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591|回复: 0

《何燕江:子路姓名讨论,再求教专家鲍鹏山》

[复制链接]

82

主题

554

回帖

3834

积分

进士

积分
3834
QQ
注册时间
2009-11-4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发表于 2010-11-12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孔子》编剧何燕江“一日三变”

ANG="EN-US"> 

今天早上,发现何燕江先生造访本博客。当然,是以ANG="EN-US">niuren或者newren的替身来的。起因大约是我转了鲍鹏山先生的两篇博文。于是回访ANG="EN-US">ANG="EN-US">niuren的博客,看到他的新作:《燕江:子路姓名讨论,再求教ANG="EN-US"><百家讲坛ANG="EN-US">>专家鲍鹏山》。抄录如下:

(何燕江:后续讨论 ANG="EN-US">.之一)

【鲍先生在他的博客针对小的写了数万字的回复,掺合混在我的不恭敬点评中。令小的深感惭愧,闭门自省数天。但天性愚钝,仍没想通。故拟一一把问题挑出来,陆续向鲍先生求教而再讨论。】

您说山按: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小何为此求教有关专家,敬答复如下:说子路姓“仲”有误!周代命名习俗,凡称“伯ANG="EN-US">/ANG="EN-US">/ANG="EN-US">/季”都是排行,并不是姓。您可能错把当时人的“排行”错当成“姓”了。就像“季孙斯”并不姓季,“孟孙”并不姓孟,“叔孙”并不姓叔一样。“子路”的姓,史无记载,所以没人知道(清代经学大师崔述俞樾都讨论过这个问题,请您去查)。但子路出生于卞,故可用地名为氏,而称作“卞氏仲由”,犹如三国中的“燕人张翼德”、“常山赵子龙ANG="EN-US">"

您曾指责我们编剧无知:因为孔子对弟子不能称字。但这也错!虽然鲍先生您敢在《百家讲坛》讲孔子(以前小的没听过,以后一定认真听,以便随时向老师讨教);但您还应当进一步熟读《论语》。因为《论语》中确实有孔子称弟子之字的例子(我这次不举例,请您自己去考证。如果查不出来,再来攻击我好了)。

据有关专家告知:关于春秋时的姓氏名字问题,极其复杂,最好慎言。因为有些问题,自唐宋以来讨论上千年了,目前还难以定论。在这类问题上您出口就敢指说别人无知,以致因我们的无知而“崩溃”,虽然令小的深感内疚,但是却难以服气。指责,要让人服气,否则达不到效果。小的的确无知,也斗胆建议您再深入研究一哈。敬请再指教。(燕江ANG="EN-US">2010ANG="EN-US">1ANG="EN-US">21

我觉得何先生有点意思,前些日子闭门思过,昨日(1月20日)刚发表《ANG="EN-US" roman?? new="new" ?Times mso-ascii-font-family: roman?; new?>ANG="EN-US">何燕江退出本博客的声明》:

“本人本来没有私人博客,也没兴趣开博客。这次开博纯粹就是为了给编剧组当个挡箭牌,回应一些质疑讨论和问题。但这次本人对鲍鹏山的答复,过于情绪化。本人已经决定闭门思过。从昨日起,博客密码已经交给ANG="EN-US">niuren,今后由他管理。本人与博友们拜拜。谢谢大家这几天以来的指教和关注!”

今天就又发此文!于是在该博文下回复了两条评论。

其一:

先生避谈“言必信,行必果”理解偏误之类的硬伤,可以理解。因为孔子的原话后面还有“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讨论子路的姓,你似乎也不专业。“周代命名习俗,凡称‘伯ANG="EN-US">/ANG="EN-US">/ANG="EN-US">/季’都是排行,并不是姓”这话说得绝对了。固然“伯ANG="EN-US">/ANG="EN-US">/ANG="EN-US">/季”在名字中有排行意味,但不能说不能为姓。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但并不能说仲由就不能姓“仲”。孟子姓孟名轲又如何解释?

你说“‘卞氏仲由’,犹如三国中的‘燕人张翼德’、‘常山赵子龙’”,不错。不过,“燕人张翼德”实际姓张,“常山赵子龙”实际姓赵。

你也可以查一下资料,子路之仲姓,古已有此说。据《史记》记载,仲姓为姬周遗苗,仲氏渊源可追溯到上古黄帝。以仲崇义先生为代表的仲氏后裔,应该有话要说。当然,你也可以不采信。因为你已确信:“子路”的姓,史无记载,所以没人知道。

希望你不要见到不同意见就删掉,让别人参与讨论的勇气应该有吧?

