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积分
- 49246
注册时间2009-10-24
最后登录2024-11-28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历史文化根基,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家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读历史、剖析社会、传承文明的典章文献,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核心要素。家谱中的世系、传记、诗词、碑刻、墓志等内容,为国史、方志的编纂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家谱文化中的家国情怀、道德观念、励志精神,是传好家教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革新,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加之升学、就业、购房等因素,导致家庭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乡村民众聚族而居的传统格局逐渐被打破,这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一定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问祖的门槛。抢救性地挖掘家史、续修家谱,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位列“圣门十哲”的先贤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邑人,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实践者、捍卫者和奠基人,其忠孝双全、直爽勇武、信守承诺、闻过则喜等美德善行,为后世所称颂。自仲子卞邑肇基、杏壇受教以来,仲子世家本“正大高明”之造,展“忠信明决”之资,辅翼圣道,匡正人心,尽忠辅国,其正气英风洋溢乎宇宙之间。两千五百六十年来,历代先祖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播迁各地,蔚为望族。吾襄城仲氏,系属北宗南庄支脉。五十八代祖讳科,自山东省济宁州迁河南省许州襄城县北二十里,村名仲寨,后称仲家庄,今汾陈乡仲庄村,迄今子姓繁衍,瓜瓞绵绵。族人或民或仕,或农或商,或文或武,皆遵纪守法,勤劳本分,忠孝传家,为里人所仰慕,诚可谓仁里可风,德门足式。虽枝有远近,齿有幼长,而相见之际皆彬彬有礼,不致紊乱,不可谓非先世教泽之所贻也。
查《叶县志》《襄城县志》可知,子路问津处在南阳府叶县北一十里黄成山,即叶人长沮、桀溺耦耕之所。下有东流水,后人因建问津桥,后设问津铺。曾有祠宇一座,年久荒废,神无所依。乾隆四十八年,襄城仲振岐、仲振兴呈请宗官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耀涵,移会襄城知县马景曾,迁建于仲家庄。历经多次修葺,庙貌焕然一新。
仲子后裔素有续谱修志的传统,在过去环境艰苦、交通不便、战乱频仍的时期,历代祖先依靠坚定的意志,接力保存、续修家谱,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襄城仲氏曾经参与山东济宁翰林院五经博士分别于嘉庆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年)、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〇四年)组织的两次修谱,此后因种种原因,未再续修,传衍日久,致使亲疏难辨,世系中断,无可稽查。二〇一〇年,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发起编纂仲子后裔统谱《仲子世家谱》,近年来,各地仲子后裔按照统一要求,陆续完成了支谱的续修工作,即将进入尾声。
时不我待,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襄城分会暨襄城仲氏宗亲联谊会积极响应,向仲庄村及库庄镇范窑村、灵树村、茨沟乡三里沟村、宝丰县闹店镇族人宣传修谱的意义和要素。诸位族人亦团结一致,积极配合,各尽所能,贡献卓著,经过多次核查校对,终于成谱。此谱凝聚着全体编纂人员的心血与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值此支谱付梓之际,望我族人弘扬仲子美德,传承仲氏家风,明人伦以笃族谊,绵祖德以振家声,与时代并进,无愧圣贤后裔之称。诚望青年才俊缵续辑之,嗣而修之,将先祖创修之功永垂后世。
公元二〇一八年岁次戊戌冬月上浣吉旦 阖族谨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