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669
815
2187
进士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江苏常熟仲氏始迁祖为仲德懋(仲子世家第51世),其世系如下:
44代大宗主仲永宗生45代仲蕳(大宗主)、仲蔅(无嗣)、仲蘭。
45代嫡长孙仲蕳,是仲氏家族的大宗主,其子孙至49代时尽数随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南渡,最初迁居苏州吴江盛泽(始迁祖49代嫡长孙仲基,字址生,号益庵,是仲氏家族的大宗主)、杭州(始迁祖49代仲琪,号白庵)、扬州(始迁祖49代仲祺,号履庵)、镇江(始迁祖51代仲尔佾),高邮(始迁祖51代仲尔侗),后分支江南各郡,除遍及江苏浙江两省外,全国都有分布。
45代仲蘭生46代仲効,46代仲効次子仲恣生48代仲澗,48代仲澗生49代仲橡,49代仲橡生50代仲世成,仲橡、仲世成曾在南宋后期赴吴江大宗祖庙拜庙取谱,50代仲世成生51代仲德慤、仲德惠、仲德懋(迁常熟)。
51代老大仲德慤的后裔在元至正十一年被亲蒙古的仲家浅族长仲衒(34代小宗仲有之后,49代仲虔之子)沉湖灭门,从此从仲家浅族谱中抹去了痕迹。
老二仲德惠生子52代仲临安,52代仲临安生子53代仲敬先、仲奉先。53代仲敬先生子54代仲旺,54代仲旺生子55代仲伯安,55代仲伯安生子56代仲椿、仲桂。
56代仲椿的后裔仲铨(60代。其父仲吕,万历十五年成为仲氏第一位翰林院五经博士)后来被翰博仲于陛及其后人污蔑为“扰乱宗支”,几乎灭门,仲椿后裔的世系被翰博篡改,在清朝的时候收编到翰博谱体系中,移花接木为49代小宗仲虔的后裔,且命名为“东支”。后裔主要分布在山东泗水、江苏邳州、江苏睢宁、安徽濉溪等地。
56代仲桂的后裔,被命名为“西支”,其世系也被翰博篡改,在清朝的时候收编到翰博谱体系中,也被移花接木为49代小宗仲虔的后裔。
53代仲奉先生子54代仲时,54代仲时,生子55代仲伯能。
55代仲伯能的后裔后来被命名为“北支”,其世系也被翰博篡改,在清朝的时候收编到翰博谱体系中,也被移花接木为49代小宗仲虔的后裔。
老三仲德懋则迁居常熟,因对山东仲家浅翰博篡改族谱扰乱宗支不满,始终拒绝与山东仲家浅联系,每次续谱都赴吴江盛泽镇,拜谒大宗祖庙取谱。其具体迁徙始末如下:
南宋末年,蒙古鞑子入侵中原,兵锋所指,生灵涂炭。横坊故里仲子世家51世仲德懋(大宗近支,44代仲蘭的后裔。仲世成之三子)当选为横坊村仲氏族长,随后赴吴江盛泽镇拜谒祖庙。此时,蒙古政权南侵,大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船走到常熟境内时,听闻山东被占领,道路阻隔,仲德懋无法返回横坊村,且耻于侍奉鞑虏,不得已弃船登岸,卜居常熟县东乡的长江岸边,从此滞留常熟。如今常熟县族人皆是其后裔。常熟仲氏因与江南大宗关系密切,直到“文革”浩劫来临之前,族谱一直很完整。
常熟仲氏擅长经商,明朝时就成为当地首富,不少族人西迁入常熟县城居住,但祖墓一直在长江边上,仲子世家第66世仲嘉德晚年曾捐款重修,立碑为记。虽然常熟仲氏族人以经商为主,但读书种子不绝,明朝嘉靖辛酉年出过举人仲举之,但因在赴京赶考途中,病逝于德州,导致书香中断,直到清朝乾隆庚辰年,解元仲嘉德横空出世,名动江南,才再次丕振家声,其子仲应钧于乾隆己酉年再次中举人,到了同治庚子年又出过一位举人仲良树。
关于这次迁徙,《元至正十二年横坊村仲氏北谱》、《常熟举人仲良树履历表》、《常熟仲氏族谱》,均有记载。《常昭县志》也做出了记载:“《常熟仲氏族谱》仲是若辑,自十二世由山东迁虞祖德懋始(海虞艺文目录),按:是若,字令威,为卫公六十四世孙,诸生。”
使用道具 举报
82
554
3834
论坛元老
难得我能看完整一次沧桑。条理清楚,脉络清晰。敬仰楼上“秀才”之功底~~
0
8
童生
拜读,感动
2
10
是不是我们宗族中还有很多类似不幸的家史啊?
