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764|回复: 14

蓬莱庄官刘家宗系考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359

回帖

542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29
QQ
注册时间
2010-11-20
最后登录
2024-11-10
发表于 2013-2-1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龙口(原黄县)东邻蓬莱,自唐至清两地均隶属登州府。1958年,黄县一度并入蓬莱,1961年恢复分治。蓬黄地缘人文关系非常密切相近,两地仲氏共祖仲昔,蓬邑仲氏皆为龙口分支。
  蓬莱市潮水镇庄官刘家村,现有居民260户,其中仲姓20多户。该支族人只知迁自黄县,不晓徙于何时;既未参加嘉庆、光绪统谱续修,又与祖籍素无联络。独居一隅,犹如断线风筝,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2012年6月,我与编委副主任伟玖在蓬莱大辛店族人崇乐引领下,赴庄官刘家访亲,受到热烈欢迎。在宗亲伟夫家中,召集族人代表举行了座谈。他们介绍:听老辈人讲,该支始迁自黄县城顶仲家,先祖还曾到过黄县祭庙。民国27年,邑东北30里的大季家仲家村续修族谱时,曾派人前往联缀,发现两村虽都迁自黄县,却不属同一分支。进入21世纪后,他们又萌生了修谱念头。2007年,年近七旬的伟夫老先生写信给仲研会理长仲崇义,买来了《仲里新志》,并潜心研究了几年,终因资料匮乏、取证困难等因而未果。在座的伟鹏说,家中传有其父亲亲作的一帧壁挂家谱,并立即回家取来。家谱记载着故去族人的名字,始迁祖65代时岗赫然在目。65—69代的字辈仍保留着原生态,70代“延”字始改用统一字辈。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大家共同议定:马上行动,齐心协力,重修庄官刘家支谱。
  首访之后,两地始终保持讯息相通,交流互动。庄官刘家族人不辱使命,内查外调,辛勤经营,历经半年的积极运作,于今年元月上旬完成初稿,并快递至龙口。我又详细对照检查,整理打印出审议稿。
  2013年元月21日,大雪初霁,路余薄冰,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我与伟玖驱车重访庄官刘家。四九严冬,天寒心热,宗亲们佇立街头,迎候亲人的到来。上午9时许,顺抵村中,大家握手言欢后,便一同来到伟鹏宗亲家。一进门,我们便围坐在居室中间的方桌四周,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对照老谱和审议稿,逐项逐人检查理顺,拾遗补缺,去疑解惑,一鼓作气忙碌至中午12时半,胜利完成了族谱终审。
  族谱告成,皆大欢喜。伟鹏等族人在潮水酒店设宴款待我俩,席间各自畅谈了修谱的心得体会。临别仍依依不舍,频频招手。
  这次修谱活动,打开了庄官刘家尘封之门,实现了族人多年的夙愿,促成了一个游支回归仲氏大家庭,为《仲子世家谱》输送了新鲜血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891

积分

版主

积分
8891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4-9-29
发表于 2013-2-1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支回归仲氏大家庭,利在千秋,功德无量!惟宜伟玖辛苦了!{: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891

积分

版主

积分
8891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4-9-29
发表于 2013-2-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天长的保明支族人,游支回归了,但是目前多方考证无法对接,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查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3-2-1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宜老先生您辛苦了!
       大季家镇仲家村的仲氏族人究竟是不是出自黄县,我有不同看法,与您商讨一下。
       1.曾经有族人上传了隆庆辛未年间(1571年)的蓬莱仲家疃(也就是大季家镇仲家村)世系,上面记载到:
       52代 正卿:其父为扬州府尹,遂籍兴化县。子一:仕达
       53代 仕达:元时为典瑞院判。子一:淑诚
       54代 淑诚:元季为登州太守,扬州府兴化县籍也。子三:敏,居沭阳;哲,居赣榆;晰,留居登州蓬莱县
       55代 晰:字子顺,行三。随父任,留居于此,为蓬莱县之始迁祖

       2.寿光仲氏族人、59代仲尚德,隆庆间,赴赣榆县祭祖,抄录谱图。在当地家谱记载到:
       55代 哲:字子明。赠徵仕郎。原籍高邮府兴化县,其先吴江人。父为登州太守,遂寄居于登州。大明洪武间,迁直隶海州赣榆县,居治之西关。兄子聪迁淮安府沭阳县,弟子顺仍居登州府蓬莱县。

