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2231|回复: 24

[原创]风云变幻仲家史 团结和谐谱华章

[复制链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0-4-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注:本系列文章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及华夏仲氏网所有。转载、采纳时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祥发卞邑 魂萦开州

泗河,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留下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皋陶、禹等上古领袖的活动踪迹,也孕育了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圣柳下惠”以及仲子、墨子等圣贤。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公元前542年出生于鲁国卞邑,即今之平邑县仲村镇小卞桥。其世系渊源、祖籍何方,众说纷纭,未详其真。只知道其七世祖仲咨做了卞邑大夫,于是迁居于此。

子路自幼尚勇至孝,性格刚直,他“百里负米养亲”的故事,流芳千古,为至孝楷模,被列入《二十四孝》,时至今日,山东平邑、泗水两县的人民还在津津乐道。十九岁的时候,子路从师比他年长九岁的孔子,先是随孔子在鲁国学习,后在鲁国、卫国做官。在周游列国期间,孔、仲二人结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与孔门弟子共同创立了儒家学派。而子路因为勤学好问、信无宿诺、威震诸侯、才堪治赋、三善治蒲,从而名垂千古,终成大贤。

公元前480年冬天,蒯聩与浑良夫、孔姬等纠合在一起,发动了政变,挟持孔悝,赶走了卫出公。六十三岁的子路当时正在外地,闻讯后,立刻赶回卫国国都平乱。在城外遇到刚逃出来的高柴(子羔),高柴说“主公已经逃走了,您就不要再践其难了”。子路说:“既然拿了人家的俸禄,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有难而不管。”要入城门时,公孙敢也说:“您不要进来冒险了”,子路痛斥了公孙敢,慷慨入城,经艰苦拼杀,终因年老力衰,又是长途奔波之后,终至结缨遇难,客死他乡,谱写了一曲英雄壮志未酬的历史悲歌

子路遇难后,其长子仲子崔准备为父报仇,于是禀报孔子,孔子说:“可以”,仲子崔就去了。狐黡得到消息后,说:“真正的君子,不能乘人不防备而掩杀。等到后天,就在城西决战。”到了那天,狐黡手持蒲弓木戟,在决战中被仲子崔杀死。而报了父仇的仲子崔因为年龄、体力均占下风,被随后而至的乱军所杀。

得知父、兄惨死的噩耗,子路的次子仲啟非常悲痛,年仅十三岁的他,奉母命为父奔丧,号泣哀恸。卫庄公(也就是蒯聩)很同情,于是找到子路的遗骸,赐予资财,以礼赐葬于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之北。这一天,是子路遇难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9年的农历三月初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世归卞 繁衍生息

安葬完父亲后,仲啟回到卞邑,赡养母亲颜氏。八年后,颜氏病逝,仲啟于是带着母亲的灵柩来到澶渊,与父亲合葬。然后又回到家乡卞邑,繁衍生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排除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政治思想,始皇帝嬴政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严禁藏私书,惩办以骗人为生的方士,而部分儒生也受到牵连,最终演变为焚书、坑儒两大事件。 

仲子世家此时已繁衍到第九代仲隆。在这动乱时期,他与夫人陈氏带着三个儿子勃、动、缵(又作纲),隐居于峄山脚下,躬饷陇亩,唱随自娱。但是没过多久,他们一家人的行踪就被官兵发现。长子勃,无嗣,疑不幸罹难。

隆祖在一片高梁地边被秦兵围住,秦兵问他姓什么,隆祖看到高梁杆上的一个小虫在爬,便灵机一动,答到“姓种(读音同虫)”,才免遭厄运,从此易仲为种。汉朝建立后,缵祖回到家乡卞邑,恢复姓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居横坊 播迁四方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掌握实权,改国号为“新”。后来,赤眉、绿林军揭竿而起。为避战乱,子路第十七代孙仲世德自卞邑迁至位于任城南四十里的延就亭村并定居。避难时的东奔西走,以致家谱中卞邑部分列祖的名讳、后人、流寓失考。

自此,仲氏族人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新的家乡辛勤耕耘。期间,有因仕宦外迁者。是否有人回迁卞邑故里,尚不得而知。

隋文帝时,子路第三十三代孙仲孝俊为晋州司法,娶陈氏,生长子“在”;侧孟氏,生次子“有”。“在”比“有”年长八岁。

据《北史》卷七一:会文帝崩,使车骑屈突通征之,不赴,(隋文帝之子,庶人杨谅)遂发兵反……遣伪署大将军常伦进兵绛州,遇晋州司法仲孝俊之子,谓曰:“吾晓天文遁甲,今年起兵,得晋地者王。”孝俊闻之曰:“皇太子常为晋王,故曰晋地,非谓反徙也。”

隋炀帝大业年间,仲孝俊担任汝南郡主簿。大业七年辛未岁七月甲申朔二日乙酉,他为《陈叔毅修孔子庙碑》撰文,此碑现存曲阜孔庙的东庑。

在的孙子名叫仲文,学识渊博,虽然流为编氓,仍然业儒自守,颇具先祖之风。任城的治所当时就在延就亭村。天宝年间某日,县令贺知止在街上巡视,见到落魄但不失文雅的仲文,大为惊异,于是和他聊了起来。得知仲文的家世渊源后,贺知止感慨万千,于是拨款为已被封为“卫侯”的子路建庙,让仲文主持奉祀,从此仲氏有了自己的家庙,香火不断。因有一牌坊横在运河涯上,该村遂被称为“横坊村”。仲文被后世尊为仲氏“中兴祖”,供奉于横坊村家庙的“中兴祖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忠报国 大宗南渡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南有方腊,北有宋江,内忧外患加剧。而东北女真族正迅速崛起,与北宋联合灭辽后,窥宋虚弱,挥兵南下,势如破竹,北宋政权内部战和不定,终酿靖康大耻。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汴京(又称东京、汴梁,即今之河南开封)。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四月一日,金人分两批撤兵,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及皇后、嫔妃、诸王、公主、宗室和大臣等三千余人,并携搜刮到的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乐器北去,北宋覆灭。

