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203|回复: 4

先祖仲子路竟是太极宗师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815

回帖

2187

积分

进士

积分
2187
注册时间
2009-11-7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1-5-28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题记:fficeffice" />

我们的始祖先贤仲子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下面介绍一下武术界对子路太极拳脉络的认识。

 

下面关于“子路太极拳功法”的内容是根据浙江新昌县杨志才先生的介绍删繁就简整理而成。杨先生介绍曾于六十年代从师于子路太极拳传人胡耀贞先生,据胡耀贞先生介绍“太极拳最早始于“子路太极”。子路是孔门弟子,姓仲名由。经子路传于杨清天,杨清天又传于高士基,以后陆续下传,一直传到袁秀臣。我学的子路太极就是袁秀臣传下来的。后来,我又和张庆霖老师学习过“杨家太极拳”。张老师在太极拳方面曾受过黄山老道的传授。我得到黄山老道的太极内功谱,以后受益很大。

先祖仲子路竟是太极宗师

先祖仲子路竟是太极宗师

下面介绍子路太极拳

 

一、特点:
        子路太极是由河北成安县道东堡人袁秀臣传下来的,属道家太极门无为派功法。它静极生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动自如,完全以内气来发动肢体运动,这和一般太极有所不同。它在练功形式上,概括了静功(养气储能)和动功(练筋壮阳)两类功法;在练功作用上,可收到强身激能的双重效应。
        气功的动功,可分显意识支配的有为功法和潜意识支配的无为功法。前者是自己做主观所为的意念动作和肢体动作,有固定的规范的路线和架式;后者是不受普通所说的显意识所支配,是自发的,无一定架式。前者重形体锻炼,功在修命,后者重神气修为,功在秀性。前者气易通体表络脉,主要是控制如意肌(四肢、头、身等处的肌群),为自主功能;后者气行多内运而通经脉,不但能控制支配如意肌,也能控制影响不如意肌(如心、肺、肠、胃等处的内在机群),为自发功能。子路太极虽说是无为法,但介于有为和无为之间,可以说是有为和无为紧密结合的功法。功法中的沉气、运气、聚气是在显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应该属有为法。气充实后,体松神静,显意识不参与具体指挥,而肢体自然法出太极拳那样柔和圆活的动作,是无为法。
        总之,子路太极有静有动、养练结合,性命双修,既是健身运动,又是内功训练;不但能增智开慧,也能提高技击能力。
        二、功法
        1、松身沉气:
        松静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手绵绵下垂,身心无为,两眼向远处(天边)平视后向祖窍(两眼之间正中处,胡大夫称上丹田)视为一线,然后轻轻闭合,意想把眼光所及的自然界的精气,采入上丹田,口鼻呼吸和两耳以意封闭,同时将思想集中,移至祖窍,语闭眼后的内视线合一,和采入的精气一齐同行向下沉送到腹部丹田(脐内的一个空窍,胡大夫称中丹田),以意想着它,以意看着它,以意听着它。守定后,先以意引气达井肩,再直下两脚涌泉(不必想象具体通道),肢体从上到下放松:肩松、肘沉、腰松,两手绵绵不用劲,如两手仍有劲,肢体仍未放松,气仍未下,就再进行一次或数次松身沉气,达到上述要求为止。然后即由中丹田进行极为轻缓的呼吸,先吸后呼,这样进行10-20分钟,令气在中丹田沉聚。待感到气将满足时,即按下法进行运气。
        2、运气、提气:
        1)以意引气提至下丹田,与天气相接,顶劲虚虚上领;(2)复返下经心口再入腹部丹田;(3)由腹部丹田直通命门,再奔气海,再至会阴(胡大夫称下丹田),静守一会;(4)当阳气发动(如有发热鼓荡或阴茎勃起感),即缩肛收尾闾,将精气一直提上泥丸宫落于上丹田;(5)再按原路进行运气2-3次,意气仍返中丹田;(6)静守片刻后,以意引气移至下丹田,静守片刻;(7)再向上丹田而吸,其劲如蛇吸食;(8)再降至中丹田,直抵左胯环跳穴放至左脚心,与地气相接;(9)由左涌泉抽吸至夹脊,同时左鼻吸气如同抽丝,上至左膀通至左手心劳宫穴,再回到上丹田;(10)从上丹田到右膀通至右手心劳宫穴,同时右鼻呼气,返脑前经膻中直通右跨环跳穴,下放到右脚心涌泉穴,与地气相接,意念浊气通过涌泉排入地中深处,清气上升至中丹田。
        3、收气、聚气:
