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孔子形象几多变
不是你善变,而是孔子善变(图)
自电影《孔子》上映后,很多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就成了周润发,其实不是我们善变,而是两千年来先哲孔子也善变,从古至今,他的形象从青面布衣到锦衣华服,为什么孔子如此多变?这些孔子像有无根据?
孔子相貌古籍仅有三处记载
关于孔子的画像、塑像至今保存的有数千种,因为朝代、场所的不同,孔子的相貌也大相径庭,有些温文尔雅,有些形象则很丑陋。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骆承烈,今年已75岁,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孔子画像最多的人,他保存了2400余幅孔子画像,对历代孔子形象研究颇深,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身在孔子故乡的他,骆教授介绍,古籍中记载孔子形象的很少,据他多年研究,古籍中仅有三处对孔子的形象做了记载。
第一,便是《论语》,在《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话:“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但不凶猛,恭顺而安静,威严中显出仁德,严厉中露出慈祥。
第二处,是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如是描述:“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圩顶就是说头上有个坑,孔子经常扎着头巾戴着帽子,看不出坑,但说明孔子前额高。”骆承烈说。
第三处也是《史记》:“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也就是孔子身高1.9米,魁梧健壮。
他称据他考证,除了这三处,古籍中再没有对孔子形象的记载,而各地的孔子家谱中记载的孔子形象千差万别,有些还相当怪异。“家谱中记载都不可信。当然都是为了美化孔子,因为要突出他的与众不同而将他怪异化。”他认为。
顾恺之吴道子画圣像
均靠想象
因为没有古籍提供依据,所以后人对孔子形象的研究非常多,曾经出现过争议颇多的为孔子立“标准像”风波,那我们所见到的孔子画像都来自哪里呢?
据了解,目前流传最多的孔子像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以温文尔雅的庄严形象得到广泛认可,但事实情况是,吴道子所绘的孔子有些丑陋,也不高大,吴道子的孔子像保存在曲阜孔庙中,而流传的孔子像是清代经后人改画的孔子像。
骆承烈教授称,目前发现最早的孔子像是山东东平县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图》中的孔子,这张壁画中孔子只有一张侧脸,有胡须,线条简单,并看不出五官长相。此外,东汉末年武四墓群石刻上的孔子,也只有简单的线条,双手持雁,留有胡须,但看不出具体长相。
之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孔子为鲁司寇像》,这时的孔子戴有官帽,圆脸,五官十分清楚,已经很接近今天见到的孔子像。
之后便是唐代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在吴道子笔下,孔子头戴头巾,相貌普通,清代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下令修孔庙,塑了孔子冠服像,这期间吴道子的孔子像被改画,孔子在清代的形象被变得相貌堂堂、温文尔雅。
“这些大画家画孔子,都是靠想象,完全没有根据。在一些《圣迹图》里,孔子就是一般的人,画得没有特点,这些,都不能作为孔子形象的根据。”骆承烈认为。
家家形象不相同其实孔子是“工具”
骆承烈将从古至今流传的孔子画像分为六类:皇家孔子、官家孔子、儒家孔子、民间孔子、仇家孔子和海外孔子。
皇家供奉的孔子一般是仿照帝王形象,着装也都是天子规格,一般为坐像,看不出身高,孔子均被美化,形象端庄威严,一副帝王相;官家孔子一般用的是顾恺之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头着官帽,俨然一副官相;而儒家学者中流传的孔子像,就用吴道子所绘的孔子,一副学者相;民间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孔子,身着布衣,像学堂里的教书先生;仇家孔子一般都是“反孔”者所绘,例如历史上批孔时的孔子像,都很丑陋,形如小丑;最好玩的是海外孔子像,美国芝加哥供奉的孔子是大长脸,日本人供奉的孔子是矮个儿的胖墩,南美洲的孔子变成黑皮肤……
对琳琅满目、千变万化的孔子像,骆承烈这样评价:“一句话,孔子本身是个工具,大家利用孔子达到自己的目的,按照自己的宣传需要去塑造。”
儒家愈发展孔子形象愈伟大
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古人神化、帝化孔子,都给后人认识孔子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误导,目前,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孔子形象的圣像研究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孔子形象却越来越趋向统一,温文尔雅、威严智慧的孔子形象被更多人接受。
从古至今,孔子众多的形象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之间有何联系?
“孔子像的变化,本身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人们对儒家思想热度越高,孔子形象越伟大,现在大家似乎已经用清代改画的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作为约定俗成的孔子形象了,但是我觉得不必把孔子形象标准化。”骆承烈称。
但是对现在周润发的孔子形象深入人心的现象,他并不反对:“起码对宣传古典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华商报记者 狄蕊红
唐 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拓片﹚
宋 代马远所画孔子像﹙局部﹚
孔子为鲁司寇像
山东曲阜所供孔子像
周润发版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