据南宋淳熙年间51代仲尔侗所作谱序:靖康丁未,中兴皇帝(按:即康王赵构,后来的宋高宗)次济州,先祖考益庵公(按:即子路第49代嫡长孙仲基)以河内公嫡裔,率宗人父老自请出战保国。帝甚褒之,遂遣祖考如扬(按:即担任高邮州判)。

国不可一日无主,钦宗之九弟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改元建炎,寓“以火克金”之意。眼看金兵步步逼近,北方领土不断失守,赵构遂迁到南方的扬州,而在横坊村主持仲氏家庙奉祀的子路第四十九代孙、三十六代仲文的嫡长孙仲基(号益庵),此时正担任高邮州判,拱卫扬州。仲基的胞弟仲琪(号白庵)、仲祺(号履庵)也拜别祖庙和祖坟南下。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在攻破楚州(今江苏淮安)后不久,金兵前封直逼扬州,宋高宗仓惶逃离。文武百官、平民百姓争门而出,渡江避乱。史载“民未渡者尚有十余万,奔迸堕江而死者半之”。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十三日,宋高宗在军政大员的护送下,驻跸临安。为回天下之心,也为巩固对江南的统治,处理南渡的文武百官、皇室贵族的善后事宜,令“百官入见。杭州寄居迪功郎以上,并许造朝。”

因为功勋卓著,仲基被升任为浙江台州知府。建炎三年,东京留守杜充不听岳飞苦谏,决意弃城。第二年春天,担任御前金吾卫参军(金吾卫,就是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的仲基次子仲世第,率将士出城与金兵苦战,身中十余箭而牺牲,死时仍然双目怒视敌军,巍然站立。金兵砍下他的头颅,悬在城楼之上。台州知府仲基益庵公闻此噩耗,大为悲痛,说“此乃家国之忠义子也!”当地群众赞其“有仲由之遗风”。参军牺牲后,其兄世登的长子尔份又接任此职。

后来,仲基又成为江南东路安抚司参议、秘书学士兼节制军国检校,先居秀水天字圩,后居吴江膳字圩,并被宋高宗“赐复庙于吴,雕梁画栋,以续河内公祀”。据记载,御赐河内公庙位于盛泽镇,占地一百余亩,其规制不逊于浙江衢州的孔氏大宗家庙。仲琪随兄扈跸临安,定居浙江,仲祺定居扬州。其后苗裔蔓延,分布四方,形成仲氏南宗,是为仲氏最大的支派。

关于四十九代基、琪、祺亲兄弟三人的事迹,陈宣所作的《仲月谿先生重修谱序》(注:仲曙,字明发,号月谿。江苏吴江盛泽镇人。增修仲氏家乘源流)中这样记载:“益庵公历世变,扈从临安,爰家于吴。有弟曰白庵、履庵皆依倚播迁。中有天可往,无地能居,方其南也,皆止于维扬。及乘舆指浙,益公又与白公从,而履公不以家累随,久之遂为扬民焉。”

除牺牲之仲世第外,仲基还育有二子:世登、世资。世登生子三:尔份、尔伸、尔任;世资生子三:尔修、尔侗、尔佾。

北方领土落入金政权后,为了笼络士人,伪齐的刘豫(降敌前为济南知府)派人来到横坊村,妄图让留守的仲氏族人择其贤者效忠金政权,并授予儒林郎。留守族人义正辞严地说道:“番人屠我士民,以其胡俗变我华风。今康王承统,吾族正位飘零异所,何任尔佞诱哉?凡我族众,皆事中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后人称赞道:“壮哉!夫子路之赴卫难,谓之忠;耳孙南扈乘舆,谓之忠;留守族众不以利动,亦谓之忠。”

宋高宗为了表彰仲氏一门精忠报国的精神,特意下旨在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建立御赐河内公庙。据新疆前贤所存元末仲氏族谱记载,宋高宗赵构亲自为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仲氏祖庙撰写《御赐河内公庙记》,并由宣和三年进士、抗金名将、历任太学正、柯州代理知州、太常博士、枢密院大计议官、泉州知州、汉州知州、吏部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左仆射的戈阳县人陈康伯誊写,刻碑留念。

此前,横坊村的仲氏族人为了避难而居住在附近的南阳湖,而横坊旧庙亦沦为瓦砾,荒草凄凄。既然北方家庙已不复存在,也就自然无人主持奉祀,心系大宋故国的留守族人也没有接受金、元政权的册封。

从此,吴江盛泽镇御赐河内公庙替代山东济宁横坊村祖庙,成为全国仲氏的圣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815

回帖

2187

积分

进士

积分
2187
注册时间
2009-11-7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4-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代相传 接力守庙

自仲氏大宗南渡以后,历届山东济宁横坊村族长在上任之后,首先要去江苏吴江盛泽镇拜会大宗主和御赐祖庙。

南宋末年,51代仲德懋(大宗近支,44代仲蘭的后裔。仲世成之三子),当选为横坊村仲氏族长,随后赴吴江盛泽镇拜谒祖庙。此时,蒙古政权南侵,大宋政权岌岌可危,山东被占领,道路阻隔,仲德懋无法返回横坊村,且耻于侍奉鞑虏,不得已弃船登岸,卜居常熟县东乡的长江岸边,从此滞留常熟。如今常熟市族人皆是其后裔。常熟仲氏因与江南大宗关系密切,直到“文革”浩劫来临之前,族谱一直很完整。

族长仲德懋滞留江南大宗圣地,其二位兄长也同样不愿亲近蒙元。金、宋相继被灭后,元世祖忽必烈诏圣贤子孙悉归故庐。随后,仲孝俊次子34代仲有的后裔应元世祖忽必烈的诏求,主持横坊村仲氏族务。