        按上法运气毕,意气皆回中丹田静守,不使心意散乱,两脚十趾紧抓地面,只往回收气(敛气或聚气),不往外散气,如使气敛入骨髓,并以意贯通全身。这时所聚之气,是指先天之气,气满足即可自发地运动起来,如果感到气仍不足,可继续与大自然交流能量,想象天地的灵气,宇宙中万物的精华,通过头顶百会穴两手心劳宫穴和两脚心涌泉穴,源源不断地输入丹田和丹田之气交融。接着要求心安神宁,无思无虑,清静无为,由守住中丹田转变为守神。这时不能胡思乱想,东瞧西望,否则意散气散,气不能聚,肢体也就发动不起来。守神,即守虚无,要求身心两忘,不视、不听、不言、不食、常守空虚无为,内凝精思。但不可执着,要似守非守,使全身感到轻松舒适,以能进入万物皆虚的境界为佳。
        4、功动:
        静心练气,意蓄丹田,眼、耳、口、鼻四门紧闭,气满足后,气自然鼓荡丹田,气动形随,身体的各部位即可自发地运动起来,但由于各人的情志、体质、病情等不同,发动早晚夜不同,一般是先手动,这叫出手,后头动、身动、腿动、脚动,由定步到活步,由局部到整体,由无规则到有规则。开始阶段,气机尚弱,动作无规则,属自我调整,一般是着重治病疏通浮脉;中级阶段,气机渐强,着重疏通内脉,动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逐渐变得有规则;最后浮脉内脉都已通达,动作变得均匀缓柔,程序化越来越高,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从心所欲。
        运动起来后,可继续进行运气和丹田呼吸,这就是开合。以意引气由左涌泉吸至上丹田,同时左鼻呼气。然后再由上丹田送至右涌泉,同时右鼻呼气,当气到右涌泉后,复经下丹田返涌泉,如上法左吸右降,反复进行。
        运气是有为法,功动是无为法,两者紧密结合。所以一定要心静体松,力排杂念。运气实际上也是一种排杂念的方法,做到心静无思,身静无为,在真正入静的情况下,以意气来发动肢体运动,才是无为法。如果用显意识来指挥或敦促肢体运动,那就变成有为法。这两者本质不同,因此练习者要做到初动不喜、久静不烦,不动不刻意追求,一旦静极生动,也不要产生疑惧,不仰不助,静待其变,这样身体自然动合天机。
        5、收功:
        每次练功到一定时间,想收歇不练,可用意引气,围绕着腹部中丹田先由内向外螺旋式的逆时针转(即从左向上向右向下转回左边)86圈,然后再由外向内顺时针方向转24圈,这是转大周天的数字,上不过心窝,下不过趾骨。妇女的转圈的方法相反。最后意与气皆到丹田之中心,吸回腹内,稍停一会将肚放松,即告结束。目的是使在练功时体内集中于丹田之气先行散开,以免瘀积不适,然后再把丹田散开之气与散发全身之气,一并收到中丹田归入体内。最后可搓热两手做干洗脸、梳头、揉腰肾等动作。
        三、功诀
        1、练功秘诀:
        沉肘、松肩、两手绵,意进心经入丹田,意进命门入气海,阴阳二气往上翻。
        出手开合,左鼻吸,右鼻呼,左即肝,左即肺,左升右降转轮回。
        2、行功心解:
        坎中满,离中虚,靠山势,气水空,十趾抓地,去浊留清。
        怀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八门,八门分九宫。
        上述练功秘诀和行功心解,虽然是两项,但在练功过程中是互相串连不能分开的。
        四、功理
        过去练功的人称上丹田(两眼之间的祖窍为心,称两眼为神,称门或泥丸宫为性。这三者实际上是一回事,现在常以意来作为心神、性的统称,在具体练法上,大脑想中丹田,两眼闭上内视中丹田,以意行气,下达中丹田,就是一般所说的意气相合气沉丹田,亦称神气相依,都是指思想与丹田结合。意达中丹田后,由中丹田呼吸,是练先天之气,思想与丹田结合,能使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以便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治疗疾病,增进健康,另外按照中医一、阴阳五行的观点来说,人体上属阳,下属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意气相合之后,阴阳即可相合,功夫便容易发动。
        运气时,以意引气从上丹田至下丹田,再提至上丹田,这种运气方法叫抽坎补离,下丹田为坎属水,上丹田为离属火,即以坎中之满补离中之虚,以水补火之意。道家认为人之生本由大虚乾坤而成,顺应生命规律传承接代而转变为离坎,道家内丹功目的则逆天行道,而转变先天乾坤的本来面貌,与生命作斗争,那就要行抽坎补离的方法复本还原。运气时,左鼻吸气,由左涌泉穴抽吸至上丹田,这叫子进阳火;右鼻呼气,由上丹田直到右涌泉,叫午退阴符。子、午乃天地之正中,子为阳之首,午为阴之首,在天为日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位为南北,所以上丹田为南,亦即午和离,下丹田为北,亦即子和坎。这两种运气法,古人称之为坎离颠倒,抽坎补离,子进午退是道家炼精化气的主要方法。
