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1959|回复: 12

转:清朝有哪些著名的遗老遗少?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回帖

6

积分

童生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2-7-2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宣统皇帝溥仪,自然算大清王朝的第一号遗少
       北京有多少遗老遗少?
                ■ 洪烛
   朝代更替,遗老遗少也算一种特殊的人文风景。辽、金、元、明、清曾风风火火在北京建都,又走马灯般陆续隐去,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台之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乎每一个王朝,都留下过一批愚忠的臣民。所以北京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尽出遗老遗少的城市。
   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城易主,常常牵涉到民族矛盾,男人在这时候似乎比女人还要重视精神上的贞操,气数已尽时还希望能保持晚节;另一方面,作为帝都的子民(有些还是皇亲国戚),饱受前朝的恩惠,养尊处优惯了,无法一下子适应新时代,习惯也难以立即改变,言行举止都带有往昔的遗风流韵……
   这种思难与生活方式上的惯性,在清末民初曾发挥到极致,遗老遗少们被一声春雷震惊了,似乎很久之后还未从沧桑的巨变中反应过来,弄不懂今夕何夕,只好一味地聒噪着了,争辩着,议论着,抑或在自家的庭院里顾影自怜。这一被历史车轮远远抛弃的徘徊的群体,带有最明显的旧时代特征。
   遗老遗少,一度是老北京较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他们注定是新民主社会里“多余的人”,或“多余的人”的集体。
   曾经以特殊公民自居、并且过着吃粮领饷的寄生生活的八旗子弟,首先成为遗老遗少的一大群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溥仪
   而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溥仪),自然算大清王朝的第一号遗少,他虽然被驱逐出政治舞台,但仍获允保留尊号,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并由新兴的民国负担宫廷的庞大开支,用俗话说就是被新政养了起来,开始赋闲了。“紫禁城内外俨然是两个世界:墙外已风起云涌地进入民主宪政社会,墙内依然有封建时代的影子在苟延残喘,那些花容失色的嫔妃、点头哈腰的太监在陪伴着孤独的小皇帝。”
   其间担任民国大总统的军阀头子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自命为洪宪皇帝,登上蒙满尘埃的龙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袁世凯
   事实证明,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不过是一件吹弹得破的易碎品。他在举国上下一片声讨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两个多月后,忧惧而亡。
   不久又有人重蹈覆辙,不仅闹复辟,而且请少不更事的小皇帝重新出山,他就是有“辫帅”之称的张勋,此人堪称清廷的第一号遗老,对那具没落王朝的僵尸仍愚忠不改。
   据说张勋1915年来北京谒见已退位三载的小皇帝,因脑后保留有辫子而遭路人嘲笑,他恼羞成怒,发誓至死留辫:“谁胆敢动我的辫子,我就与他同归于尽。”辫子已成他效忠于旧主子的一项符号。他甚至要求麾下的士兵也一样留辫,因而他统帅的部队便有“辫子军”之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勋,辫子军统帅
   可笑的1917年6月,这支驻防徐州的辫子军借调停“府院之争”为名,风尘仆仆地奔赴北京城,又于7月1日拥戴清室复辟,改民国六年七月一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小皇帝像一尊过时的偶像被从久不见阳光的太和殿里抬了出来。历史仿佛也闹了一场哗变,前进的车轮停滞了,甚至倒退了。
   小皇帝的英国教师爷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中描绘过这一回光返照:“华北一直对此前的民国缺乏热情。北京几个世纪以来都习惯于忠于朝廷,遗老遗少从未消失过……温顺的北京市民,或中国其它城市的市民,一直备有各种旗帜,以应付当地军政局势的变化。也许他们以为,这样做可以免于任何不速之客带来的麻烦,不管这些不速之客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但是这一次满城飘扬龙旗的慷慨举动,无疑从外表上表现了老百姓同情重建朝廷。”
   可见遗老遗少的复古思想,在北京人的性格深处留有烙印。这也算未随时代演变而泯灭的封建的奴性吧?
   铁杆保皇派张勋闹的复辟,自然是螳螂挡车;讨逆军旋即将北京城围得跟铁桶似的。开战半日之后,辫子军被全部解除了武装,不知缴枪之余,是否还顺便剪掉他们那画蛇添足的辫子?不管怎么说,辫子也算他们精神上的武器。