       以上两个记载都来自明朝隆庆年间,距元末明初也就200年。在这短短的200年里,相信族人应该不会把族人的去向记错。

       3.嘉庆六年(1801年),仲家浅的翰博仲贻熙曾经去过蓬莱仲家疃,“问其先世何时自何邑流寓,有对曰卞泗,有对曰吴郡,有对曰昭阳”,连起来,其实就是卞泗(泗水)——吴郡(苏州吴江)——昭阳(泰州兴化),这就是他们的迁徙过程,没有提到黄县。
       由此看来,大季家镇仲家村的仲氏族人是南宗55代仲晰(字子顺)的后人,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作为一个县,我们不能忽略其族人来源的多样性。黄县和蓬莱临近,族人互相迁徙也是存在的。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说:南宗、黄县都有仲氏族人迁居蓬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3-2-1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赣榆以前就闹出这样的笑话。2006年续谱,赣榆续谱委员会某主要成员外出调查,明明知道不是自己一支,却把外地宗亲生拉硬扯的续到自己那支乏嗣的一位先辈的名下(或许愿望良好,但不实事求是),后经查证纯属误接。类似这种情况,各地已经发现不少,只要还有一丝疑点,我们都应该避免。当然,维宜老先生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不容置疑的。也许你们就是经过认真考证,仔细调查了的,我不过就是杞人忧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7

回帖

899

积分

举人

积分
899
注册时间
2012-12-28
最后登录
2024-10-11
发表于 2013-2-1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宜、伟玖等宗亲你们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359

回帖

542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29
QQ
注册时间
2010-11-20
最后登录
2024-11-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利爷对龙口修谱的关注和支持,非常感谢。
   关于蓬莱大季家仲家村宗源问题,我和仲磊弟都亲临该村做过调研。见解不同,不足为怪。我认为源自黄县的主要依据是﹕
1、嘉庆八年,绪易公主修族谱,邀黄县族人庠生振兴为之
作序。序曰﹕“先贤始祖字子路,二世祖讳启,历传而至五十三代祖讳昔,元末因卞遭兵燹,东迁寄居登郡黄邑,遂家焉。迨五十九代祖讳敖,自黄邑迁於蓬邑,住居于八十里铺北。”
   2、民国二十七年,伟武公二修族谱,序曰﹕“吾族始由济宁迁至黄邑,继由黄邑迁至蓬莱山后陈家,复由陈家迁本村村北,乾隆五十九年,更由村北移至本村居焉。”
   谱序所言两个要点是﹕
   1、始迁祖源于黄县,只字没提江南何处。
   2、始迁祖为五十九代敖,而非五十五代晰。
两点探讨﹕
1、绪易谱序曰﹕“今岁癸亥冬,蒙大宗差役传知蓬莱族人,明年甲子春有修缮之举。地隔千里,念及同宗,凡我祖(族)人,虽僻居海滨,敢不奉命?”由此可见,嘉庆癸亥(1801年),济宁仲贻熙并未亲到蓬莱仲家村,而是派“差役传知”。他在《登郡小宗源流考》中所言﹕“有对曰卞泗,有对曰吴郡,有对曰昭阳,无人详端倪,亦不足以取信。”众说纷纭,他持否定态度。之后又言﹕“今考大宗世谱,五十三代祖有讳昔者,元季因兵燹自卞迁于黄邑…是则登郡族裔或系自黄邑迁来。”说明他倾向于蓬莱族裔源自黄县。
     2、伟武谱序曰﹕“吾族自济宁仲家浅迁蓬以来,传今十有七世,繁衍已及百六、七十户。对于修谱,仅绪易公等倡修一次,再未续修。”说明蓬莱仲家村在嘉庆之前没有修过族谱,更无始迁祖为仲晰的记载。至于“族人上传”和寿光族人抄自赣榆的隆庆年间的世系,不知根底。
   再者,仲晰之后,56—58代没有香火,59代突然接上仲敖,如此联谱,令人难以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359

