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按:《仲子世家谱》的序言,由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仲跻和撰写,文约义丰,言简意赅,堪传后世。为方便族人理解,我在尽量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译为白话文。若有翻译不准确之处,请跻和弟谅解。
我听说后代继承的事业,依靠前人开创;先祖留下的基业,需要后人传承。我族自卫圣仲子以来,历经两千五百六十五年,世代秉持诗书礼教,恪守忠孝节义。族中子弟有的隐居修德,有的出仕建功,有的扬名文坛,有的抵御外侮立下功勋,至于推崇儒学、重视道德、乐善好义之人,更是数不胜数。这是何等纯粹的仁孝之风,何等和睦的宗族气象!
圣人制定礼仪,最重宗族伦常,最详谱牒传承。家谱的作用在于尊崇根本、记录源流、排列辈分、区分亲疏、倡导仁爱、笃厚人伦、凝聚人心、淳化风俗、彰显祖德、启迪后昆。前人对此已论述详尽,我不再赘言。
我们的先祖仲子,生于卞地,是圣门之哲,百世之师。他忠诚守信、明智果决,以勇毅捍卫道义,光辉照耀天下,功绩铭刻史册。后经历秦朝统一、赤眉战乱、晋代动荡、宋室南迁等变故,子孙散居各地,支脉繁衍,各自编纂族谱。近代以来,外敌入侵,时局变迁,旧谱或残缺散佚,或毁于战火,幸存者亦如凤毛麟角。
圣贤典籍未绝,关键在于继承先业;世代恩泽常新,更需重振宗族根基。如今国家强盛,文治兴隆,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族人进城定居。若不及时搜集整理族史,延续先祖遗风,恐怕祖宗功业日渐湮没,前人编修的谱牒终将散失,家族历史将面临断代之虞。
因此,仲氏、种氏有识之士于庚寅年(2010年)三月十八日在海安齐聚,共商修谱大计。修谱是重任,需沉稳专注之人方能胜任;亦是公益,非怀私利者可参与。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会议推动、业务培训、网络联系、走访调查、现场指导、软件录入、远程校对等方式全力协助;各地参与者不辞辛劳,风雨兼程,废寝忘食,广征博采,群策群力,竭尽所能,同心同德,共襄盛举。黑龙江讷河的崇义公、江苏赣榆的伟习公、河南驻马店的延信公、江苏淮安的跻玉公、山东枣庄的道山公与明局公等,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经十二载呕心沥血,终成此谱。其间冷暖自知,甘苦备尝,抚卷追思,令人感慨万千。
所谓统谱,即统合各支谱牒,融会贯通而成。"会"指汇聚根源,万脉归于一本;"通"指梳理支派,一本而发万枝。此谱各支系有世系图,条理清晰;图中人物有传记,功绩昭然。全谱井然有序,恩义相连。上可承继祖宗世代恩泽,下可奠定子孙千秋基业。观此谱者,如闻先祖谆谆教诲,似沐千年道德光辉,必将见先人功业光耀当世,德行垂范后昆,怎能不兴起追思本源之情?此谱虽力求完备,仍有许多未尽如人意之处,但能使离散者重聚,遗失者再现,后人亦可在此基础上增补完善。今日之成果,虽不敢称为继承先志的完本,或可为未来续修提供参考。
《诗经》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又云:“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愿我族人,继承先祖遗风,弘扬家学,以忠报国,以孝事亲,以廉为政,以仁泽民,以义取利,以礼睦族,以智求进,以信交友,以学立身,以德养性,以和处乡。如此方能无愧家声,光耀谱牒!
此谱即将付印,我虽才疏学浅,仍执笔作序,以待后人续写新章。
公元二〇二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吉旦 七十二代裔孙跻和 谨撰于海安仲子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