   而“辫帅”本人,则被强行架上汽车,送往荷兰馆“避难”一瞧,中国人那时候就学会“政治避难”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大北洋军阀之张勋】
   遗老遗少们对张勋失败了的“保驾”之举,不无感激。他死后举办的葬礼耗资达10万美元,4000多人组成的送葬队伍绵延数公里,行程约8小时,被罢黜的小皇帝也不失时机地馈赠了数十件宝器,作为其殉葬品,这典型是遗少在为遗老送终,或者说,遗老遗少们都在借这一仪式,为帝国的末日唱一曲迟到的挽歌。
   《“批判”北京人》一书还幽默地说:“小皇帝送给这位忠实的遗老最后也最称心的一件礼物是‘忠武’的谥号,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诸葛亮、邓绍良等少数几个人获得这一最杰出军人的荣誉。”唇亡齿寒,孤家寡人的清废帝也流了几滴兔死狐悲的眼泪。
   废帝虽废,但依照民国元年鉴定的“优待清宝条件”,历届民国总统皆以对待外国元首的礼仪来对待溥仪,紫禁城仍然是皇家私有的房地产。在这座全中国最庞大的四合院里,末代皇帝心有不甘(不满足于仅仅享受离退休老干部的优厚待遇?),总是梦想着能东山再起。
   直至1924年10月24日,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对念念不忘复辟的遗才遗少们造成一次致命的打击。
   据说溥仪灰溜溜地携带少数亲眷躲到天津的租界里去,做起了“寓公”,而太监和宫娥们都解散了,回到了民间。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溥仪又被利用,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向日本天皇摇尾乞怜。遗老遗少的复辟梦,又呈死灰复燃之势。
   抗战胜利后,溥仪被作为战犯之一,押上军事法庭。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的宽大政策,使他接受改造得以重新做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说毛主席还亲自接见过他,要求他加强学习之类。
   冬天,末代皇帝在北京城的四合院里学习怎样生煤炉取暖。他以旧时代第一大遗少的身份,写了本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颇有洗心革面、划清界限之架势。可作为昔日皇家大少爷写的检讨书来读。
   有人传闻:这部痛心疾首之作,是由出生于正红旗下的北京作家老舍协助润色的……
   文化界也有遗老遗少。且不说遗老遗少本身是否能算一种颓废的文化,文化上的遗老遗少,顽固程度一点不亚于张勋之流。文人的辫子,似乎比武夫的辫子还要根深砥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首当其冲的是王国维,他不仅留辫子、穿马蹄袖口的长袍马褂,而且采取了最偏激的方式——自杀,来为一个日落西山的王朝殉葬。如果说叛逆者的死不无悲壮,愚忠者的死则是悲哀的。只是估计王国维其心已成死灰,赴死时平静如赴宴。
   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叙述:“王月初二日夜,阅试完毕,草遗书怀亡。是夜熟眠如常。翌晨篁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已正也。”
   王国维精心选择的自杀地点,颐和园昆明湖曾是慈禧太后龙舟戏水之处;他拖着冗长的辫子(有诗人说他是拖着一个时代的问号)投身其中,莫非水中有着他所怀念的帝国的影子?早先读过梁漱溟所写一篇《王国维先生当年为何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的实情》,披露的内容,已记不清了。
   朋友祝勇倒是对王国维之死不无同情:“……至今还没见一种关于其死的解释是有说服力的,而王的自沉,又绝对是出于深思熟虑。这种无法解释,正好证明了王国维之死的深刻性: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世,而可能是死于对他处身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阙如的拒绝。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是往高尚的方向去解释。
   公众的观点则是:王国维之死是消极的,是复古主义思想的牺牲品。他死在1927年6月2日,但是他的灵魂一直跟那沦亡的封建时代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联系。悲剧发生的原因在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和王国维一样留辫子的,还有个辜鸿铭。辜鸿铭也是“带着瓜皮小帽及其下的发辫去见上帝的”(张中行语句),只不过他是古稀之年无疾而终。
   辜鸿铭曾受张之洞赏识,先后在两广总督署和湖广总督署做幕僚。又去外务部,由员外郎升郎中,直至左丞,也算是青云直上。
   大清帝国寿终正寝,他也衣冠不改,依旧蓄发梳辫戴红顶瓜皮小帽,穿绸长袍缎马褂,并且公开声明效忠清室,宣扬复辟帝制。
   蔡元培受孙中山之命接管北京大学,既广纳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激进革命派,对政治上保守但学术上有实力的旧式学者也不摒弃,诚邀辜鸿铭来北大教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胡适对此提出异议,蔡元培替辜鸿铭开脱:“我们尊重的不是辜鸿铭的辫子,而是他的学问。”使遗老遗少也物尽其用。