回帖

542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429
QQ
注册时间
2010-11-20
最后登录
2024-11-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仅为个人观点,并非结论。因我掌握的资料不全,加之学识浅薄,有些说法可能偏颇,愿聆教正。
   修谱最好有物证,如旧谱志、碑文、庙记等,传说仅供参考。网上有关仲晰(子顺)的传说很多,主要有﹕1、留守印信,占籍蓬莱,娶妻生子,成为仲家村始祖。2、投靠胶州姐姐家,后来成为平度始祖(光绪谱载平度始祖为伯顺,迁自黄县)。本人认为﹕淑诚在登州知府任上病逝,子顺年幼,不可能留守印信﹔平度始祖伯顺迁居地为李哥庄,并非胶州。这些传说不足采信。
   至于有人“明明知道不是自己一支,却把外地宗亲生拉硬扯的续到自己那支乏嗣的一位先辈名下”,简直就是无中生有,自找麻烦。伟利爷提出的警示,我们理当引以为戒。
   仲家村的仲惟安宗亲,曾于1990年、2006年两次主修族谱。2010年始,响应仲研会的号召,又进行了续修。他对宗源迷失深感纠结,表示暂不联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主题

401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071
QQ
注册时间
2009-11-25
最后登录
2018-11-19
发表于 2013-2-1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宜老先生您好。
       仲家浅的仲贻熙写《登郡小宗源流考》,是嘉庆六年也就是1801年。他“问其先世何时自何邑流寓,有对曰卞泗,有对曰吴郡,有对曰昭阳”。蓬莱仲家疃族人对先世的来源的确众说纷纭,但是为什么没有提及临近的黄县呢?我们要注意:仲家浅翰博虽然熟读四书五经(所以称为“五经博士”),但是对仲氏家谱尤其是外地家谱知之甚少。在蓬莱仲家疃仲氏来源这个问题上,针对当地族人的众说纷纭,他没有认真进行分析,而是仅凭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想当然的臆测蓬莱仲家疃仲氏迁自同属登州府且毗邻的黄县。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敢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而是用了“或系”。
       鉴于一些族人对僭居大宗的翰博的盲目崇拜和信任,误把他的推测当成权威,于是蓬莱仲家疃的族人在嘉庆八年修谱并邀请黄县振兴作序的时候,就采用了他的言论,这才出现“蓬莱仲家疃仲氏迁自黄县”的说法。
       明朝隆庆年间之后70年,满清鞑子入关,中华大地惨遭荼毒,许多栋宇图书毁于兵燹。蓬莱仲家疃的家谱和世系,未必能够幸免,但是“祖籍昭阳(兴化)”的说法却代代相传,所以150多年后的嘉庆年间,“有对曰昭阳”。
       另外,既然嘉庆八年蓬莱仲家疃族人在谱上说迁自黄县,为什么不入十二年后仲家浅翰博修的谱?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当地一些族人不认可翰博的谬论呢?
       关于55代晰(字子顺)留居登州时的年龄,今年1月在沭阳得知:其长兄仲敏把其父淑诚安葬在沭阳的时间,是洪武八年,当年他22周岁。推测,作为老三的仲晰最多19周岁。即使16周岁,也不算年幼呀,守印信也是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2606

回帖

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积分
17045
QQ
注册时间
2011-11-23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发表于 2013-2-1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觉得应该追本溯源,不能完全照搬旧谱。过去的谱由于种种原因,错误不少,理应在本次续修时加以更正,不能一错就错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67

回帖

488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89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3-2-19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仲氏之幸。
有个问题很奇怪,就是直隶海州赣榆县。我所知道的,赣榆县明明属于江苏,怎么又属于千里以外的直隶即河北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主题

4144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25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发表于 2013-2-1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维欢(淄博) 发表于 2013-2-19 12:11
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仲氏之幸。
有个问题很奇怪,就是直隶海州赣榆县。我所知道的,赣榆县明明属于江苏,怎么又属于千里以外的直隶即河北省呢?

     维宜老哥、伟利老爹确实都下了不少工夫,辛苦了。
      维欢哥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过去没有“直隶”这个行政建制。明朝建立初期,定都今南京,当时有许多州、县直属南京的中央政府管辖,因此称为“直隶”。明成祖把中央政府迁到北京后,北方也有许多州、县直属中央政府。为了区别,南方的称为“南直隶”,北方的称为“北直隶”。近代,“北直隶”的管辖范围,包括现在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河南省的北方地区(如大名府、开州)。
      这就好比: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市,不属哪个省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3-2-1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沭阳和赣榆两地族谱看来,蓬莱有淑城祖后裔老三房应该是真的,至于哪一支是其后人,就要认真的核对和考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67

回帖

488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89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3-2-2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磊 发表于 2013-2-19 15:48
维宜老哥、伟利老爹确实都下了不少工夫,辛苦了。
      维欢哥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过去没有“直隶 ...

见笑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3-2-2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族历史研究就要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以科学的态度来发掘历史,论证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5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