其二:

抄一段书:

仲由ANG="EN-US">1,字子路ANG="EN-US">2,卞人也ANG="EN-US">3。少孔子九岁ANG="EN-US">4

ANG="EN-US">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注释】〔ANG="EN-US">1〕“仲由”,氏仲,名由。〔ANG="EN-US">2〕“子路”,《史记索隐》引《家语》云一字季路。按“季”当系仲由排行,故可与字连称,犹如孔子字尼,而常称仲尼。〔ANG="EN-US">3〕“卞”,或作“弁”,鲁国邑名,在今山东泗水东。〔ANG="EN-US">4〕“少孔子九岁”,依此计算,则仲由生于公元前五四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年。

这是常规资料。是邪非邪?当然也可以再讨论。

孰料,现在打开他的博客,他的博文题目已改成《姓名问题,诡辩没用,您肯定是错!燕江回复鲍鹏山》,口气变硬了!子曰“毋必”,而何先生则非“必”不可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我的回复被删除了!大约我在回复中说的话“希望你不要见到不同意见就删掉,让别人参与讨论的勇气应该有吧?”刺痛了他?

于是觉得应该将真实情况录于兹,备忘。

呵呵!发此博文前,看到了何先生的回复:“没删,是改版后自动隐贴了。欢迎回应。谢谢

有意思吧?!

另1

过一会儿,发现他的博文题目再变而成《姓名问题,诡辩没用,你肯定错!燕江再轰鲍鹏山》。请注意:称谓由“《百家讲坛》专家鲍鹏山”,一变为“您”、“鲍鹏山”;二变为“你”、“鲍鹏山”。“求教”二字也一变为“回复”,二变为“再轰”!呵呵!恐怕何先生思过已毕,觉得鲍鹏山不过尔尔,而且已申明不再应战,先前示弱的话且忘记掉!或者是用激将法,想让鲍鹏山愤而应战,再炒作一次电影《孔子》?不过,依我之见,鲍鹏山先生不会再应战了。因为何先生朝三暮四、出尔反尔,口无遮拦、言出无良,不值得一辩呀!

省省吧,何编剧!

ANG="EN-US">2

先生的博文又变了,我上面抄录的是第一稿,第二稿不及复制,现在已是第三稿、第四稿了!部分内容已悄然改变,不见了子路的“仲”姓问题(是不是认可我的说法了?不敢再质疑鲍鹏山了?)!呵呵,他的言辞则更加猛烈了!

赶快抄录其第三稿、第四稿如下,免得他又要变!

第三稿:

【鲍鹏山竟然在他的博客针对我写了数万字的回复,真不怕累,而且掺合在我的点评文字中。(近日我颇感惭愧,屡次让他崩溃,为此曾闭门自省数天。)但我天性愚钝,仍想不通。会一一把问题挑出来,再陆续向鲍先生求教而再讨论。】

ANG="EN-US">1/鲍鹏山责《孔子》编剧们无知:说孔子对弟子不能称字。这,确定错!虽然鲍某敢在《百家讲坛》讲孔子(以前没听过,以后有机会一定听,随时质疑。)ANG="EN-US">-------但显然有必要进一步熟读《论语》。因为《论语》中确实就有孔子称弟子之字的实例(又掌嘴了!我暂不举例,请鲍某自己考证。如果查不出来,再来问我好了)。你说,孔子自说的话,难道我不信?不信《论语》?反倒信你鲍鹏山?所以,只要《论语》白纸黑字有,那已经无须诡辩!至少这个问题,有铁证证明鲍某你错!

