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10-12-28 19:25:56 |只看该作者
得姓始祖:仲堪、仲山甫。 仲堪是仲氏一支的得姓鼻祖,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的之后代,以父字为氏。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看来,另一支是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称仲氏,又仲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之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自是不容置疑的。仲堪大有来头的人,仲堪和仲熊,都是上古时名列“八元”的贤者。所谓“八元”是指当时八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他们的当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仲氏后人尊仲堪为仲氏的得姓始祖。 仲山甫一作仲父。是著名周朝大臣。周宣王时受封于樊,又称樊仲,周宣王“料民(调查户口)于太原”,他曾劝谏,辅佐周宣王中兴。《诗经·大雅·崧高》有赞句:“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他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间有很高的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今河南焦作修武周庄乡李屯村),从此以樊为姓,为樊氏得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东汉史学家服虔在《史记正义》中解释说:按祖祀扫排位,父在上,子居下,兄弟中的一、三、五居右,统称“穆”,二、四、六居左,统称“昭”,仲山甫排行老三,所以称“穆仲”。 至于仲山甫出生于何地,史籍无载。但他的封地樊就是周天子给他的法定籍贯,所以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即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史籍《姓氏考略》引《广韵》说:“樊,望地南阳,系出姬姓,虞仲支孙仲山甫封于樊,后以封地为姓。”也说明了他是南阳樊人,当时的南阳即今修武。典籍《诗经·大雅·崧高》中说:只有仲山甫和申伯是国家的栋梁。《诗经·大雅·燕民》是专门颂扬仲山甫的诗歌,说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仲山甫的突出政绩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这些改革的成功,造成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史称“宣王中兴”。 仲山甫的改革措施自然也得罪了不少当朝贵族的利益,所以在周宣王逝世后,贵族们疯狂反噬,仲山甫的子孙族人们在迫害下便纷纷逃逸,为避仇祸,遂改为谐音汉字“种”氏。 仲氏族人皆奉仲堪、仲山甫为得姓始祖。 以上是“华夏仲氏网”上登载的一篇文章,将仲山甫视为仲氏得姓始祖!从侧面证明了吉林樊恒发教授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正确性。 南宋范晔的《后汉书》谓:仲山甫(公元前858--公元前776)“食采于樊,因而氏焉”!仲山甫辅佐“宣王中兴”有功,周宣王赐以“樊邑”为其食采之地,其子孙遂姓樊矣!仲氏子孙现在不姓樊而改为仲姓了,可在我们樊氏众多家谱和众多族人中,仍然将仲山甫视为樊氏得姓始祖,更显无奈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