《扬子江》《绿风诗刊》《扬子江》《中西诗歌》《诗歌月刊》《西湖》《福建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近百万字。

  1999年出版诗集《蓝色氛围》。2000年10月27日,由平湖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拍摄和选送的专题片《和鹰一起飞翔》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第3646期节目48小时滚动播出。诗作多次入选各类选本并获奖。

  2003年12月与好友创办“中国诗文网”,任网站站长,《中国诗人》编辑。2006年被评为嘉兴市十大杰出青年,现供职于浙江嘉兴日报社南湖晚报编辑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79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2-10-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仲维平宗亲加入华夏仲氏网,更欢迎芦苇岸先生光临本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77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1555
QQ
注册时间
2010-4-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发表于 2012-10-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加入华夏仲氏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2-10-14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仲维平宗亲加入华夏仲氏网,希望你的作品发到网站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9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