仲有的后裔主持奉祀祖庙,其实颇费不少周折,据台湾孟俞先生所查“国立政治大学”某善本记载:迄我朝初,济宁横坊村有唤仲虔者,称卫公四十九世嫡裔,世祖信之。然衍圣公孔治奏曰:“昔臣先祖南北分宗,寄南者为嫡。蒙衢州族兄存斋礼让,臣方报效吾主。仲氏实为大儒,吾主宜慎之。”仲虔曰:“贱民实为卫公嫡裔,因宋昏君南逃,金人入侵,吾祖隐逸。今上继大统,实为吾族之幸也。盼遵旧制敕封。”孔治曰:“吾祖为汝祖吾祖之师,故嫡长世系略同。然吾兄存斋为五十三世,汝为四十九世,何解?”仲虔辩曰:“避难使焉”。世祖愤而逐之。

族权落入亲元势力的手中,世成的长子、次子岂能熟视无睹?受时局所限,他们只好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到了元朝的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济宁路总管吕鲁重修横坊村仲氏北庙,此时主持奉祀的,是50代仲衒,其父亲是49代仲虔,其祖父是仲宗实,乃34代仲有的后裔。

此时的中华大地,广大人民群众早已不满元朝政权的高压统治,准备揭竿而起,一时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至正十一年郭子兴率部起义反元,红巾军的旗帜遍及华夏,仲恺(疑为仲衍之子)也投奔了红巾军。这时候仲世成的长子某、次子仲德惠的后裔积极行动,不幸遭到当局和族长仲衒的镇压,一件家族悲剧在横坊村上演。据新疆残谱记载:在封建族长仲衒的主持之下,“至正十一年(1351年),犯族规沉湖者六人。”其中包括鹿、昔、淮宽。

注意了,在现在广泛流传的《仲氏族谱》中,鹿是第52代,昔是第53代,淮宽是第54代。他们后来分别被追认为是宁阳、黄县仲氏族人的先祖。既然始迁祖都被沉入南阳湖了,那宁阳、黄县仲氏从何而来?值得思考。

而据新疆前贤保存的元末仲氏族谱记载,宁阳堽城屯仲氏乃南渡之仲氏大宗一族的后裔,因抗金北迁,谱中尚有宁阳仲正琮《谒吴江祖庙》诗歌一首。至此,真相大白于世。

我们推测:被沉湖的六位烈士,应该就是世成的长子的后人,该支从此绝后。

新疆残谱还记载:“恺投郭氏叛军,遂除籍名”。所谓的“郭氏叛军”,就是郭子兴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军。朱元璋就是在这支队伍中成长起来,后来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

世成的次子德惠一支,由于及时隐匿他处,幸免于难,这才有了后世的北支、东支和西支。

由于这次事件引发族内斗争,仲虔之子仲衒的族长地位被族人推翻。至正十一年(1351 年)冬,仲衒的族兄、处事稳健的仲衍(父讳虞,祖讳宗宝),被横坊村族人推举为新的族长,随后按照家族惯例,前往吴江盛泽镇拜谒祖庙。

仲衍的这次拜庙祭祖,受到了大宗主的热烈欢迎,并留宿数月。直到济宁横坊村的家书一再催促返程修谱,这才打点行装准备启程。临行前就修北谱事宜请教大宗主,大宗主做了语重心长的嘱托。据仲衍回忆,大宗主说道:“卞里仲村,吾祖籍也。任城横坊村,吾旧里也。吾族聚济域者繁矣。粤自前汉季自卞流寓于济,已越千三四百载。开皇间,吾族家业中兴,支派益繁。自基祖南渡已逾六世,蔚成巨族,然思乡之情切也。凡所谓大宗、小宗,虽历代既邈,要之千万子孙之身,皆出祖宗一人之身也,是故素无贵贱尊卑之分。今修北谱,公务必事事亲为,毋懈、毋怠、毋疏、毋漏,合族人而增修之,以图世世相承,泾渭不紊,不失其真也”。之后大宗主送给仲衍一套《仲氏统谱》,这是横坊村收到的第二部《仲氏统谱》。同时,大宗主还赠送了盘缠路费,一直将仲衍送到渡口,才依依不舍的洒泪道别。

回到故里后,仲衍对横坊村先前的两次族人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拨乱反正,并在吴江、横坊村两地族人的支持下,主持了横坊村各支家谱的续修工作,称为“仲氏北谱”。从内容上看,这次修谱,以统谱、宋谱及族中齿录为据,编次成帙。其质量相当之高。可以说这是济宁仲家浅仲氏族谱的最高峰。

在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面前,蒙元政权在中原的统治很快就土崩瓦解,元顺帝北逃。明朝定鼎后,由于先前腆事元朝政权,仲虔后裔失去主持横坊村仲氏家庙奉祀的资格。而仲衍的后人 53代仲策(其高祖父,是仲虔的伯父宗宝之子仲虞。在《仲氏族谱》被错接为虔祖支系53代福之弟、曹县仲氏之始迁祖),因长期出仕元朝、曾经担任南京评事,看不起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于是来到浙江杭州并定居。其胞弟仲符(在《仲氏族谱》被错接为虔祖支系鹿之长子、淮宽之父、宁阳族人之始迁祖),则来到万里之外的天山脚下,从此定居新疆。

历经艰辛,仲世成的次子德惠的后人终于看到了曙光。54代仲旺回迁横坊村,众望所归的成为族长,主持家庙奉祀。其先祖45代仲蘭,是南渡大宗仲基的先祖仲蕳的胞弟。该支在大宗南渡之后,一直负责主持横坊村留守族人事务,是南宋以后横坊村故里实际上的宗子。此支与仲氏大宗(即南宗)的血缘最近,而与仲虔一支没有直系的血缘关系。旺生伯安,伯安生椿、桂。由椿继续主奉祀事。

