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你活得太苦了”,同样的这句话,听多了,倒也听出了不一样的解读:“是真的苦”;“其实,并不苦”;“根本上,幸福得很”。差异如此之大,细致想想,挺合情合理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就像“咱们喝酒,好吧?”一样,对喜欢酒的人来说:当然好。对不喜欢酒的人来说:还是不喝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苦与不苦,有多种判断的标志。问一问深山:无数树木附其身,雷电风雨惊其心,苦不苦?问一问海洋:地球生命载于身,船舶竞逐闹腾心,苦不苦?答案不言自明。 人不是山,也不能成为山,但又可以是山。人不是海,也不能成为海,但又可以是海。不能的是形,可以的是神。 随着欲望越来越膨胀,差距越来越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循着将心比心的思维习俗,不但自己觉得越来越累,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惘,越来越苦恼,而且觉得“成功的你”一定更是如此这般。一线的人如此,经理人如此,老板亦如此,当官的也不例外,觉得“真的苦”。 之所以会真诚的认为我“真的苦”,是压力、节奏、神情流露的信息误导所致。看来我的心神还不是一致的。殊不知,与我来说,美食、歌舞、名誉、金钱、权威已是过时之好。看透月有圆缺、日有白昼、岁有四季、人有生死的本质,形的需求已让位于神的追求。 也就是:“其实,并不苦”。人们这样说的,我也是这样想的。马太效应,能力适应,环境对应,“三应”合作,造就现实。我呢?该下班下班,该上学上学。也就是常说的“该吃吃,该睡睡”,“没心没肺”,所以,自然而然的觉得“并不苦”。至于听出他人说的“其实,并不苦”的意思,与此不是一回事。其中,至少有些酸不溜丢的感觉。“不养儿不知柴米贵”嘛。成功过程中的滋味,惟亲历者、智慧者知,惟善良者解。 与我来说,觉得“真的苦”的人越多越好,至少懂得成功的艰巨性。这样的人多了,也就少了觉得“其实,并不苦”的人,也就少了妒嫉的人,减少了阻力甚至反作用力。 而此阶段的我,正在往“根本上,幸福得很”的境界爬行。听到“你活得太苦了”,等于听到了鼓励与鞭策。如果说能够发自内心的懂得,并记得,且践行:不幸福也是幸福,幸福也是不幸福。故而苦是幸福,不苦是幸福。若此,人生还有“苦”、“不苦”、“幸福”的问题吗? 怎么爬行?既然改变不了现实,又不想逃避现实,更不想被现实抛弃,那么只能改变自我,“皈依做个好人,礼佛不忘工作”。社会现实就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欲望、妒嫉、怨愤、寂寞、恐惧构成炉膛中五颜六色的火焰。惟有像孙悟空一样,历经“七七四十九天”的锻炼,让本性日趋纯净,言行日趋完美,肚量日趋宽敞,眼光日趋深。 有人说:三十多岁的人竞争靠能力;四十多岁的人竞争靠智慧;五十多岁的人竞争靠心态。似乎有些道理。心态,心中有的状态。至此,想起了《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虽说皈依了,真的皈依了吗?虽说放下了,真的放下了吗?虽说不在乎,真的不在乎吗?想到皈依了,就是没有皈依。说是放下了,其实是没有放下。谈论不在乎,本身就是在乎。 昨晚从浦东机场回来的路上,听范说:启东人冲击政府大楼,闹得很厉害。十万人。他们的心态又是怎样呢?有想“苦、不苦、幸福”的时间和兴趣吗?联想到教授说的:现在社会与春秋战国社会很相似。如我这般处“不苦”之地,望“幸福”之境,是不是范蠡的“换”“迁”呢?孟母迁邻,范蠡迁国,我就迁心吧!将心从欲望、妒嫉、怨愤、寂寞、恐惧之地迁到“观自在”吧!范蠡换名字,我就换种心态吧! 而我想说:不管怎么着,苦也吧,不苦也吧,幸福也吧,坦然的过吧。 我是凡夫俗子,只能如此这般。 苦不苦,幸福不幸福,似穿鞋,舒适不舒适,自知。像饮水,冷热,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