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仲子世家,源远流长。自先贤仲子以后两千五百多年来,历代先祖栉风沐雨,辗转于五湖,繁衍生息;迁徙于四海,开拓发展。历史久远,分支越来越细,分布越来越广,家谱也越来越多。
由于历史原因,各地家谱世系存在失误、缺憾、附会、误接之处,与史不符。为旧谱正误补缺,需要大家群策群力。
目前已知的部分分支有:
1.种氏。据仲氏谱志记载:九代隆,秦处士,始皇时隐于峄山,后仍还卞。生三子,长子勃无嗣,次子动,三子缵(又作纲)。据《朝城种氏族谱序》:十代兄弟三人,纲迁于南,勃无嗣焉,动迁于北,被秦火焚书坑儒,动与父名隆者同隐居于峄山,埋仲为种,缘淹为氏。查《仲氏族谱》与《朝城种氏族谱》,一至十代一致。
至四十二代讳经略者,仕宋有功,因太师蔡京专权误国,避居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种老庄。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十四代有兄弟四人,种冕徙居朝城县;种德用迁居山东济宁,后率其长、次子迁滕南臭橘子园;种自立先迁山东济宁,后迁河南项城郑郭镇种营;种众徙居开州,后人居濮阳县徐镇镇后九章村。同时从洪洞县外迁的还有种得山、种九月、种一太等人。
种氏族人现今分布在山东莘县、微山、枣庄市薛城区、峄城区、菏泽、单县、费县、广饶,河北曲周、深州、衡水、辛集、唐县,河南中牟、沁阳、开封、宁陵、虞城、项城、西华、永城、封丘、原阳、灵宝、濮阳,安徽蒙城、灵璧、萧县、濉溪,江苏泗阳、泗洪、盱眙、徐州市铜山区,山西应县、晋城、襄垣,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渭南(含华州区)、白水、蒲城、扶风、宜君、汉中、潼关、郃阳;甘肃永登、陇西、白银、靖远,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天津市静海区,重庆市万州区等地。
2.河南濮阳。据嘉庆乙亥仲家浅《仲氏家谱》,初,先贤二十六代孙钊,为后齐光禄大夫,留澶渊守祖墓。子奕,为宋比部郎,其后嗣因饥荒流散他处二十馀世,至谨仍归澶渊。衹自知系钊之后,为先贤四十九代孙,共二十馀世名次皆不能记忆。故叙《开州谱》,以谨始焉。后裔居海通乡桑园村、伍家营村、徐镇镇前九章村等村。
3.江苏镇江大港。仲子第二十六代孙仲钊,庆次子,字敬甫,仕齐为光禄大夫,生子三:秉隆、秉兴、秉太,后裔定居润东洪溪镇,即镇江东乡大港,移居华阳观。孩溪村、官庄村、东方村、宏成村亦有族人。。
4.山东诸城。三十九代仲保,担任岭南尉,因兵乱,迁居诸城东北乡白龙山东坡的仲家村,自六十一代后繁衍旺盛,徙居他乡者较多。诸城大多数族人、潍坊市寒亭区族人、高密市部分族人、莱阳市、莱西市的族人、胶州谭家埠的族人,皆其后裔。
5.河南汝南。汝南历史上曾称汝阳,所以汝南族人续汝阳谱。因遭乱谱谍失落。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仲振五挟其世系去仲家浅入谱,只记其高祖,世次皆不能记忆,故仲子第六十二代孙应秀、应炳为世系可考的最早之祖。其后裔现居河南省汝南县板店乡仲庄。