永乐年间,仲虔的后裔仲也,曾经与仲椿争夺主奉祀之位,未成功。

    在该支的主持下,明朝永乐年间重修横坊村祖庙;嘉靖二十五年再次重修;隆庆年间,明政府给奉祀生员六名。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仲椿的曾孙仲吕被明朝政府敕封为仲氏历史上首位翰林院五经博士。万历十九年(公元1491年),泗水令谭好善,知泗为先贤仲子故里(按:先贤仲子故里应在平邑县),仰慕先贤仲子之贤,又见先贤仲子庙貌倾颓而兴叹,乃捐资重建。泗水仲庙建好后,泗水县令谭好善又发公文,命令仲铨(仲吕的长子)率族人一百零四人除去济宁州民籍,入泗水县儒籍。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494年), 泗水知县尤应鲁又于庙东建“先贤仲子故里坊”。仲铨的长子则显、长孙寅亮也继续主持泗水仲庙的奉祀。

椿、椿的曾孙吕以及后面的铨、则显、寅亮几代人在主持横坊村、泗水仲氏家庙奉祀期间,为保护祖庙,弘扬仲氏文化做出了卓越、不可磨灭的贡献。仲铨的贡献更是亘古未有,先是组织修撰了现存的第一部真正的仲氏家志《卞里志》,后增补至六卷本。接着不远千里远赴异地,修葺先贤仲子三墓及当地祠堂,后编纂了第一部完整记录先贤仲子三墓文献的《三墓志》,后增补至七卷本,此后仲铨父子主持扩大了泗水祖庙的规模,并向继任泗水县令尤应鲁申请泗水祖庙祭田数百顷。

奉祀生员仲铨迁往泗水后,为避免横坊村陷入了“无政府状态”,他向政府推举五十九代仲蒿(仲虔后裔)为济宁横坊村旧祖庙继任奉祀生员,使故里祖庙香火绵绵相传。万历四十一年,奉祀生员仲九卿主持再次重修横坊村祖庙,并在当年向政府再次申请恢复仲家浅祖庙官祭,在当年冬天获得官祭批准,此后横坊村祖庙春秋两季祭祀皆由济宁州知州负责主持,并且每次祭祀由政府拨公费白银六两予以补贴。万历四十七年,奉祀生员仲九卿向政府提出祭田申请,并获得政府批准,拨祭田近百顷以供应祭祀。

时值明朝末期,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女真人起事,同时自然灾害频发,但是苛捐杂税依然没有减少,广大人民群众不堪重负。天启壬戌(即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五月,在巨野人徐鸿儒的领导下,山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驾车、裹粮橐饭、争趋附之。由于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起义军很快就攻克了郓城、邹县、滕县、峄县,与此同时,河北等地也有义军响应。经过半年多的战斗,起义遭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

白莲教起义军曾围攻封建统治者在民间的代言人——孔府,仲家浅仲庙奉祀生员、60代仲九卿率民团解围,从此得到孔子65代孙、北宗衍圣公孔胤植的器重。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在孔胤植的扶持下,经过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程序,仲九卿之子仲于陛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此后,泗水仲庙奉祀生员仲铨的后人不知所终,满清入关后,不愿臣事。在族内外的夹击下,被迫流亡各地。而先前主持奉祀的仲椿的后裔,除了一部分留居泗水以外,其他人陆续外迁或被迫迁至江苏睢宁、江苏邳州和安徽濉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815

回帖

2187

积分

进士

积分
2187
注册时间
2009-11-7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4-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损谱志 移花接木

经阅读仲于陛“增损”版《仲志》所载张有誉之序言,发现与原文抵牾颇多,例如:

任城南四十里,翼然而濒于河者,仲子祠也。仲子世家卞,汉季赤眉乱,子孙徙任城之延就亭;迨元初,复避乱南阳(仲于陛增损版《仲志》改“南阳”为“棠溪”);元(仲于陛增损版《仲志》脱“元”字)世祖诏求其后,乃还居横水(仲于陛增损版《仲志》改“水”为“坊”)村,今名仲家浅,即延就亭故里也。

又查光绪甲辰(公元1904年)尚太宜人主修之《仲氏族谱》:

49代虔:宋高宗南渡,人心驚怖。虔不忍远离祖庙,遂避难于古棠之南阳湖。及金主有诏,求圣贤子孙悉复故盧,虔乃归守庙庭,改其地曰仲家浅,生子衒。

50代衒:金天顺中为鲁掾。

很明显,增损后的序言以及光绪甲辰版《仲氏族谱》想告诉世人:49代仲虔,与南迁之49代嫡长孙仲基同时代,都是生活在宋、金对峙时期。仲虔的儿子仲衒,在金国天顺时期担任“鲁掾”。

我们细心查证之后,发现金政权并无“天顺”年号。金代山东红袄起义军首领杨安儿在1214年建立政权,年号“天顺”,也与仲基1128年扈跸南迁明显不符。

查《元史》得知,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在位仅一个月,改元“天顺”,时值1328年,距仲基南迁整整200年。

又查《至正九年重修仲庙记》“吕公鲁……已寓修复之意,又会其五十代奉祀孙衒以修理请公,遂慨然捐俸金万緍,经始于二月,告成于四月”可知: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仲衒主持重修祖庙。

很明显:50代仲衒于元朝天顺时期(1328年)担任鲁掾,并于21年后即至正九年(1349年)主持重修祖庙。岂有元人之父与北宋末期人同时、且为兄之理?!

