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偶翻旧帖,发现在几年前,网上关于谁是“大宗”、谁是伪“大宗”有过争辩,好像有的人还非常在乎。其实宗法社会早已离我们远去,所谓“大宗”、“小宗”都已成为历史名词,过于纠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今天我只是从学术角度解释一下。
所谓“大宗”,就是与“嫡长子”划等号的,是以血缘和出身而定,根本不存在什么“政治上的大宗”(曾有人说仲氏翰林院五经博士是“政治上的大宗”)这一说法。
嫡长子,怎么理解?这要从古代的一夫多妻说起。
如果只有一个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当然全部都是“嫡子”,长子自然就是“嫡长子”。
如果有很多妻子,那么只有正妻的儿子才是“嫡子”,“嫡子”中的长子就是“嫡长子”。即使其他妻室的儿子比“嫡长子”年龄大,也只是“庶长子”。
由于过去一些家谱上没有记载妻室的数量、姓名,导致嫡庶无法辨认。其实现在每个仲氏族人完全都可以自称“仲子第多少代嫡孙”,无所谓了。
再说说“大宗”、“小宗”的相对性。
以仲子世家第39代为例。
38代仲驾生子三:长子俟、次子侯、三子保。那么以仲驾的后裔里面,仲俟就是“大宗”,仲侯、仲保相对于仲俟是“小宗”。
但是,仲侯、仲保自立门户(也就是成年后分家)后,可能也生了很多孩子。假设仲侯生了两个儿子A、B,对于仲侯的后裔来说,A就是他们这一小支的“大宗子”,同时也是仲驾后裔中的“小宗子”之一。
说点离现在比较近的吧。清朝的部分仲氏翰林院五经博士,的确为续谱修志、奉祀仲家浅村的仲子庙作出重要贡献,不可否认。但是,末代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肇璠老伯,只是61代于陛祖后裔的“大宗子”,他和他的后代,都不是整个仲子后裔的“大宗子”。
说了这些,不知大家是否看懂了。即使看不懂也无所谓,只需要知道:现代社会早已没有那些宗法制度和名词,也没有什么“家族规矩”、“族长”。无论“大宗”也好,“小宗”也好,都是祖先的后裔,都有完全平等的人格和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