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4

【转帖】泗水子路

[复制链接]

1035

主题

4144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25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发表于 2010-9-7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 李存修:山东安丘人。荣获“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之一。2007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录制一期节目(CCTV-10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身兼作家、翻译家、旅行家多重身份。
  1966年毕业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英语系。历任四川教育局高中英语课本编写人员,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口语翻译,四川省外事办公室口语翻译,四川省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招商局广州国际旅游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爱在人间》、《流花忆梦》,游记集《走遍万水千山》、《西欧之旅》、《美国之旅》、《印度之旅》、《行走天地间》、《万绿河源》(与湘君合著),长篇纪实文学《皮尔•卡丹》等共16部著作。《记扬振宁》选入《1995年中国散文精选》,《涛声依旧》选入《中国精短散文作品集》,部分作品还选入其他专集。

     

      这是我第二次进泗水县,而且一住就是五天。其中有三天是在泉林度过。林内有三群自然之泉,相距也并非太远,于是我便一泉一泉地观赏、阅读,想到圣水之源如此惠顾这方土地,不仅72名泉各具风采,白珠银练,映日泛月;而孔子最得力的大弟子之一子路,就诞生在泉林之滨的卞桥村。

      一日黄昏之前,邀了在泗水写生的上海书画家王逸之等数人,离泉林景区,乘车去泉林镇卞桥村仲子巷,车行不足十分钟,就到了巷口。

这里没有庙宇,没有祠堂,也没有故宅,只有一条两米宽的狭窄的旧巷。巷长不足两百米,两边则是高高的石墙,墙内有株高大的梧桐树,把那圆圆的绿色的大叶张扬在围墙的外边。巷子里两三位妇女在聊天。巷口就是宽阔的泗水河边,由于洙水和三组涌泉的汇合,至此已成为一条近百米宽的泗水河,对面是一眼望不透的杨树林,郁郁葱葱,一片绿色盎然的生机。看到脚下这条千年流万年流永远流不断的泗河水和卞桥村的这条仲子巷,在这夜色已从谷底袭来的时刻,我似乎看到冠插鸡翎和腰佩长剑的子路从小胡同的另一头匆匆走来。

      子路姓仲名由,泗水卞城人,说的具体一点,就是现在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仲由生性刚直勇猛,八、九岁时就是卞桥一带的孩子头、孩子王,已具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组织力。他喜爱舞枪弄棒,练习武艺,又能丈义执言,好打不平,当地有许多有关他的传说。

      一日,孔子率弟子来泉林观景,因离曲阜只四十里地,所以他常来这里远足。“逝者如斯”的至理名言就是他在泉林的泗水之发出的。恰好碰见仲由在井台打水,此时,孔子一行口干舌燥,欲求一饮。仲由问:“您是何人?”子答曰:“仲尼也。”仲由笑道:“您饮水有何难?我作一字,如识之,井水尽喝,并拜倒夫子脚下。如不识,甘为吾徒乎否?”子曰:“然。”仲由道:“空口无凭,击掌为实”。夫子与仲由连击三掌后见仲由将扁担平放在井口正中,身立井口问:“何字?”夫子摇头故作不知。仲由仰天笑曰:“中字不识,圣人亦徒负圣名矣!”孔子说:“不是中字,而是仲字。”仲由问:“为何?”孔子手指井口,又指指仲由说:“井口放扁担乃中也,人立其旁为仲也。”仲由听着在理,低头认输,遂拜倒在孔子门下。

      孔子收仲由为徒,众弟子见仲由冠插鸡翎,腰佩长剑,言谈粗陋,对师不恭,埋怨老师误收狂徒。孔子说:“不然,子路行为粗傲,而人品颇佳,育化可为完人,后必成其大气。”

      孔子收徒授学,弟子众多,不少弟子学有所成。也使孔子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尤其是“七十二子”,“受业身通”,而且“皆异能之士”,孔子于他们亲密无间,可以说既在师徒之际,又在父子之间。他们平等相处,亲密和谐,共同组成了一个学术集团。只有孔子而没有孔门弟子就不会形成什么学派,孔子的学说也不会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弟子们的成就,对孔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颜渊、子贡、子张和子路是孔子尤其倚重的弟子,他们各有专长,而且都与孔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他们一方面受孔子之教,为孔子所早就,另一方面他们与孔子朝夕相处,也对孔子和孔子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切影响。仅以子路为例,就能说明许多问题。