又查新疆旧谱,得知:仲虔之父宗实,祖肃,上溯至第34代,为仲孝俊之次子仲有。而南迁之49代仲基,为仲孝俊之长子仲在的嫡长孙。查51代仲尔侗所作南宋淳熙旧谱序言,有“横坊旧里宗远祖康公、宗祖橡公及其子世成族叔,亦率里人来吴,留宿数日”, 可知大宗51代仲尔侗、52代仲胤文与44代仲康(49代仲虔之祖)同为南宋淳熙年间人。

另外,仲于陛“增损”版《仲志》无“素闻吴越分歧间有子路祠庙,始于宋高宗南渡,大宗即嫡支主祀,其规制不逊于衢城。皇上敬贤崇儒,济之子路庙若仍其旧,非天恩之所惠也”。由此可见,当时仲于陛明知仲氏大宗嫡派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且有御赐河内公庙奉祀的事实,但为了继续安然享受清廷的高官厚禄,持续窃据翰林院五经博士的非法地位,不惜藐视祖宗的在天之灵,瞒天过海,悍然删除了这句话,从而使得是非被混淆数百年,也使得他的子孙安稳的继续窃据翰林院五经博士的非法地位。试问,这样的“增损”是否是尊祖敬宗?

由此可知,在明末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受到统治当局器重后,担任仲家浅祖庙奉祀生员的60代仲九卿、61代仲于陛父子就开始了对各支族人世系的“统一”工作。利用“增损”《令名志》旧本的机会,先是罔顾史实,把自己的列代先祖追封为大宗子,并沿用仲氏南宗的世系,使其49代祖仲虔成为49代嫡长孙仲基的兄长,把自己这支篡改为“大宗世家”。其次,把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参与争夺奉祀孙的各支列入自己的支系,再加上仲氏南宗族人仲聚,形成所谓的“小宗四支”。第三,将奉命迁往泗水守庙的宗子仲铨一支诬为“扰乱宗支”,并抹杀了该支自“靖康之变”以后代替南迁大宗主持留守族人事务、主持横坊旧庙奉祀的史实。

从现在广泛流传的家谱中看出:南宋后从仲家浅外迁的族人,竟然全部都是仲虔的后裔(其中不乏收编外地族人以光耀门庭者,亦有外地族人主动攀附者)。这显然是不符事实、荒谬的。另外对于族谱中列代前贤的行迹,也进行了附会,其中不乏张冠李戴、互相矛盾、支离附会、纷纭蹭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者。

下面以黄县仲氏为例,对增损谱志时移花接木的功夫略作一下展示:

查康熙《黄县志》:仲谦,登州府黄县人,洪武戊午(1378)科举人;

查《国榷•卷十六》可知,光禄寺丞、黄县人仲谦卒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八月丙申,距中举已有40年;

查仲家浅《仲氏族谱》及其所衍生的《黄县谱》,仲昔生均美、纯美,次子纯美迁章丘,长子均美居黄县。仲均美生伯孝、伯顺;次子伯顺迁居平度。仲伯孝生谦。可知:仲谦系仲昔之曾孙。

又查仲家浅《仲氏族谱》注,衒生惕;惕生子集、鹿;鹿生子符、昔,长子符迁宁阳。则知:仲昔为仲衒之曾孙。

又查《仲志》卷三所载《至正九年济宁侯吕鲁重修庙记》,元至正九年(1349年)五十代仲衒主持重修祖庙。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依常理推断:二十余年间,不可能繁衍六代以上。

再查新疆所存元版旧谱 “(元)至正十一年犯族规沉湖者六人:鹿、模糊、淮宽、模糊、昔、模糊’。众所周知至正十一年是1351年, 与仲谦中举人的时间洪武十一年(1378年)仅仅间隔了27年。退一万步讲,黄县始祖仲谦假如和昔有直系关系的话,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第四代就中了举人呢? 

综上可知:黄县仲氏在清朝时去仲家浅(横坊村)寻祖、接续家谱时,其来源便被移花接木了。黄县一脉显然非仲衒之后,也非仲昔之后。

再举一个例子,宁阳仲氏:

仲家浅《仲氏族谱》载:宁阳始祖系52代鹿。再查新疆前贤所存族谱:鹿祖已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被沉湖。又有“刚邑族众,江南大宗裔也。胡金驻济州,大宗遣人佯入刚邑胡军,戮其首,己亦遇难。子遂居焉。”刚邑故城,即今之宁阳堽城。又查《宁阳县志》:金时,堽城屯有进义副尉仲进等四人。

显然,北方领土被金政权占领后,吴江大宗牢记国仇家恨,于是派遣族人佯装加入金军,入军籍,驻扎在堽城屯,以伺机杀敌。杀掉金军首领后,亦被金国乱军杀害。其后人定居宁阳,其后瓜瓞绵绵。

在完成世系“统一”,成为形式上的“大宗”之后,在衍圣公孔胤植的扶持下,仲九卿之子、61代奉祀生员仲于陛顺理成章地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此后,该支为仲家浅祖庙的保护、族谱里志的编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值得肯定和赞扬。此乃后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袭翰博 辈受恩宠

子路一生“圣道干城”的功绩和美德,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推崇、敕封和祭祀。

清代之前,子路所受恩荣为: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始从祀孔庙。以后历朝历代均有从祀。

汉灵帝光和元年,始立洪都门学,学内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东魏孝敬帝兴和元年,车骑大将军、兖州刺史李仲璇据“四科之目”塑十子像,实为配享孔子之始。

唐玄宗开元八年,诏称“十子”为“十哲”,改站像为坐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增修庙制,加大弟子封号,子路为卫侯,并勅两京及兖州旧宅庙皆改冕服。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乙卯,加封河内公。

宋神宗熙宁八年,诏定先贤遗像冕服。其中昭定河内公七旒七章。

宋徽宗崇宁五年,诏定河内公九旒九章。

宋度宗咸淳二年,进封卫国公。

明世宗嘉靖九年,更正祀典,追称先贤仲子。

清军入关后,仲于陛随同孔胤植入仕清廷。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授内翰林国史院五经博士。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62代仲秉贞袭封,复称翰林院五经博士。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圣祖仁皇帝南巡,过先贤庙。御制诗曰“河口孤祠在,千秋祀典存。当阶松半偃,绕碣藓堪扪。怀古题新额,遗风想圣门。行舟清昼永,岸草采芳荪。”五月初三日申刻,銮回驻跸先贤庙,皇七子胤祐亲题“勇能卫道”匾额。