6.宛陵支脉兰州分支。宛陵即安徽宣城。据谱序称,宛陵仲氏之源缘于子路公,其后五七公生于山阳,南渡江于宁国府。自昭德公任凤阳从佥判时,元时强盛,随宋南渡隐于宁国府之东麻姑山之南双庙岗卜居,欲将已田七百亩开塘以救一方,未果而逝,我观三公继父志,于明洪武三年三月兴工开塘,毕于五年十月,浇灌万亩,遂称玉粒塘。观三公居塘北为北仲村,观五公迁塘南为南仲村。明初安付公、义公父子征讨有功,得应指挥佥事,义公奉天征伐,故属北仲村一支,由南复徒于黄河南北及北平、开封、长安、洪洞各处,洪武间,属建祖由洪洞从留庄三经边疆、荆苻兰州,人丁兴旺,至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或营商、或工业、率皆能自立、劳工神圣,系帝之一实业家户矣。仲弘道系十九世孙。有《宛陵支脉兰州仲氏支谱》,存于国家图书馆。
7.河南光山、湖北红安、麻城。据《仲里志》记载:仲子第四十五代孙蕳之次子開,在宋英宗(1064—1067)时,为光山丞,因家焉,未通谱系。查《仲志》,四十六代并无仲開。据光山谱:明朝末年,山东蓬莱、黄县一支族人仲清,迁居湖北红安、麻城。后又分布在光山、新县、安徽广德、江西安义、辽宁凌原等十四省八市十三个县,一千四百多人。分布在此地族人由支祖清公定字辈二十八个,从1800年起,已沿用一百九十三年。又查蓬莱谱、黄县谱,并未发现“仲清”
清咸丰二年(1852年),山东族人仲统书携谱前去查清支派,磋商入谱和更改吉字,红、麻两县族人因有吉字而未改,仲统书又去光山磋商此事,经本支祖荣璋、荣瑞二公赞同,改用山东祖籍吉字。1993年,光山族人修谱曾去仲浅寻根,抄回吉字,又约请红、麻两地族人代表,共同商议此事,“为顾全仲氏宗族大局”,改用祖籍吉字,原支吉字运用到1993年底止。自1994年1月1日起改用济宁北宗吉字,这个过程,已用《同祖异派续合族谱综述序引》写入谱中。当年确定两地统一吉字,证据明显不足,仅仅因为光山有兄弟数位族人的名字中含“应”字,与仲家浅的62代部分族人相似,就盲目将其定为62代。
麻城仲氏以“敦厚堂”为堂号。始祖仲清,明朝时迁居楚北安邑(红安)中和乡大刘家,二世大良又从大刘家迁太平桥张家屋,后村名改称仲家湾月亮地。后裔效国、效泰自黄安迁麻城顺河集枣林岗仲家榨。光绪元年(1875年),思寿由枣林岗迁中驿镇陈寨村何家的,应昌迁麻城喻河朱家冲。《仲氏宗谱》创修于咸丰三年(1853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续修,1993年三修。自十世起的辈分是:士荣光效,勤方思克,复承先泽,有大世昌,盛显达绪,敬有乐群。
8.江西信丰、南康。仲文,字质夫,代数不详。祖籍兖州,世居金陵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街八角井四牌坊。唐昭宗天复三年,钦赐湖广武昌府判。金兵南侵之际,其后代南迁至江南西路(今江西)的桃江上西门(今信丰县桃江镇南山寺北面一带)。至十七世有诚公讳天翰,始迁居于同乡厚塘堡摇篮寨之西麓。至二十四世裔孙景川公讳文秀,于万历间钦赐饮宾,后迁居于桃枝堡朝天寨下莲塘面与狗尾塘。清朝初期,信丰的仲学信、仲学禄又迁至南康(今赣州市南康区)。
9.江苏吴江。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先贤仲子第四十九代嫡长孙仲基(字址生,号益庵)以武功授高邮州判。“靖康之变”后,仲基于建炎戊申间(1128年)偕二弟仲琪(号白庵)、三弟仲祺(号履庵)扈跸而南,中兴宋室,以功升台州知府,擢江南东路安抚司参议。绍兴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受封秘书学士兼节制军国检校。之后,仲基于绍兴初侨寓秀水天字圩,后迁吴江膳字圩,是为仲氏江南大宗的鼻祖。仲琪担任江南督运同知,寓居浙江,仲祺寓居扬州。
