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湖北省武汉市仲汉祥兄长的诗词《骚尘集》在海虹彩印厂上机印刷。
武汉诗词学者仲汉祥诗集印刷上机
本书后记
我本山野村夫,淡泊名利:谈不上诗人,也不是什么学者。长期生活于农村,沐风月之自然,享田园之乐趣。平生热爱唐宋文学,耽诗词,喜吟咏。得句即随便记之。也没有记上时间和地点,实无收录成集之奢望耳。蒙山东族弟伟帅热心支持,鼎力帮助,乃得成书。我深受感激,不胜荣幸。数十年中,积稿颇多,散佚无定。一时难以收集整理。只是在记忆深刻的和有稿存在的当中摘些而已。纯属巴人下里之歌,难登大雅之堂,留一些给后辈作纪念,于愿足矣。其不加注释者,缘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况且多属白话文章,稍带一些典故而已,读者必能知之。予尝谓“传统文学,不能失传”。诗词是国学中之精华,理当代代传承。留一点习作公诸于世,聊作抛砖引玉之用,期骚人郢正。作者水平有限,难免错误,如不合格,敬请读者谅之。
仲子之裔 祖德宗光
--写在《骚尘集》前
仲伟帅
山东省济宁市,是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诞生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仲子,名由,字子路。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儒家思想的得力实践者和忠诚捍卫者。且受到历代王朝的尊崇和文人志士的敬仰,被华夏仲氏后裔尊为不祧之祖。在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始建庙廷祭祀。八年(公元720年),被列为“十哲”之一。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为卫候(《旧唐书·礼仪志》四)。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河内公,南宋度宗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进封为卫公(《宋史·礼志》)。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为先贤仲子。有清一代,更是推崇有加。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御书“圣门之哲”匾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頒赐“圣道干城”、“勇行贻範”匾额。十一年(公元1733年),御书“卫圣公”字绫封之。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御书“贤诣升堂”匾额,还亲自撰书“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木匾御制对联。
以仲子为始祖的仲氏家族,文化灿烂,人才辈出。如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在历史上先后涌现出一批批以文学、军事、政治为代表的优秀人物。如东晋时代的尚书仲臬;隋代以书法著世的仲孝俊;唐代以文学见称的仲子陵;宋代以政事扬名的仲讷、仲简,以武功显赫的仲基,曾官拜台州知府、秘书院学士兼节制军国检校。明代宣德年间的兵部尚书仲德明。正德年间的宝应人陕西按察使仲本,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在任河南佥事时受理了“民告官”的状子,因调任未能结案,至死深感愧疚,临终嘱其家人将诉状随葬入棺。袭封翰博的仲于陛等等。清代康熙年间的新兴知州仲承烈,官位虽仅为五品,然因爱民如子、治事精勤,得到时人“仲铁面,来何晏,清如水,明如电,理释纷,仁解怨,精恪心,鬼神鉴。时雨阳,泽郊甸。三年来,民歌遍”的赞誉爱戴。把他比作“铁面、青天”,同廉吏包拯、海瑞、刘墉一样流芳千载,受人尊崇。乾隆年间的“窝窝进士”仲永檀,官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身为言官,因弹劾权臣鄂善而声名大振,声惊朝野。而得乾隆帝称:“能发奸摘伏,直陈无隐,应加超擢,以讽台谏。居言官之职者,当以仲永檀为法”的嘉奖。曾玄四代祖孙前后历任四届夔州知府的莱阳人仲贻桂等等。他们有的生活在历史上的鼎风盛世,有的晋身于昏暗腐败的封建官场。然而他们始终以“圣贤之裔”的身份无愧于仲氏先祖。他们或为州守,或摄郡椽,或执专城,或登翰苑而科第蝉联,书香绵远,在任造福百姓,执政重视民生,无不显先贤仲子三善治蒲之惠,四科从政之名。
在近代,一批优秀的仲氏子孙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无怨无悔。如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原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杨虎城将军部将陕西西安人仲兴哉。曾亲自参与了“西安事变”的戒严工作,并协同杨虎城将军“逼蒋抗日”。1946年5月,同仲兴哉一同叙任陆军少将军衔的山东龙口籍人仲跻翰,亦为著名的抗日将领。曾随同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后远赴欧美考察,归著《东西洋考察记》。原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山东龙口人仲曦东,国际著名生态学家仲崇信和原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的江苏苏州人仲秋元。国民政府资深立委、少将衔的吴江人仲肇湘,台湾海军中将仲泽胜,建筑专家仲泽还。为抢救国家财产、而救战友牺牲的革命烈士安徽五河人仲米辉等等。在二00八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荣摘男子击剑冠军金牌的江苏海安奥运健儿仲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全国上下,引以自豪。
沧桑巨变,世代交替,从古老历史中走来的仲氏子孙,正不断的书写着现代文明新的长卷。不断的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向世人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也显示出仲氏子孙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本人生于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因热爱氏族文化,近年来在学习和宣传的同时,足迹遍布于各地,结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宗亲。他们有的是部级高官,有的是省市要员,有的是地方政令,有的是富贾巨商,还有的是诗人学者、教授职员。更有民间逸士、乡土文人,耕读于田园。其中,武汉农民诗人、宗兄仲汉祥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汉祥兄热爱传统文学,喜好填词赋诗,早年就读于师范学校,专攻唐诗宋词。由于在“大跃进”时代思想“保守落后”,不适应时代步伐,继而返乡务农,耕读田园。我和汉祥兄是在十年前经过书信联络结识的,至今尚未谋面。期间书信往来,足谓知己者也。汉祥兄每次来信,皆有新诗拜读,我喜好文史知识,对诗可谓一窍不通。然汉祥兄的诗作每有佳句,我亦反复习读,爱不释手。如集中的《耕读趣》,向人展示了一位农间老人耕读自娱,不附繁华的高尚情操。《沁园春 颂祖》一词更是气势磅礴,写出了祖宗功德,光耀后人。
经过十余年的书信往来,我已经保存其诗稿颇多。适值本人编写拙著《仲子历史文化丛书》之际,意欲帮其整理印刷其诗集,故函嘱其排序寄我,由我在山东印制。未了,汉祥兄嘱吾写上几句话,权作纪念。前已说明:我对诗一窍不通,不敢妄加评论,只是用浅知的氏族历史借题发挥,完成嘱托罢了。一来是报汉祥兄赠诗酬答之谊,二来是借《骚尘集》出版之机让拜读其文的文人志士对仲氏家族有了解、有认识。权以此文完成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