63代仲承缵,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早卒无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衍圣公咨题援“兄终弟及”之例,承缵之弟承述,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值得一提的是:翰林院五经博士曲阜颜懋衡的女儿,嫁给仲承述,即颜无繇的七十一代孙女、颜回的七十代孙女,嫁给先贤仲子的六十三代孙。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宪皇帝御赐“圣道干城”匾额。

雍正三年,64代仲蕴锦,考授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乾隆辛酉(公元1741年),定学宫配享座次,俱载明郡志。今开州庙额设祀生三名,范县庙额设祀生三名,沂水县闵仲山庙额设祀生二名,东平州庙额设祀生二名,汶上县庙额设祀生一名,赣榆县庙额设祀生四名。

65代仲耀清,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早卒。

66代仲振棕,乃耀清之子,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考授翰林院五经博士,旋卒,无嗣。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仲耀清之弟耀涵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高宗纯皇帝圣驾南巡,四月初二辰刻,銮回过先贤庙,御赐“贤诣升堂”匾额,并御赐对联云“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

67代仲贻熙,乃耀涵之孙。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

仁宗睿皇帝嘉庆戊午(公元1798年),定宿州祀生一名。

戊辰(公元1808年),仲虺一百二十八世孙、曹县人仲绪崇请荫袭,奉旨敕定先贤为仲氏不迁之宗。清仁宗嘉庆皇帝临雍释奠,一切典礼如初。

68代仲绪堃,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

69代仲统岚,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考授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70代仲延年,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71代仲肇璠,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拒绝接受民主与共和,一心想做“中华帝国”的皇帝,“尊孔崇儒”是他攻击民主革命、通向复辟道路的敲门砖。1913年2月20日,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颁布《崇圣典例》,对有关尊孔事宜做了极为详细的规定,其中除孔氏被封为“衍圣公”外,其他“圣贤后裔旧有五经博士等世职,兹均改为奉祀官”。

民国11年(公元1922年)奉内务部照,刚刚成年的仲肇璠承袭奉祀官世职。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1月18日,国民政府顺应民意,下令废除封建爵位与封号,仅保留孔氏南、北二宗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谱修志 千古流芳

两千多年来,仲氏族谱之修屡矣,然因兵燹,未能长久保存。

1.据乾隆四十年(1775年)65代仲耀涵为《仲氏家谱》所作之序称:“三十六代祖讳文,得请以礼生,主祭事,又为《泗源志》。”但已无稽可考。

2.北宋宣和年间,横坊村仲氏曾修《仲氏统谱》。主持者为第49代嫡长孙仲基。

3.南宋绍兴年间,已扈跸南迁的仲子第49代嫡长孙仲基在吴江重印《仲氏统谱》,宋高宗赵构御制谱序。

4.南宋后期,横坊村44代康、49代橡及其子世成,率里人来吴江谒庙,留宿数日。对51代仲尔侗说:“吾家存谱昔经金寇煨烬,首末无存,仅得残谱一卷。余亦只知父、祖、曾、高名讳。闻宗主移居吴地,知之必精,愿子助以查之。”仲尔侗于是请52代嫡孙仲胤文(字闇师,49代仲基之长曾孙)拿来宣和年间的旧谱,横坊村宗亲通过对比其寻到的残谱,发现世系完全相同,非常高兴。仲尔侗于是劝胤文广联同族,续修谱牒。历时两月,方以告成,而横坊村宗亲亦将新修之谱带回横坊故里。此次修谱,是建炎以来仲氏南、北二宗的合谱。因彼时仲氏大宗已南渡,该谱又被世人称作仲氏南宗谱、吴江谱。后世子孙多次续修。1948年,由吴江仲氏族人带往台湾地区。自此,大陆地区已难觅该谱之踪迹。或许民间仍有珍藏,亟待查访。

5.明朝洪武年间,53代仲符自横坊村远赴新疆并定居,其携带的族谱,至今仍在,惜乎年湮代远,字迹漫漶,有所残缺。较之后世所修之“大宗谱”,此谱世系客观、真实,并无篡改,且有人物列传等内容,初具家志之雏形,应系淳熙旧谱的后续。亟待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仲家浅前贤在续修此谱时,先贤50代孙仲衍曾经作序,他提到:

古者“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先府君在世时尝谓余曰:“宗子迁吴已历年所。绍兴初,宋皇加赐庙额,宗祊有序,春秋祭祀仍其旧。凡我等介子毋得僭越。”今平江、镇江、杭州、扬州、高邮州皆有其裔。

衍不才,忝列家祠,去岁冬赴吴地谒庙,大宗主盛情留宿。一日家书至,知济域族人有修谱之役,心甚喜之,欲返。宗主谆谆告曰:“卞里仲村,吾祖籍也;任城横坊村,吾旧里也。吾族聚济域者繁矣。粤自前汉季自卞流寓于济,已越千三四百载。开皇间,吾族家业中兴,支派益繁。自基祖南渡已逾六世,蔚成巨族,然思乡之情切也。凡所谓大宗、小宗,虽历代既邈,要之千万子孙之身,皆出祖宗一人之身也,是故素无贵贱尊卑之分。今修北谱,公务必事事亲为,毋懈、毋怠、毋疏、毋漏,合族人而增修之,以图世世相承,泾渭不紊,不失其真也。”遂赐统谱,并资财于衍。至于渡口,展拜而再,泪别。

吾济域仲氏,自靖康以前旧谱颇详。靖康季,金主南游,宋皇渡江。吾族宗庙、大宗主皆迁于吴,旧庙毁于兵燹,族谱亦阙焉。后吾七世祖康公南下如吴,始得统谱。至元鞑如济,吾祖奉之焉。嗟乎,愧哉!族弟去岁主沉湖之举,岂非残害同门?嗟乎,哀哉!