ANG="EN-US">2/鲍某说山按: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我为此求教有关专家,答复如下:说子路姓“仲”有误!周代命名习俗,凡称“伯ANG="EN-US">/ANG="EN-US">/ANG="EN-US">/季”都是排行,并不是姓。不要错把当时人的“排行”错当成“姓”。就像“季孙斯”并不姓季,“孟”并不姓孟,“叔孙”并不姓叔一样。“子路”的姓,史无记载,所以没人知道(清代经学大师崔述俞樾都讨论过子路姓的问题,可查)。但子路出生于卞,故可用地名为氏,而称作“卞氏仲由”,犹如三国中的“燕人张翼德”、“常山赵子龙ANG="EN-US">"

有关专家还指教我:关于春秋时的姓氏名字讳号等问题,涉及先秦礼制演变,实际极复杂,最好慎言。因为有些问题,自唐宋以来学术界都讨论上千年了,目前还难定论。

但是在这类问题上鲍某出口就敢责骂人“无知”,以致竟因我们的无知而“崩溃”而“气愤填膺”,我很怜悯他,但也很鄙视他。你出言破口大骂,就要让人服气,否则达不到指教的效果,反会被人回抽掌嘴。我年轻无知,但也建议鲍鹏山再深入研究一哈。这场讨论,一定要继续下去!燕江ANG="EN-US">2010ANG="EN-US">1ANG="EN-US">21

第四稿:

【鲍鹏山竟然在他的博客针对我写了数万字的回复,真不怕累,而且掺合在我的点评文字中。近日本来颇感惭愧,屡次让鲍鹏山崩溃,为此闭门自省数天。但有朋友提示鲍鹏山如下言说:

鲍鹏山言论一则

在一个难称公正的社会里,面对对自己的不公,自己不生气,那是奴才之辈。自己占着便宜,劝他人不计较不反击,那是奸邪之徒。

聆教!所以决定坚决照鲍老师说的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立即起而反击,抡起巴掌再抽他几番。这是反击第一掌:

ANG="EN-US">1/鲍鹏山责《孔子》编剧们无知:说孔子对弟子不能称字。这,确定错!虽然鲍某敢在《百家讲坛》讲孔子(以前没听过,以后有机会一定听,随时质疑。)ANG="EN-US">-------但显然有必要进一步熟读《论语》。因为《论语》中确实就有孔子称弟子之字的实例(又掌嘴了!我暂不举例,请鲍某自己考证。如果查不出来,再来问我好了)。你说,孔子自说的话,难道我不信?不信《论语》?反倒信你鲍鹏山?所以,只要《论语》白纸黑字有,那已经无须诡辩!至少这个问题,有铁证证明鲍某你错!

在这类问题上鲍某出口就敢责骂人“无知”,以致竟因我们的无知而“崩溃”而“气愤填膺”,我很怜悯他,但也很鄙视他。你出言破口大骂,就要让人服气,否则达不到指教的效果,反会被人回抽掌嘴。我年轻无知,但也建议鲍鹏山再深入研究一哈。这场讨论,一定要继续下去!燕江ANG="EN-US">2010ANG="EN-US">1ANG="EN-US">21

干脆称何编剧为“何三变”好了!

另3

今天(1.22早上8:35)发现第五稿,题目改成《春秋姓名问题,您肯定搞错了!再轰鲍鹏山副教》了,真搞笑!

ANG="EN-US">1/鲍鹏山副教授责编剧无知,说:孔子对弟子只能称名不能称字。但是鲍先生有必要进一步熟读《论语》。因为《论语》中确确实实就有孔子对弟子不呼其名而呼其字的实例。暂不举例,就请鲍先生自己去考证。如果查不出来,再来问好了,可不会无代价告诉你哦。由于《论语》上有白纸黑字,这个问题就无须饶舌诡辩。有铁证证明鲍先生您错!

先生出口就随便责骂别人“无知”,身为副教授却不懂应当尊重他人。这样体认孔孟之道是可悲的!您既然出言责人,就一定要让人服气。否则,您鲍子不是有颇自得的一句名言吗?鲍鹏山言论一则:

ANG="EN-US"> “在一个难称公正的社会里,面对对自己的不公,自己不生气,那是奴才之辈。自己占着便宜,劝他人不计较不反击,那是奸邪之徒。”

聆教!那么,我们是否也可照鲍老师您的鼓动之言办?试以您之道还您之身呢?

清夜扪心,却觉得咱还是不能照小人之道办。昨天我此贴文,用语激切,虽是为回击鲍粉在鲍博网肆意辱骂的那些恶毒之言,但毕竟不是君子风范!意态有违中道,故改正ANG="EN-US">     燕江ANG="EN-US">1.21深夜

 我的回复也被全部删除。好在我全部保留着,以正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5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