10.江苏镇江姚桥。仲子第四十九代嫡长孙基之次子世资,字居易,号二王,别号默庵,荫授承德郎,安吉州知州,赠通政大夫。生子三:长子尔修,入籍秀水。次子尔侗,为扬州府尹,遂留居兴化县平望湖。三子尔佾,字象庭,号润公。任润州经历,遂居润,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姚桥镇仲宝村族人即其后裔。
11.江苏常熟。仲子第五十一代孙仲德懋,自仲家浅迁常熟。
12.江苏宝应。始祖七二公,祖籍山东,先贤季路五十二代孙也。宋南渡徙居扬州江都,复迁高邮,仲家寨今其故址。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公避乱兴化平望湖,晦迹于医。明兴,平定寰宇,遂迁宝应,入籍编氓焉。配李氏,子一:明斋。有《广陵盂城仲氏家乘》(仲代勋辑,崇祯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藏山西图书馆)、《宝应仲氏家乘》(仲代勋编,藏河北大学图书馆)存世。
13.江苏沭阳。仲氏南宗五十一代尔侗的次子正卿为兴化籍,其子仕达为元典瑞院判。仕达之子淑诚,为元登州太守,卒于任,长子敏奉父柩回里,至沭阳遭兵燹不能回,遂卜葬于沭治之东,其后遂家于沭。五十五代仲敏,生昌、蕃,昌生兴、贤、孝、友;蕃生寿、良、亨、泰、睦,共九支。
14.江苏赣榆。赣榆仲氏始迁之祖哲,字子明(现葬于该县仲官河村),是仲淑诚的次子。在其父卒后,携眷属自登州回里,途经赣榆,阻于土匪者数月,亦留居焉。哲下分傑、艺、文三支。
15.山东蓬莱。蓬莱始迁之祖晰,字子顺,是仲淑诚的三子。其父为登州太守,故后葬于沭阳。晰留居蓬莱。后连续三世失名,到五十九代敖后,分为四支:好、瓒、岩、德。五十九代安、收迁往何处不详,有谓已迁关外者今奉天黄土坎仲氏大户即属此系后裔。
16.江苏东台、海安。仲子第四十九代嫡长孙基长子世登,字长升,号耕云,别号蓼庵。荫授以资郎。经尔份、胤文、子发、谦、象贤五代,象贤的长子子宣于明初迁泰州富安场东海滨(今属东台市),后世又有族人迁至今海安西场。如皋市、泰州市海陵区亦有其裔。
17.江苏姜堰。明永乐年间,添寿公由姑苏阊门携家眷及旧谱,卜居海陵东南乡六十里的西后港村(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后港村)居住。自添寿公的第十二世孙开始,立吉字“大仁金国瑞,百子万年青,俊秀润华荣,德才兴富贵”。
18.甘肃民勤。旧名镇番卫、镇番县。据当地2007年版家谱记载,明洪武间,仲儒奉命从山西平阳府出发,率领军甲、车骑、屯兵,到红沙堡戍边镇番,遂家焉。因兵燹,谱牒无存,致使代数不详,其先世亦不可考。生子二:宾、官。查《明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右军都督府陕西都司镇番卫中所官员履历表之仲宦》,民勤仲氏疑似此族,祖籍江都。
19.青海互助。明初,仲明德(军籍)自南京珠玑巷迁居西宁东川红崖子沟上寨堡(今属互助),繁衍至今已有二十四代。
20.四川广元。始祖仲德明,原籍浙江省嘉兴县永安乡三堵壁马耳山(原居山东省兖州府宁阳县红庙坡),时为世袭指挥使。洪武二十四年,同弟仲光明(官职为总旗)领兵入蜀镇守嘉陵江,兵营宅占保宁府昭化县虎跳驿。另,绵竹仲氏也是迁自广元,有绵竹谱。
21.湖北武汉江夏区。自明朝天顺年间因兵荒避乱由山东入楚。祖籍山东泗水。迁楚前为光明、统、昌三代,迁楚时为立吾。抵楚后,自排字辈十五个:名世文维必,启正大高明,定永绍方庭。