此次修谱,以统谱、宋谱及族中齿录为据,编次成帙。盼我宗人,相与勉力于诗书,思踵芳躅,以济厥美,是则衍今日编次意也。若藉以自炫,岂为人后者,而敢出此哉?

其高风亮节,值得后人景仰。

此后由于家族矛盾,济宁仲家浅在明、清两朝一度成为名利场,而谱志也成为了随意装点的小姑娘,屡经篡改,江南大宗的宗法地位也屡遭践踏,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更加严重,以至于形成了南北仲氏五六百年互不来往的尴尬状况。

6.约明代中后期,北宗北支的仲蒲(61代),曾经续修《泗源志》。

7.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赐进士出身、总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天和,在睹仲家浅之仲子庙貌、吊仲子遗像、恢复其殿宇后,为之慨然。遂为之遍收群集,采其家乘,志仲子庙之建置缘由,而并仲子之生平行事大略。书成僭题其名,命之曰《令名志》,意在表彰圣人贤士千古不朽的美好名声。共五卷。

8.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翰林院五经博士仲吕之子、60代仲铨被泗水县令谭好善立为宗子,俾祭田,以主泗水祖庙奉祀,随即编纂《卞里志》,当地官员邵以仁、黄朝选为其作序。此书曾存于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经多次咨询,得知已归还至原捐赠者。亟待查访。

9.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工部都水司主事、钦差提督、山东兖州等处泉闸、安徽人胡瓒,途径仲家浅,拜谒仲子庙,索仲氏谱碟观之。59代奉祀生员仲蒿拿出若干卷《令名志》,语多聚杂,不足观。胡瓒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仲蒿,指出了该志的不足之处。为缅怀泗水祖籍、继承仲氏先祖遗风,易《令名志》为《泗源志》。

10.崇祯元年,曾经担任兵部武库司主事、浙江左布政使、漕储道、南京太僕寺卿、总理河道、工部尚书的宜兴人周鼎,重新校订刘天和所撰《令名志》旧本,济宁儒学训导崔如岱编次,易名《仲氏志》,仍为五卷。崇祯十三年,61代仲于陛又校刊出版了一次,又绘像列图于卷首。清朝康熙年间,仲于陛复增损《仲氏志》,易名《仲志》,书前有明崇祯年间张有誉、张献廷、王三德、李恪伯、陈伯友序跋,以及万历年间胡瓒序、嘉靖年间刘天和自序。而正文则由之前的五卷删减为四卷:卷一前有崇祀像及仲子小像,后将子路生平重要事迹绘像列图多幅,图后附明人赞语,或一二篇,或三四篇,多用四言韵语。卷二首列子录年表,后为姓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林墓、庙宇、钦定章服、礼仪、乐曲、历代谥号、历代祀典、仲氏子孙流寓、古迹、子路实迹、封赠奏疏及朝廷公文,以及宗系。卷三收录了元、明两代有关子路之庙记、祠堂记、墓记、书堂记、书院记、祭田记、碑记等内容。卷四杂录宋至清初祭文以及赞、颂、论、诗、赋、谒文、对联、墓志铭等艺文。此书被《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

此书在搜集、整理关于仲子的历史文献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世修纂家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对文献的取舍,是具有选择性的,当时存世的许多具有珍贵历史、学术价值的文献(例如碑记),竟然没有被收存,让人遗憾。另外就是上文所说的对世系的“移花接木”了,这给后世各地的修谱造成了误导。

11.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东吴文士顾采拜谒仲子庙,结交了当时的翰林院五经博士、63代仲承述。仲承述拿出其祖父仲于陛增损后的《仲志》,说该书“历世久远,庸有笔漏,丈冗未经补削”,“欲修之久矣”。由于顾采熟谙史载,于是请求他帮助重修。顾采答应后,仲承述及其子蕴锦大会宗族,在府第西侧开馆撰述,“凡旬有五日而书成。为卷六,为门类者五”,定名《仲里志》。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乾隆皇帝驾临雍和宫祭奠,仲蕴锦陪祀,见到礼部右侍郎吴家骐,出示《仲里志》,邀其作序。

12.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代翰林院五经博士、65代仲耀涵主持续修《仲氏家谱》。

13.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翰林院五经博士、67代仲贻熙主持重修《仲氏家谱》,为“大宗谱”和小宗谱共八本。其中“大宗”和小宗南支为一本,小宗北支一本,小宗东西支睢宁、邳州为一本,汶上、巨野、范县为一本,开州、曹县、通许、襄城、睢州、汝阳、新河、清河、南宫为一本,黄县一本,莱阳、平度、掖县、宁阳、潍县为一本,南庄、五河、灵壁、淮安为一本。

与此同时,仲贻熙说道:“族谱修矣,《仲里志》不修,尚何待乎?”于是携其旧本,广征意见,悉心校订,简繁补缺,历时十月完成,名曰《续修仲里志》。由于水灾及兵患,未能刊印,抄本藏于箱中保存。

14.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在翰林院五经博士、69代仲统岚主持下,《仲里志》再次续修,终见天日,共五本六卷。有像图志,印有仲子章服像、从行小像、卞里山水图、横坊村山水图、泗水仲庙图及赐第图、仲浅仲庙图及赐第图、开州及长垣仲子墓图、礼器图和陈设图。有礼乐志,载有礼仪、乐器、祭期、祭品及祭品制法、乐章、礼生。有世家志,载有仲子本传、仲子年表、仲子集纪、仲子遗址、“宗子”世表、支子世表、闻达列传、孝子、烈女、贤妇、节妇等。有恩典志,载有历代封号、礼典、章服、授言、给赐、诰敕、奏疏、帝王临幸等。有艺文志,载有御制诗、御制楹联、御制赞文、祭文、碑记、赞、颂、对联、墓志铭、诗赋等。

