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有德的仲子家族 ——采访仲子第74代孙、苏州市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仲长春记 记者 陈佳慧 说到苏州人所熟知的名门望族,似乎不外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姓,如王氏、张氏、顾氏……然而在岁月悠久的中华大地上,一些鲜见的姓氏却有着更深的历史。仲氏就是其中一个。
仲长春,仲子的一位苏州后裔。作为仲氏后人成立的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的全国理事,他对人数不多,却名人辈出、富有文化内涵的家族满是自豪。
家族文化始于春秋 谈及仲氏的渊源,仲长春第一个就提到了始祖仲子。仲子即孔子的学生子路。他是孔子的早期最著名的弟子,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仲子位列十哲,世称先贤,被仲氏尊为始祖,仰为旗帜,感召后人修身治世、忠勇报国。
如今仲氏子孙遍布各地,而仲子的故里则在泗水(古为鲁国卞邑)。公元二十三年,仲子第十七代嫡孙仲世德因避战乱,举家离开祖籍泗水,来到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繁衍生息,聚族而居,使此地成为了仲氏故里。两千年后,子孙已达六千多人,海内外大多数仲氏族人最初都是由此而播迁。
仲氏虽然历史源远流长,却有着清晰的家史。据了解,自仲子拜师孔子后,家族中每一个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都记录在案。仲氏族人历来有这样的认识:国家无史则人不知爱国,而国无由强;社会无史则人不知爱群,而群无由立种族;种族无史则人不知爱种族,而种族无以适于生存。由此,族人对宗谱的积累和续写到了唐代就已经初具规模,在百家谱志中初露锋芒。唐太宗贞观八年御制谱赞道:“朕观诸谱,仲氏最古。上自轩辕,下逮子路。”而后裔们对族谱的修缮工作即使在八国联军侵犯中国等动乱年代都没有中断。
宋、明、清三代,仲氏家志五次改写,从《令名志》、《泗源志》、《仲志》、《仲里志》到《仲氏里志》。文革后,后人仲崇义为首倡导开展仲子历史研究,续写了《仲里新志》。
仲长春说,正因为仲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后人分布于四面八方。但是即便两个素未谋面的后裔相遇,也能分出彼此的辈分。而这正与仲氏世代所用的辈分吉字有关。
清朝康熙年间,翰林院五经博士、仲氏北宗63代仲承述首先选择了十个吉字,自64代起,有了明晰的辈分:“蕴耀振贻绪,统延肇跻伟”。清嘉庆二十年,翰林院五经博士、仲氏北宗67代仲贻熙续写了吉字,它们分别是“崇惟昭光晖,怀如敦恒循”。而光绪30年和中华民国26年,又有第69代和71代后人分别增加了吉字。至此,仲氏吉字数量达到50个,与孔、孟、颜、曾四姓吉字数量相齐。
十辈后裔共寻根 仲长春自己的名字里虽然没随仲氏吉字,但是父亲名字中有“伟”字,祖父名字中有“跻”字,自己便是第七十四代“崇”字辈,脉络非常清晰。
明确了辈分后的仲长春常常惊叹于家族历史的绵长。他举了个例子,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了江苏省林业局的副局长,同样是仲氏族人。言谈之中,对方告诉他自己是“肇”字辈,自家女儿是“跻”字辈。小姑娘虽然才是个中学生,却是仲长春祖父辈的人物。“这已经不是辈分差得最多的情况了。”仲长春讲述道,“因为两千年各自家庭的发展有慢有快,如今仲氏已经有十辈人同时生活在一个年代。”
事实上,对仲氏族人更深的接触,是从他加入了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开始的。这个研究会成立于1996年,意在团聚仲氏后人,发扬仲子精神。1998年,理事长仲崇义找到他,请他加入。而说到这个研究会,仲长春显得很自豪。“以姓氏为名成立的研究会在全国基本上是没有的。中国有名的大姓很多,如王、李、张,都是上亿的人口。仲氏虽然在全国只有几十万,却是经过正式批准的全国性的研究会,《人民日报》曾专门刊发过两次消息。研究会还已成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
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组织各种挖掘仲氏文化的活动。至今已经召开了三次仲氏的全国大会。研究会的资料,让仲长春也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小家庭在仲氏家族中的脉络。之前,他的母亲曾告诉他,祖父来自镇江丹徒的大路镇,那里连着有三个村,分别是前仲、中仲和后仲,非常具有仲氏特色。而在翻阅研究会资料后,他发现了对自家一支的介绍:“江苏丹徒一支:仲子第五十代孙仲衒,其次子仲冏为杭州知府。而仲冏之子仲庆远迁至丹徒县,成为了丹徒一支的祖先。”
