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大家知道《槜李文系》是上世纪20年代嘉兴的文化前辈们搜辑编纂的嘉兴历代文献总集。是嘉兴数代文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整部书收集范围统揽了旧嘉兴一府七县历史名人名作。文献时间跨度上至西汉下自清宣统三年,共收集作者2354人,收录文章4041篇。《槜李文系》对研究嘉兴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等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解放后《槜李文系》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被定为善本。 但是对于《槜李文系》与濮院先贤仲子七十三世孙仲欣木和《仲家厅》之间的关连史实却鲜为人知。 据濮院北横街《仲氏家谱》记载:“先贤仲子七十三世孙仲心荣,号欣木,湘四子,桐邑庠生。”民国期间,欣木祖为嘉兴图书馆馆员。1935年,时任嘉兴图书馆馆长的陆仲襄:“嘱同事仲君欣木,先将增辑散叶按次排比,草订成册,以免日久紊乱失次。”这是陆仲襄收到葛词蔚《槜李文系》文稿后做整理校证时的原批注。到1936年底,陆仲襄与仲欣木将散叶装订成78册。 1937年“7.7”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战火烧到嘉兴之前,陆馆长认为如果不迁走馆藏珍贵图书,这些宝贝就难免会散失。于是为了避免敌机轰炸和预防不测,将馆内的善本秘籍分别放在六个大箱子内,转移到不引人注目的江南小镇濮院北横街仲欣木家,由仲欣木照料。仲欣木当时是《仲家厅》主人(即仲家二厅),二厅通气防潮性能都好于仲宅其它厅屋,于是便将六箱书稿储藏于厅屋屏门背后,悉心照看。据我两个堂叔和堂姑(他们是仲欣木子女)讲,六大箱书稿移到仲家厅后,未经欣木公首肯是不能进入二厅的。每年梅雨季节后,他必带领子女翻书箱在二厅上凉书,以防书稿受潮霉变。每到夜晚,欣木公必亲自检查火烛,严禁提灯笼过二厅。如此年复一年,直到1943年书稿被日伪劫盗才停止。 欣木公如此悉心照料这批书稿据他子女讲,他告诉子女书稿里收有他的叔祖父仲錕的文稿。对这件事,我已做了考证确有其事。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收藏《槜李文录》姓氏总目(七)记载:“卷之三十二清仲錕(桐)”等字样。 仲錕:家谱记载为先贤仲子七十一世孙,字銘山,号勿斋,桐附贡生。据96版《濮院鎮志》历史著作存目栏记载有仲錕的《乐志居诗稿》、《印谱仅存》两书。 这段轶事足于说明《仲家厅》抗战时曾一度成为嘉兴图书馆第二,保留仲家厅意义非同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