22.河北蔚县。蔚县仲氏源出江苏省盱眙县,为世袭军籍。
23.山东莱阳。仲子第五十一代孙仲白(又作锡白),明初迁莱阳县城南穴坊镇教格庄(明初建村,以矫姓命名矫家庄。后矫姓举族外迁。清乾隆年间,村人仲纯信任夔州知府,将村名改作教稼庄,后莱阳县地名办将村名改为教格庄),是仲氏在莱阳始迁之祖。从五十九代兄弟二人:恬息、恬名。恬息有子三:九水、九用、九雄,俱迁文登县(今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六山仲家。恬名子四:九仁、九见、九礼、九智,其后裔有的迁即墨县灵山镇李前庄,有的迁莱西李权庄镇陈家庄,有的迁莱阳穴坊镇吕仙庄,有的迁莱阳团旺镇西吉林夼。九智后裔居教格庄,生子三:于祜、于宠、于恩,遂分为三大支。
莱阳县另有六十代九资等九人,因兵荒迁徒,只知是白之后,其中七世不能记忆。另有六十一代于方等十四人,不知上系,除于成、于元有一子外,其余均无记载。
莱阳谱中记载,长支第六十四代蕴德迁口外狮子岭,耀浩迁大连沙河大屯。次支统誉之子延孔迁瓦子沟。三支振仑的次、三、四子皆不知名,迁大连沙河大屯。绪源之孙延鼎、延守、延寀迁辽宁复州药王庙。统瑁携子延福、延禄迁营口。统武之子第七十代延敏,七十一代肇全、肇江、肇海兄弟三人均迁辽宁复州。另有六十三代承璜迁山东海阳县帽子院。
24.莱西市诵家庄。诵家庄有两支仲氏族人:一是仲耀美的次子仲纯信,从莱阳市教格庄迁入。教格庄三支绪汾公五子统垚、教格庄三支绪濽公的三个儿子统楟、统相、统桂,教格庄三支绪泌公三子统存,教格庄立秀(蕴立)公的义子连柱(耀柱)也迁诵家庄。二是仲子第六十七代孙贻爵自平度市西北乡迁入。
25.山东寿光。仲子第五十七代孙纯,原籍江苏省赣榆县,系艺的次子。值岁饥,族人四散,贫不能自给,公携妻、子往北谋食,无何妻殁于青州府寿光县,子尚幼,寓居于侯镇,今岳庄、挑沟子村仲氏即其后裔。
26.山东宁阳。据清朝仲家浅家谱记载:仲子第五十一代孙惕子二,次子鹿有二子,长子符迁山东宁阳县堽城镇堽城屯。又查《元至正十二年横坊村仲氏北谱》:刚邑族众,江南大宗裔也。胡金驻济州,大宗遣人佯入刚邑胡军,戮其首,己亦遇难。子遂居焉。从五十四代淮宽到六十二代宗望多为单传。宗望有四子:承传、承海、承业、承贤。从此为分四支。从六十七代贻范起,在宁阳培植至孝欢友,轻财施人,教子礼让,不入浮华之家风,被誉为“培风毓秀“,且代代发扬光大。光绪三十年进士、曾在广西任过知县的延仕,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济宁仲家浅村续修仲氏族谱写过序言,就是贻范的后裔。
27.山东黄县(今龙口市)。据黄县谱记载:该县与宁阳族人同为仲子第五十一代孙惕的后代。第五十二代孙鹿之次子昔,其长子均美为仲子第五十四代孙,迁黄县,是黄县始迁之祖。传至第五十七代时,分为六支:后、广、庠、予、磬、廉。黄县族人在近代迁徒较多,尤以关东为众。
28.山东章丘。章丘仲氏始迁之祖纯美,与黄县始迁之祖均美为胞兄弟。该地族谱记载:明初,仲纯美由泗水迁来东八漏河北岸,建村,因与东河北村相对,故名西河北。后裔分居普集街道河北村、普西村、黄庄、上臬庄、河崖,闫家峪乡所在地,文祖街道鸡山圈,官庄街道吴家庄、韩家庄等地。
29.山东平度。伯顺是平度始迁之祖,仲子第五十五代孙,黄县均美之次子,居城南李戈庄。子三:长子翕留居;次子和,迁西北乡官庄社仲家庄(今新河镇新仲家村);三子贵,始迁居文村巷,又迁东南乡仲家庄。