15.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翰林院五经博士、69代仲统岚的夫人尚太宜人的主持出资下,进行了《仲氏家谱》的第三次续修,共二十四卷,定名为《仲氏族谱》。此次续谱,南宗赣榆族人携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续修的《祝其仲氏宗谱》前来并谱,客观的南宗世系终于出现。

1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值日寇侵华,前清翰林院五经博士71代仲肇璠,沐风栉雨,不畏艰辛,亲自奔赴各地族人聚居处联络,欲续修《仲氏族谱》,终因抗日战事而未果,仅修成一本所谓的《大宗族谱》。

抗战胜利后,又值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后逢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续修总谱、家志一事被长期搁置。

17.在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及山东省微山县的共同编纂下,《仲里新志》于2004年由长影银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仲里志》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现代思维和今人视角展示了仲子生平、仲子思想、仲氏文化遗产,并增录了后人对仲子的系统评价、仲氏姓源研究及仲氏族人分支繁衍情况。全书以“仲氏姓源”开篇,设先贤仲子、仲子集纪、仲氏宗族、仲氏人物、仲庙、仲林、仲府等十卷及附录,共43章53节,计45.3万字,另附多幅图片。

《仲里新志》不仅汇聚了过去所有家志中的精华,而且大大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二十一世纪仲氏第一部家志,它的出版发行实现了广大仲氏族人一百多年来的美好愿望,具有跨时代意义。

18.鉴于近年来仲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地家谱的出现、对家谱的质疑和研究,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开始了《仲里新志》第二版的编纂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14

回帖

419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194
注册时间
2010-4-1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0-4-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有理有节,对研究和续修仲氏总谱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90

回帖

555

积分

举人

积分
555
注册时间
2009-11-5
最后登录
2021-7-23
发表于 2010-4-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伟传的看法,这才是干实事的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3 14:38:2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65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6
发表于 2010-4-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磊先生,博学五车,对本家史,引典辟论,令人佩服.如数家珍.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0-4-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磊的文章我已大概的看了,因我对家谱及仲氏发展史没有太深入研究,但看后觉得:没有对家谱和仲氏历史发展有一个深入了解,绝对写不出几万字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没有平常知识的积累和深入的研究是写不出来的,可以说仲氏的演变和发展对他而言已是了然于胸,这样的人才在我们佩服的同时,还产生了要对他倍加爱护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52

回帖

1368

积分

贡士

积分
1368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4-5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工作原因出差,我有几天没来咱们仲氏的网站了。今天好不容易回来,电脑又被孩子霸占了,呵呵,咱不可能跟孩子争电脑吧。

      言归正传。

      我把网站最近几天的文章都认真看了一遍,发自内心的佩服。各位宗长都是做实事的人,野老先生、仲磊先生、聿修先生的研究能力,更是让我望其项背。特别是这篇《风云变幻仲家史 团结和谐谱华章》,写的很大气,直言不讳。这是对历史、对先人的负责。真心感谢野老先生、仲磊先生、聿修先生,你们虽然称不上专家学者,但是在我心里,按照我的标准,你们已经成为仲氏研究的行家里手了!

      我要向你们致敬,向包括你们在内的仲氏网各位家人学习!走我们的路,让“野姥这厮”(借用她的话)说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2

回帖

38

积分

童生

积分
38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4-5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像爬楼梯——爬的越高,摔得越惨。

      补充一句:仲磊先生这次失算了。你的名字排在“沂东野老”之后,你的光环呢?没有人家亮哟。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2

回帖

38

积分

童生

积分
38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4-5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仲磊(赣榆)在2010-4-1 17:13:45的发言:
注:本系列文章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及华夏仲氏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主题

223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465
注册时间
2010-3-4
最后登录
2024-11-26
发表于 2010-4-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革命不问先后的。只要同志们努力、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众志成城是最经典的成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52

回帖

1368

积分

贡士

积分
1368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4-1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曲阜孔府为什么被农民起义军围攻?因为曲阜孔府一直就是封建统治者的应声虫和帮凶。封建统治者们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使社会拉开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难道就允许你花天酒地,三妻四妾,一掷千金,就不许我发泄屈辱和怒火?!

     

      鉴于之前仲氏家谱出现篡改世系、紊乱宗支的情况,且由于先祖在清明前夕显灵,新疆家谱告诉我们新世系。请论坛上的本家积极提供线索和疑问,积极展开讨论,为全国仲氏家谱的续修提供更多的线索和参考。我个人相信,无论谁做主修人,都会、也必须用客观、实事求是的眼光理出真实的家谱世系源流。时代在发展进步,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绩荣耀中沾沾自喜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批判地继承前人编纂的家谱,剔除一切糟粕和篡改、伪造,吸取精华,有新社会、新时代的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昭远前辈所言极是。虽然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新疆前贤存元版《仲氏族谱》的面世,的确算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先祖地下有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6-29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基是我的祖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6-30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以后能把这些家族史传给下一代,让我们以后的子子孙孙都记得我们的家族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0-11-2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不少优秀的文章,顶上来宗亲们再看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62

回帖

171

积分

童生

积分
171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1-3-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仲昭远(龙口)在2010-4-13 16:12:22的发言:

      曲阜孔府为什么被农民起义军围攻?因为曲阜孔府一直就是封建统治者的应声虫和帮凶。封建统治者们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使社会拉开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难道就允许你花天酒地,三妻四妾,一掷千金,就不许我发泄屈辱和怒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回帖

29

积分

童生

积分
29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2-2-1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受益匪浅!虽然不知道我的祖上向上追溯是何人,但是读了这篇巨作真的是收获颇丰!作者辛苦了!谢谢您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67

回帖

488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89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2-6-2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大气磅礴,对我等不了解家族历史的人是个启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00

回帖

3005

积分

进士

积分
3005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3-9-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打印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8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