   辜鸿铭曾反驳众人的偏见:在那些脑袋后面秃秃的所谓革命者那里,他们思想上的辫子却仍很固执——他似乎并不以自己的辫子为耻。
   有人据此猜测辜鸿铭只是表面上的遗老遗少,骨子里很叛逆:“他只是一个天生的叛逆人物罢了。他留着辫子,有意卖弄,这就把他整个的为人标志出来了。他脾气拗。以跟别人对立过日子。大家都接受的,他反对。大家都崇拜的,他蔑视。他所以得意扬扬,就是因为与众不同。因为时兴剪辫子,他才留辫子。要是谁都有辫子,我敢保证辜鸿铭会首先剪掉。他的君主主义也是这样。对于他,这不是原则问题,而是一心想特殊……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帜(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温源宁语)
   这剖析了辜鸿铭性格中的悖论,或者说,揭示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辜鸿铭。
   辜鸿铭之所以被世人视为守旧的遗老,不仅在于他自己留辫子,还在于他喜欢女人缠小脚(三寸金莲在其眼中是一种销魂的美)主张男人纳妾(或者说娶小老婆)。有洋女士反驳其一夫多妻的观点,说未尝不可实行一妻多夫制。辜鸿铭悠然道出著名的“茶壶理论”:一个茶壶可配四个茶杯,未曾见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
   他某些观念颇像封建社会的大地主,令人难以置信他居然留过洋,并且精通西学。但你若认为他完全受儒家传统熏陶,他也会说一些让孔夫子汗颜的话,譬如他曾向英国同行大肆鼓吹中国妓女的文化品味:“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他必须去八大胡同亲眼看一看那些歌妓的优雅、殷勤及其妩媚娇柔,但又不失尊严的风度,特别要注意污言秽语会多么让她们脸红……”连来自自由社会的西洋人,都震惊于这位旧中国遗老思想上的开放与新潮。
辜鸿铭
   有学界怪杰之称的辜鸿铭,是遗老遗少中极特殊的例子。这位有文化的遗老发言,在今人听觉中,怎么有点像“后现代派”?看来遗老遗少也不可小瞧。
   世事飘忽,遗老遗少已不仅仅指一种身份还可用来形象某种脾性、习性。在北京城里,说起提笼架鸟、养蝈蝈斗蟋蟀、泡茶馆、捧戏角。就会想到忘物丧志、千金散尽直至最终断送了江山的八旗子弟,以及当初那些夸奇斗富的盛世轶事。旧中国居然滋养过如此之多衣食无忧的寄生虫;遗老遗少则是历史的遗腹子,很不幸他们生存在一个尴尬的年代,既无法回归旧世,又不见容于新政,只好迈着垂危的步履,徘徊于夹缝之间。他们自视甚高,保持豪奢的作风(只不过在现实的挤压中难免心虚),掌握着生活的艺术(讲究趣味与品味)。
   靠吃老祖宗的遗产(包括精神遗产)度日,但骨子里却散发着某种腐朽的气息。他们注定是一些悲剧性的人物,是对青春与生命的巨额浪费,是一声漫长而解不开的叹息。他们的性格因素,影响或感染了周围的北京市民,所以即使在北京的俗俚市井,遗老遗少的遗风,也未能绝迹。虚荣,一度是古都里的流行感冒,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住于天子脚下的仆民,自然远非平庸之辈。其实他们效忠的是早已不存在了的皇帝。从另一方面来理解:皇帝很容易地被推翻了,而遗老遗少们心理上的封建帝制却非一朝一夕即可摧毁。
   遗老遗少已是一种气息。在北京城呆久了多多少少会有所感染。
   譬如周作人,我仿佛看见了遗老遗少的影子,虽然他既非八旗中人,从绍兴迁至北平时已是1919年底《五四运动发生之后)。他寓居在八道湾的苦雨斋里,以斋主自命,表面淡泊超脱,实质上已沉浸于遗老遗少之颓废气象,与其兄,“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先生,恰成鲜明对比。
   1934年他写《五十自寿诗》,引来群公相和,肉麻吹捧——连鲁迅都听不下去了:“文人美女,必负亡国之责,近似亦有人觉国之将广,已在卸责于清流或舆论矣。”仿佛一群遗少在争相吹捧一个文化遗老,从此众人皆以“知堂老人”称之。
   而且正像鲁迅无意间预言的那样,周作人及其周围的遗老遗少,身不由己地成了亡国奴,而知堂老人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中,也未能保持住自己的一世名声。这是一个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遗老。
   1967年5月6日。郁郁寡欢数十年的周作人,孤苦伶仃地病卒于八道湾小屋的铺板上,死时身边无一人。遗嘱中有一句“人死声销迹灭最是理想”。确实,自抗战胜利后,他一直是这个社会上“多余的人”,世人皆以“汉奸”视之。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他虽然活着,但已形同行尸走肉。
   据说1953年第一次普选时,他连选举权都没有:“有一年值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年,街道上照例用红纸贴出基层居民的选民姓氏光荣榜,我曾亲见选民榜上八道湾11号选民周信子,周芳子的大名,而周作人则榜上无名。”(引自张铁峥《周作人晚年遗事》)
   周信子和周芳子是分别嫁给周作人、周建人兄弟的一对日本姐妹。可见周作人的政治身份连她们都不知。苦雨斋主的余生,都在默默吞咽自己种下的苦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79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2-7-2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78