另外,平度市香店街道仲家村的仲氏,明洪武年间仲姓人由云南省乌撒卫吉陵屯移民迁来,根据自己的姓氏起名仲家屯,即现仲家村。
30.山东昌邑东乡莲花山(今昌邑市卜庄镇金山村)。始迁之祖系仲子第六十六代孙仲振林,由平度西北乡仲庄迁此。子四,除长子、次子留莲花山外,其三子贻谟、四子贻恕俱迁关东边外土龙村。
31.山东昌邑饮马街(今昌邑市饮马镇)。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五代孙耀辉,自平度市西北乡仲庄迁此。后裔居西北村和西南村。耀辉之次子振成迁饮马镇东大岭。
32.山东诸城北乡笔墨庄。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四代孙蕴体、蕴式,自平度西北乡仲庄迁此。现为安丘市景芝镇东笔墨庄。
33.山东高密东乡新庄谱。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四代孙蕴显,自平度县西北乡迁距高密县城东乡三十里新庄。
34.江苏江阴。始迁祖遗山(遗三),明嘉靖间由山东迁江阴,世居江阴县东门外仲家埭。
35.江苏常州。原籍镇江丹徒姚桥镇仲宝村,系南宗五十一代尔佾之后。始迁祖仲肇庠,字经世,号致祥,仲子第五十八代孙,明嘉靖间因倭寇乱,迁居毗陵青山门外循理乡史墅。
36.山东曹县仲家堤圈谱。曹县仲氏始迁之祖是仲子第五十二代孙集之次子策。流寓甘州后定居于曹县,现为邵庄乡仲堤圈。
37.河南睢州仲家庄。睢州即今睢县。通许县仲子第五十七代孙谦之第六子明,住尚屯乡仲庄村。
38.河南商丘。始迁之祖是仲子第六十四代孙蕴藉,自山东曹县仲堤圈迁此。
39.山东微山南庄。据考,南庄系仲浅村南在南阳湖里的一个村庄。原为少数人在这里种地,后变成一个村子。始迁之祖系仲子第五十三代孙福之三子德。居住若干代,后因洪水被淹,逐步迁往外地。此村已不复存在。五十五代伯改迁淮安府,五十七代澄迁范县,五十八代科迁河南襄城,六十一代三德、三宾迁江苏睢宁,六十二代应旭,六十三代承府、承训、承瞿俱迁滕州峄庄乡池头集,承龙迁邹城郭里镇朝阳村,承科迁微山两城镇南薄梁,六十六代天祥迁两城镇,天瑞迁朝阳村,六十五代耀知迁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孙家道口,耀河、耀亮迁微山两城镇北薄梁。耀秀迁巨野独山镇曹家楼,六十六代连进迁郓城郭屯镇邵集村,七十一代肇顺迁鲁桥镇圈里。
40.山东邹城郭里。仲子第五十八代孙,西支祐迁此。
41.山东郓城。始迁之祖是仲子第五十三代孙福的三子礼,住郓城县唐庙乡仲堂村。另有郭屯镇邵集村仲氏始迁之祖是仲子六十六代连进,由微山县南庄迁此。
42.山东巨野。巨野城东南独山镇曹家楼。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五代孙耀秀自山东微山县鲁桥镇南庄(因水害,已无村屯)迁此。
43.河南夏邑。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永,自巨野县曹家楼迁夏邑县韩镇乡仲楼村。
44.山东微山西堰。西堰离南庄不远,均在南阳湖里,鲁桥镇西,始迁之祖是南庄德之次子伯亨(五十五代),后也因水害迁走,此村已不存在。
45.河南襄城仲庄。始迁之祖为仲子第五十八代孙科,是南庄始迁之祖德之后裔。自南庄迁河南襄城县汾陈乡仲庄村。
46.江苏淮安。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始迁之祖为仲改(据1904年济宁仲家浅谱记载:淮安始迁祖名伯改,是仲子第五十五代孙,系南庄始迁之祖德之三子。)