        左吸是以肝经补心经,即木生火,右呼是以肺经补肾经,即金生水。阳气生,阴气降,进阳火,退阴符(指阴气),亦即去浊留清。
        聚气时,使气敛入骨髓,这即所谓有了靠山之势,动起来时,一开一合,此时丹田(腹部)吸回,小肚膀胱自不能充实而成空虚,这叫气水空{}
        练功时,意达丹田以后,阴阳相合,丹田一呼一吸,阳气就逐渐发动。阳气发动之后,在体内到处运行,阳气每到一处,如不能畅通和通不过时,练功的人数就感到气逼、气胀,这时就自然产生局部的不规则的动。当其在全身已运行无阻时,即成为有节奏、有规律的而且是拳式的动,这种动是以意行气的。意气行开之后,就必然推动肌肉、筋骨,从而产生各种外动现象。子路太极的显著特点,就是功中注重以意运气,不让气乱窜。若问太极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所以一般不会象有的自发功那样大动不已,不易收功。
        五、作用
        子路太极和一般太极拳一样,有健身技击的作用,但比一般太极拳得气早,收效快。一般太极是由外练带动练内,借柔圆缓缓慢的动作去带内气运转,由人为动作转为自然动作,练得好的,即由有为功转无为功。子路太极是由练内带动练外,一开始就接近无为功,是在真正入静的情况下,以意气发动肢体运动,思想越静,形体越松,自发动作越易达到轻缓而有力。但初练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越急躁的人越练不好子路太极。
        子路太极有静功也有动功,在功能特点上,和其他自发功一样,也同时具备了养气储能和强身激能的双重效应,它还具有对癌治疗的特点,在无意识支配的前提下,能够自发诱发出人体某些潜能(见张天戈、薛近芳的《中国自发气功》),而子路太极拳比一般自发气功重视以意引气在体内局部或全体顺着一定路线运行,打通或拓宽内脉,因此气动而形动,能发出太极拳那样柔缓圆活的动作,虽然拳自发动起来后做怎样的动作,显意识不加指挥,不加干预,但动作并不是完全不能控制,而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练就练,想停就停,只要稍加提示即可。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所以练子路太极,一般不会出偏,治病健身的效果也似乎更加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84

回帖

2014

积分

进士

积分
2014
QQ
注册时间
2009-12-4
最后登录
2023-1-3
发表于 2011-5-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太能杜撰了吧?太极记载才多少年历史?

 

气功其实是一种中国古人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一种修炼方法,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到黄帝时期就已经相当精深了,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修炼气功治疗疾病的确切方法。
而太极拳就算从张三丰开始算起,也只是宋代的事情.要是按陈家的说法,从陈王庭算,是明代,差的更远了。
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作禅或内功等。国外也有类似气功的活动,如瑜珈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1

回帖

811

积分

举人

积分
811
注册时间
2011-8-19
最后登录
2024-11-4
发表于 2012-5-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回帖

6

积分

童生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2-7-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氏 应该有自己祖传的武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1

回帖

33

积分

童生

积分
33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4-8-2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在汉末以前是没有什么正规武术传授的,记不清是在那本资料上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5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