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盱眙人风俗习惯
过散生日吃面条、鸡蛋,过整生日至亲聚会祝贺,设酒款待。逢60、70寿辰,亲友送礼祝贺,头天晚上吃面条,叫“暖寿”。正日吃寿酒、拜寿。客散时赠送面做的寿桃。过80、90寿辰,主家准备若干碗碟,以便客人带走一只,叫“讨寿”。建国后,小孩过10岁周岁生日,至亲送礼祝贺,设酒席款待。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旧时过年,成人穿着整洁,儿童穿新衣,凌晨放鞭炮,焚香点烛“接天地、敬众神”。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长辈于除夕给压岁钱,初一早晨吃汤圆、水饺。一天不扫地,不汲水,不动刀。大人很少出门。初二早晨焚香“接财神”,出门拜年,见面互道“恭喜发财”等吉利话,初五“接武财神”。这天唱戏的化妆财神到富裕人家和商店跳财神,讨喜钱。初六请出嫁姑娘回家欢聚。建国后,敬神习惯基本消失,仍吃团圆饭,拜年、互道喜话,放鞭炮,长辈仍给小孩压岁钱,时间有的改到初一。有些机关还举行“团拜”,慰问军烈属。文化部门组织多种文艺活动,丰富人民节日文化生活。至亲好友相互往来吃年酒。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过小年”。旧时,张灯结彩,观花灯,玩花灯、旱船等执事,直到二月二了灯。这天早晨,家家吃元宵(汤圆)。现时许多人家仍有此习惯。
二月二
俗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为祭龙之日,人们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忙着带姑娘,欢聚吃饭。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及其前后,家家上坟烧纸添土,祭祀祖先。坟头加“帽”、插柳枝。节前或节日当天,小孩放风筝。建国后,城乡仍有上坟祭祀活动,但增加了新的内容。学校师生,扎花圈,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扫墓时间不超过清明前十天、后十天。
端午节
五月初五,吃粽子,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门上插菖蒲和艾,堂屋挂判官(钟馗)像。小孩穿老虎鞋,戴红“耍线”,剪纸葫芦,做蒜头老虎等物,以示“辟邪”。午后在船塘子观看划龙船,举行游泳比赛。建国后,仍保留吃粽子,吃鸡、鸭、鹅蛋习俗,50年代尚有划龙船活动。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旧时除祭祀祖先,还在野外或岔路口焚化纸钱,祭孤魂野鬼。街道设祭坛,商店门口悬花灯、贴灯谜。此节又叫盂兰会、斋孤会。会期从十五日起到三十日止,俗说在此期间地狱门开放。建国后,破除迷信活动,不再焚香烧纸,仅中午有顿丰盛的酒菜。农村比较重视此节,早晨吃水饺。
立秋
公历八月七日或八日、九日。这天人们吃西瓜,驱除暑气,叫“啃秋”。晚上农村人到田头摸西瓜,叫“摸秋”。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以叫团圆节。亲友互赠月饼。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并以月饼、石榴、柿子、菱角等果品供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 (小月二十九)为除夕,俗称三十晚上。此日贴春联,接灶神,点烛焚香,放爆竹,祭祀、辞岁,吃年夜饭。12点钟接天地,放鞭炮。80年代,这天夜晚,人们收看中央电视台新春文艺联欢节目。12点钟,家家户户放鞭炮辞旧迎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