47.河南范县。范县仲氏宗族共有两支,一支是北支仲子第五十六代孙坚之次子海。另一支是南庄仲子第五十六代孙理之次子澄。
范县城南三十五里仲家庄谱。始迁之祖系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法。
仲家堌堆。始迁祖系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光迁此。现仲家堌堆已划归山东郓城县李集乡管辖。
杓李家庄。始迁祖为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池、绪亭。
仲家堌堆头庄。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俭。
城南三里仲家庄(高码头镇仲家庄)。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安。
48.江苏睢宁。江苏睢宁仲氏族人来自两地:一是北宗东支仲子第五十七代孙凤的后裔,凤生灏、灏生大朋、大朋生疑、疑生度、度生文琉,文琉生承千、承万、承百、承坐。后生衍惠、衍宾、衍成、衍流、衍道、衍海、衍礼、衍会、衍铭等九支,分别住魏集仲庄、仲庙、黄圩、刘圩、仲院墙、五里塘等。二是来自南庄仲子第六十代日曜之长子三德。
49.江苏宿迁。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一代孙三宾,与睢宁的三德是同胞兄弟,其后裔居凌家集、石头集。
5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该市仲氏族人从两个地方迁此。一是平度市新河乡,二是仲氏首位翰林院五经博士东支吕的三子贞(官名旭贞。顺治十一年岁贡。栖霞训导,选授德州学正)的后裔。
(1)文昌路街道办事处仲家沟。仲子第五十八代孙敏自平度市新河乡仲家庄迁此。
(2)驿道镇朱汉村。(自仲家沟分支)仲子第六十二代孙启文,系仲家沟三任之次子,迁朱汉村。
(3)柴棚。(自仲家沟分支)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五代孙耀玉、耀学、耀照、耀利兄弟四人,均从仲家沟迁此。
(4)沙河镇凤凰庄(自仲家沟分支)仲子第六十六代孙振宾自仲家沟迁此。
(5)沙河镇八里庄。仲子第五十九代孙信自平度市新河乡仲家庄分支于此。
东支贞之后裔迁以下村庄:
(1)沙河镇北河崖。仲子第六十代孙贞,迁掖县西南乡三十五里河崖村北。
(2)程郭镇洪沟头(自北河崖分支)翰玮系仲子第六十一代孙,北河崖贞之次子。
(3)郭家店镇郭家店(自洪沟头分支)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三代孙泰岳。系洪沟头翰玮之孙。
郭家店还有一支,即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林自平度市新河乡仲庄迁此。
51.山东即墨。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一代孙三铎(九官之三子),自平度市李哥庄迁即墨城西三十里宋家町(今即墨市普东镇王家街)。
52.青岛浮山所。即墨宋家町六十六代振诚妻辛氏于康熙初年率贻祥、贻瑞、贻德、贻来迁浮山所村,此为仲姓来浮山所之祖。故现浮山所仲姓子孙均为贻祥、贻瑞、贻德、贻来之后。贻来传至六十九代统玉无嗣。浮山所仲姓于民国初年由七十代肇济纠族人创建族庙“仲子祠”,现保存“仲子祠”竖匾,时间为癸丑年中春。
