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转载自http://service.founder.com.cn/paper/chxdbs/html/2009-01/16/content_156210.htm
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生病,御医束手无策,朝廷号令天下举荐名医赴京诊治。当时朝廷选中六人,余杭瓶窑镇人仲学辂是其中之一。仲学辂被召进京后,将慈禧太后的病治好了。慈禧太后挽留仲学辂在京供职,他婉言谢绝。朝廷遂命他主持浙江医局,于是仲学辂在钱塘开设杭垣医局,主持二十余年,悬壶济世,医治病人数万,名传江南。
仲学辂(? —1900年),字昴庭,清钱塘县仲家村(今瓶窑镇羊山仲家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授宁波教渝。生平博览群书,好宋代二程(程颐、程颢)之学。
仲学辂尤其精通医术,善于挖掘古人药方,治病时很少用猛药,却常常能做到药到病除。余杭章太炎与仲家为姑表亲,常相互切磋医术,章太炎在《仲氏世医纪略》一文中称:“先生独祖述仲景,务及孙思邈,王焘之长,以近世喻、张、柯、陈四家语教人。然自有神悟,处方精微,稀用峻药而病因汤辄效,人以为神。”当时章太炎的老师俞曲园(即国学大师俞樾)疾病委身,恨俗医下药反而增人病情,发愤作《废医论》,卧床以待天命。后经仲学辂医治,病始愈。不禁感叹:“医道未绝也!”
章太炎的长兄章炳森称他“讲医一宗本经、长沙,及张氏、高氏,疏方用药,神妙变化”(《木草崇原集说·序》)。
江浙一带,自古医学兴盛。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出现了医学史上少有的繁荣局面。当时,医家云集,人才荟萃,学医、行医之人都向往来此研习医学。集结在钱塘的医家,尊经崇古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办学讲医、培养人才的风气相袭,研究经典医籍前赴后继,并最终形成中国医学史上唯一的集讲学、医疗与经典医著研究于一体的“钱塘学派”。
仲学辂是钱塘学派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为禀承本派先师之业,而返钱塘开设杭垣医局,传授医道,使先师之学流传于后世。一时间杭垣医局人才济济,有名者如李宝庭、程逊斋、施瑞春、章椿柏、林纾青和王绍庸等。值得一提的是,清末,钱塘学派的几部重要著作,如《内经集注》、《伤寒论纲目》等因战乱罕有存者,仲学辂与同道弟子不遗余力广为搜集,终于获得完本,付官医局重刊,使钱塘学派重要著述得以流传。
仲学辂乐于著述,著作有《本草崇原集说》三卷,附录一卷,《伤寒论集注》等。仲学辂不但精医,对故乡蚕桑、水利事业也十分关心,著有《广蚕桑说辑要》二卷、《钱邑苕溪险塘杂记》、《南北湖开浚记》、《金龙四大王祠墓》四卷等著作。卒后归葬于故乡仲家村,现迁葬瓶窑镇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