      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仲由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孔子还说过:“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孔子为什么会倚重子路,因在多年的互教互学、同旅同游中,子路不仅向夫子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与道理,治国的本领与技能,而且渐渐培养了一身优点,这在孔门弟子中是十分明显的。

      子路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勤奋好学。这一点充分表现在好问上。在这方面,《论语》等古籍有很多记载。归结起来,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修身、养性、做人,如问强、问勇、问士、问君子、问持满之道、问丈夫处世、问完人以及问礼、问孝等。二是如何从政做事,如问政、问事君、问贤君治国等;三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当时著名人物的评价,如问管仲、中行氏等。从孔子对问题的回答中,仲子进一步领会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又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人和事。他是一个“不羞学,不羞问”的人。

      仲子的另一个优点就是“闻过则喜”。孟子曾把仲子的这一优点同禹、舜相提并论,可见对仲子极为推重。他说:“子路,别人告诉他有过错,他就非常高兴。大禹听到别人说出有益的话,就向他拜谢。大舜就更加伟大了,他总是乐于同别人一道行善,经常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而服从别人的意见,愉快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事。”

      人总是有缺点、错误的,知道缺点错误才能改正,不断改正才能提高自己,把事情办好。这要看有无闻过则喜的态度。两千多年前的仲子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实在是了不起的。

      尊师卫道也是仲子的一大长处。孔子是位慈父严师,对子路是“爱之愈甚,责之愈切。”而仲子对孔子,也是充满崇敬之心、敏感之情的,他终生追随孔子,以捍卫孔子及其主张为己任,因此为“圣门所畏”,为后人所扬,被誉为“圣道干城”。

      孔子的言行,经常遭到一些卿大夫及其家臣们的攻击、责难。每当这时,仲子就站出来为孔子辩护。有人故意问孔子:“先生带着礼品去谒见各国国君,如今已见了七十个,但并不顺利。我不知这世上是没有贤明的君主呢?还是先生的主张本来就行不通呢?”这既巧妙而又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孔子一时也难回答。子路事后却做了更巧妙的回答:“建造天下一只最大的钟却用小木棒去撞击它,怎么能使它发出声响呢?你问先生的问题,岂不是像用小木棍去撞大钟吗?”这样有力地回击了问话的赵襄子。

      虽然仲子生前和死后并未留下什么著述,但在《论语》、《左传》、《孟子》和《史记》中均有记载,而被记载的次数,仅次于子贡,占第二位。仲子以其突出的个性,高尚的道德,终身事师和捍卫圣道等,赢得了当时及后世人们尊敬和爱戴,在历史上一直占着重要地位。因此,孔门弟子敬畏他,楚人羡慕他,晋人妒忌他,鲁、卫两国争聘他,在当时即成为美谈。后来曾参的孙子曾西也说过这样的话。有人问曾西:“您和子路相比谁更贤能些?”曾西惶恐不安地说:“子路是我祖父所敬畏的人,我怎么能和他相比呢?”曾参在历史上的地位比仲子和子贡都要高,被尊为“宗圣”,但他对仲子也很“敬畏”,足见仲子在同门中是多么受到推重。

      历史上全国建有多少仲子庙,现在无人能够说清,就我知道的,也是比较著名的有泗水仲庙、微山仲庙和杭州的二贤祠(子路、子贡共祠)。泗水仲庙以其规模宏大,金壁辉煌,流光溢彩,形同孔庙而称颂一时。可惜仅存台基与石柱,现正按原貌重修中。

      站在仲子巷口的泗水河畔,望着那清清流水,心潮起伏。当年孔子曾在河边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也是在泗水之滨,子路拜孔子为师。他们师徒离我们已近两千五百年了,在这遥远而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人皆被风吹雨打尽,被世人一一忘却,脚印也没留下一个。而孔子及其主要弟子们,始终受到人们的传颂与敬仰,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吗?

                                                                     2010.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8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793
注册时间
2010-4-2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表于 2010-9-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能在史书上留名的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另一种则是臭名昭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回帖

0

积分

童生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7-3-3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9-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先贤之高远,感平生于畴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7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1505
QQ
注册时间
2010-4-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发表于 2010-9-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载入史册的人有两种:一种流芳百世,一种遗臭万年。圣贤之名流芳百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666

回帖

403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0
注册时间
2009-11-3
最后登录
2024-10-16
发表于 2010-9-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门弟子敬畏他,楚人羡慕他,晋人妒忌他,鲁、卫两国争聘他,在当时即成为美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4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