53.辽宁开原。始迁之仲子第七十代孙延禄、延念,从山东即墨县宋家町迁开原县大干河子。
54.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据嘉庆二十年、光绪三十年仲家浅族谱记载:仲子第五十二代孙贵、富,系河南濮阳县海通乡仲家桑园村夫敖的次子、三子,迁潍县距城三十里的杨孟庄(今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冯马杨孟村)。
潍县流河仲庄(自杨孟庄分支)。仲子第五十九代孙疆沾从贾庄迁城北四十里流河仲庄。
而民国《潍县志稿》记载:仲氏一族,祖居北海县第二都贾家庄(即今沙窝庄)。元皇庆元年立碑,追叙至“贵”,据《仲氏先茔墓记》,按《仲氏族谱》云:仲氏于明洪武中由济宁州迁潍县杨孟庄。
据诸城谱:四十三代宪伦,昭申次子,迁潍县城北三十里杨孟庄。
55.河南虞城。仲子第六十四代孙蕴祥迁城北九里黄里村仲庄;蕴纶迁城北十二里姬塚村仲庄(今属单县)。
56.安徽五河。仲子第六十代孙枚,系思录之子,迁苏州,又迁五河。思录系南支仲子第五十八代孙通之二子,通是仲子第五十七代孙盛之次子,盛是仲子第五十六代孙聚之长子,聚是仲子第五十五代孙伯安之次子,是北宗南支之始。
57.安徽灵璧。仲子第五十九代孙思宾系五河始迁之祖思录胞弟,先流寓五河县,又迁灵壁县固镇桥,现为固镇县。
58.安徽怀远。仲子第六十九代孙统祥之子延德,由固镇县迁怀远西关。
59.河北清河。仲子第五十九代孙聪迁河北清河县,聪系仲子五十八代孙表之长子,表系仲子第五十七代孙爽之三子,爽系仲子第五十六代孙也之次子。属北宗南支。现为清河县杜林乡陈二庄。
60.河北南宫。志系清河县仲子第五十九代孙聪之次子,迁南宫县东南乡三十里屯村,现为南宫市王道寨乡南屯村。
61.河南淮阳。善为仲子第五十八代孙,淮宁始迁之祖。善系仲子五十七代孙孜之次子,孜与爽为同胞兄弟,同为仲子第五十六代孙也的次子和三子。属北宗南支。
62.河北新河。新河始迁之祖为朝,系仲子第五十八代孙,住荆家庄乡仲家曹庄。朝之父为友,友之父为聚,属北宗南支。聚之父为伯安,仲子第五十五代孙(居仲家浅)。
63.山东梁山。始迁之祖为仲子第五十九代孙昂,系南支龙之三子。龙系仲子第五十七代孙仲俊之子。昂于明万历年间自济宁州仲家浅迁居梁山县韩垓镇仲庄(原属汶上)。昂之后裔,仲子第六十二代孙应望迁梁山县拳铺镇李官楼,昂的后裔在梁山县境内居住地有:韩垓镇翟庄、郭仓、侯王庄、五里铺;韩岗乡齐岗、崔庄、南袁口、东袁口等地。在汶上县的,有南旺镇十五里闸村、开河村。
64.山东东平县。仲子第五十九代孙昂之次子九慕迁东平县沙河镇郑家庄。后迁沙河镇丰家庄,该镇于楼仲氏族人也是九慕之后裔。
65.河南通许。通许县始迁之祖为仲子第五十七代孙谦,属北宗北支。居朱砂镇西羊羔桥村,谦之父是圭,圭之父是伯能,伯能之父为义。
66.通许仲庄。仲家庄是通许县邸阁镇仲庄,始迁之祖襄是从该县西羊羔桥村迁此。襄是仲子第五十七代孙谦之第五子。
67.河南民权。民权老颜集乡仲楼村仲氏,系山东曹县邵庄镇仲家堤圈仲子第六十三代孙承顺迁此。
68.安徽濉溪。东支椿(仲子第五十六代孙)后裔。椿有四子、鸾、凤、臣、宜。鸾生润、润生旻、旻生锦,锦生三友,三友生文韶、文昭、文周、文耀四子,文昭迁宿州濉溪口仲大庄。
69.江苏邳州。邳州始迁之祖庭息,系仲子第六十二代孙,为东支臣之后裔。庭息下分四大世系,承礼、承义、承信、承哲。住八路镇仲滩村等十几个村庄。