虽然全国的仲氏活动仲长春没有参加,然而他对苏州的仲氏后人很是留心。加入研究会后,他曾带着成员们来到吴江市仲家弄探访一支后裔。事实上苏州吴江有不少仲氏后人,据资料记载,盛泽仲氏始迁祖为先贤仲子四十九代嫡长孙、大宗子仲基(字址生,号益庵),从山东济宁随从康王赵构南迁,因济宁祖庙被金兵烧毁,宋高宗为表彰仲氏精忠报国的精神,下诏在盛泽镇小口圩划地百亩,创建河内公庙,宋高宗为此亲自撰写了《御赐河内公庙记》,由陈康伯誊写,刻碑留念。在寻访的过程中,仲长春不禁感叹,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盛泽有一家仲氏族人,连续七代,历经280余年,编纂《盛湖志》,后人读书经商,家庭富庶,子女大多在美国发展,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仲长春告诉我们,在他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仲氏子孙都颇有出息。而这与家族文化大有关系。
后人承袭仲子品德 在仲长春眼中,仲氏后人秉承了始祖仲子的许多优点。
首先子路不耻下问,闻过则喜,且敢于和老师孔子争辩问题,这一切都显示出了他谦虚好学的个性。其次,是人高马大的身材,子路有勇会武,这是非常出名的。孔子周游列国,常靠子路保护。据仲长春的观察发现,仲家两种人居多。一是纪检干部,这正体现了老祖宗代代相传下来的刚正不阿的品德。二便是文人多。根据《仲里新志》不完全统计,后裔中出过尚书10人、知县16人、进士12人、知州17人、知府10人、大夫15人、总督1人、翰博9人、擅长诗文、绘画、书法、历史等学者共14人。而与仲长春近期接触到的本家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教授,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院长等诸多学者。
而仲长春自家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在他的记忆中,解放前的动荡年代,祖父便是村里德高望重颇有文化的人。他负责地方上的调解工作,很有威信。父亲仲伟卿在基层供销社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正直厚道,有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而仲子上报效国家,下服务于百姓的品德也同样在仲长春身上体现出来。从工厂、乡镇、纪检机关、信访局、多管局、粮食局、度假区到现在的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并身兼关工委副主任一职,虽然岗位在变,但为民办事的习惯却不曾改变。在信访局工作时,他提倡用“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的三乐精神来克服“清苦、辛苦、艰苦”的三苦。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仲长春总是这样劝导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人家肯定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寻求帮助,我们应该好好接待,解决他们的困难才是。”
仲长春也爱书法,曾临习颜真卿、柳公权正楷字帖。参加工作后,再忙也要抽空练习王羲之、赵孟頫的字帖,在名家指导下,得到不少奖项,最近还在一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三回“和平杯”全国中老年书画摄影诗文大赛一等奖,如今他已是苏州市吴中区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科学院院士。平时练字时,仲长春也喜欢反复临写描述祖先子路品德的诗句:“百里负米是孝,结缨赴难为勇,三善治蒲是仁,见危必拯为义,千乘治赋是志,诺言不宿为信也。”并将条幅送给同门后辈们共勉。他说,这是先人留给仲氏子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引自2011年8月《现代苏州》杂志,刊发时个别文字略有改动)
报:市民政局、市方志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送:《炎黄春秋》杂志社,山东孔子研究院,华夏仲氏网,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黑龙江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濮阳龙文化研究会,湖南社科院何光岳先生,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徐州华夏仲子研究会,泗水仲子文化研究会,市档案馆,市图书馆。
发:仲研会各分会、未设分会的会员。
会址:黑龙江省讷河市委老干部局四楼 电话0452—3380315 共印30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