回帖

1542

积分

贡士

积分
1542
QQ
注册时间
2010-4-1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发表于 2012-7-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0:}楼主想复辟?难道是葛尔丹在蒙古的追随者。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439

回帖

3463

积分

进士

积分
3463
QQ
注册时间
2021-1-28
最后登录
2024-11-26
发表于 2012-7-2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历史很难看到,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2-7-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时难以吃透,留着慢慢消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2609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8344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发表于 2012-7-2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905

积分

版主

积分
8905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发表于 2012-7-2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1927年6月2日上午,中国20世纪杰出的学术大师王国维,正值其学术生涯巅峰之际,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弃世。
消息甫传,顿使海内外学界同深哀悼。人们在痛惜他“中道而废”之时,更竞相揣度其不明不白自沉的原因。
70余年来,猜测、推论,诸见纷陈而时有新见,又因各执一隅而难以定论,遂成20世纪中国文化界一大“公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67

回帖

488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89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2-7-2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只能说这些遗老遗少习惯了给别人当奴才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0

回帖

1532

积分

贡士

积分
1532
QQ
注册时间
2010-7-7
最后登录
2024-11-26
发表于 2012-7-2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遗老遗少有点像现在的屌丝男,夹在门缝的缝隙里挣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84

回帖

2014

积分

进士

积分
2014
QQ
注册时间
2009-12-4
最后登录
2023-1-3
发表于 2012-7-2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桐玉(铁岭) 发表于 2012-7-22 17:13
楼主想复辟?难道是葛尔丹在蒙古的追随者。哈哈哈

看走眼了吧?认错人了吧?记得下次回帖前先喝上两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554

回帖

401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13
QQ
注册时间
2009-11-4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发表于 2012-7-24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显而易见,楼主的确留恋长发飘飘的感觉1!!!有点嗜好~~~

点评

凡改朝换代,必有遗老遗少! 不必妄自臆测.  发表于 2012-7-24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7

回帖

360

积分

童生

积分
360
注册时间
2009-11-9
最后登录
2022-2-17
发表于 2012-7-24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改朝换代,必有遗老遗少! 楼上不必妄自臆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554

回帖

401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13
QQ
注册时间
2009-11-4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发表于 2012-7-2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仲崇明(南京) 于 2012-7-24 19:42 编辑

很显然:楼上的楼上,纯属“臆测.”。;楼上的比楼上的政治觉悟高了一层。你的楼上和您的楼下 向您致敬,向您学习!!至于楼主,我又细细观察了,发觉之前的长发飘飘的确是“臆测.”较多,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是荒谬至极。客观上分析结果是:他已经all in one  (one =地球村)  了。{: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9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