70.山东邹城。邹城和微山是邻县,北宗西支迁邹城较多:张庄镇锉草峪村,平流河、邹城南关、郭里镇朝阳东村、西村、王屈村、镇头村、东郭村;石墙镇沃里村、韩庄村、羊绪村。
71.江苏沛县。始迁之祖是耀才,仲子第六十五代孙,为北宗北支天珍之子,迁太王庙。
72.山东滕州。北宗西支六十三代承焕(系大猷之子)迁山前马庄,生子五:蕴易、蕴书、蕴诗、蕴春、蕴秋。蕴书迁花庄。
73.山东泗水。卞邑是仲子故里,汉更始元年,仲子第十七代孙仲世德迁至任城南四十里仲家浅,此后泗水之仲无闻。泗水仲庙建成后,泗水县政府令六十代孙仲铨(翰林院五经博士仲吕长子,东支仲椿之后)赴泗水县主持祭祀。万历二十年(1592年),仲铨奉文,率族人一百四十,除去济宁州民籍,附入泗水县儒籍。泗水族人均是东支椿的后裔。椿生鸾、臣、凤、宜四子。鸾、臣之后裔多居泗水。凤、宜之后裔迁往他地。鸾之后裔亮居卞桥曹庄(今泉林镇曹庄),铨之胞弟铎后裔住城关镇西尚书村,振阡迁仲家庄。
74.山东泰安。始迁之祖是仲子第63代孙承统,为北宗北支应宗之子。应宗系其的次子,迁范家镇。
75.山东莱芜。始迁之祖是振郑,仲子第66代孙,泰安65代耀认之长子,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横山口庄。
76.山东费县。北宗西支后裔。仲子第六十六代孙振源迁山东费县北三十里从家庄。
77.山东齐河。始迁之祖系仲子第五十代孙仲儒。距城北三里池庄。
78.山东禹城。据齐河池庄谱记载,仲子第五十八代孙文富分支现在山东禹城市伦镇乡袁家营。而袁家营谱是从六十二代秉贡起。上空四代无名。
79.山东禹城户庄。户庄始迁之祖系仲子第六十六代孙振清,从齐河县池庄分支。
80.山东邹城深沟。深沟仲氏始迁之祖系北宗东支仲子第六十一代孙思学先迁邹城卧牛山,到六十六代振恤又迁邹城田黄镇深沟村。
81.山东嘉祥卧佛寺。该村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六代孙振起,属西支。卧佛寺属嘉祥县卧龙山镇管辖。
82.山东微山石里。为北宗东支、仲子第六十二代孙应鹏、应琨之后裔,现为微山县马坡镇石里村。
83.山东微山址坊头。现为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头村。此地始迁之祖为仲子第六十四代孙,东支蕴礼。
84.山东东平州城。迁往东平县州城镇有两支仲氏族人。一支是仲子第六十六代孙振奎迁州城城东汪高庄,另一支是仲子第六十八代孙绪春自仲浅迁州城城里。
85.安徽含山。含山仲姓由山东迁来,年代不详。含山族人为探讨仲氏的来历做了大量艰苦工作,由于年久,自立字辈三十二个:友堂继子,家应万国,大朝永治,传世荣昌,承宗义道,守来维良,克圣初武,长发齐祥。2002年,含山再次修谱,派族人代表仲荣森等到山东微山,通过查阅全宗家谱,实现了字辈对应,决定用仲氏北宗字辈,实现了字辈统一。
86.甘肃皋兰。由于清同治年间兵燹之故,家谱丢失,下落不明,溯源祖籍不清。家谱残页记载:始祖所出之地虽代远年湮,派别支分犹清。尚英公者(生于万历三十八年),河州莹川土家里之地,迁居保定堡(今皋兰县水阜镇),衍庆称祥,风流云散。有迁大小彬草沟(水阜镇彬草村),有迁白崖庐井水(皋兰县中川镇)。现分布在兰州、皋兰、临夏、东乡、古浪、景泰、永登等市县。大约有三四千户、一万多人。字辈是:应启海子良,朝廷立纲位,荣乃万世,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