311
2818
1万
听老人说,我老家以前有一坑蒙拐骗的被家族中人处死了.
1055
4187
5万
管理员
一般不会
3
51
55
1
谢谢楼主。
拜一下我的老祖宗仲嘉德,可惜我家的家谱在我爷爷辈就不见了
15
424
2172
本帖内容依据新疆传《元朝至正十二年济宁仲家浅仲氏北谱》(存库尔勒)、吴江盛泽镇《仲氏大宗谱》(存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台北)《常熟仲氏族谱吴市支谱》(存常熟),三谱互相佐证。 你伯父手里的族谱是清朝仲家浅翰博谱体系的族谱,此谱源出于新疆传《元朝至正十二年仲家浅仲氏北族谱》,但从清初开始就被翰博篡改。翰博不止悍然删去了“仲蔅、仲蘭、仲効、仲恣、仲澗、仲橡、仲世成、仲德慤、仲德惠、仲德懋”,还删去了很多比如“仲虔”的堂兄“仲虞”一支,将世系虚构到了翰博的祖先小宗“仲虔”的名下;而且翰博将他祖先小宗仲虔扣上大宗的帽子,冒称大宗,并将真正大宗的近支、留守仲家浅村的族人后裔仲伯能、仲椿、仲桂分别命名为“小宗北支”、“小宗东支”、“小宗西支”;将明初失考族人和自己的近支命名为“小宗南支”。
翰博篡改的家谱再修于嘉庆、光绪年间,在北方广为流传,从此家谱变成了你现在看到的样子。 要看正确的世系,可以复制、点击下面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d440f50100gpo6.html
PS:所谓“小宗西支”(这个称呼不准确,是翰博的命名),原来正确的世系(未经翰博篡改前的世系)可参照下图红色的部分:
沭阳仲氏源出于吴江江南大宗,与北宗“南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但相较于翰博支,江南大宗与常熟仲氏、北宗北支、北宗东支、北宗西支还是近支
崇贞叔您好!您和令伯父对仲氏历史和家谱感兴趣,并能参与咱们网站的讨论,我们非常欢迎。
圣门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这是明朝才开始的事情。第一位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的仲氏族人,是59代仲吕(万历十五年受封),他是东支族人,跟你们西支是近支。
仲其昌是“其”字辈,与济宁地区的“惟”字辈族人一样,都是仲子世家第75代。
“四支”之说源于清朝,其实是对明朝仲家浅各支系族人、清朝仲家浅翰博后人世系的拼凑。仲聿修先生的回帖中说的比较详细,您再仔细看看。
另外,49代仲虔(元朝人)不是49代仲基(北宋后期人)的哥哥。详情请阅本网相关文章。
同时,建议您看一下南宋《仲氏统谱》序,链接是http://www.cnzho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3
但是老年人怎么都说我们沭阳仲氏是南支的呢
至正十二年,是公元1352年。彼时仲家浅村已经没有大宗子了。
彼时,仲家浅村仍然处于家族斗争状态。该村主要有两大支族人:大宗近支45代仲蘭的后裔(后分为东支、西支、北支)、大宗远支34代仲有的后裔(元末有48代仲宗宝、仲宗实两支)。至正九年参修仲家浅家庙的,是仲宗实的孙子仲衒;至正十二年修仲家浅《仲氏北谱》的,是仲宗宝的孙子仲衍。
比较而言,至正十二年仲家浅村《仲氏北谱》是仲氏北宗迄今最原始、可信度最高的家谱。如果您想了解“四支”的真实来源,可以参照这个谱系,还有仲聿修先生的文章。
应该是“南宗”之误
64
1783
7
今天刚注册。刚才看了一下。不太明白。可能还要问问老辈的人才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5-4-5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