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查看: 794|回复: 2

华东师大仲富兰先生的“四不”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815

回帖

2187

积分

进士

积分
2187
注册时间
2009-11-7
最后登录
2017-3-3
发表于 2010-6-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记: “不装”何解?
我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教授,我可以指导博士、硕士论文,全中国只有我指导的最好!我觉得柳珊的博士论文最好它就是最好!这就是“不装”。

记:那么 “不偏”呢?
我不在乎什么大家、名人已经下定的结论,我用自己掌握的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的杯子虽小,但是我用它喝水”。最好的例子就是我自己近几十年来所有的 科研成果,包括中国期刊网从1981年至今的所有论文,即:3篇第一作者和一篇与我的硕士生一起合作的第二作者论文,他们是:

1.楼宇液晶电视形态初探 仲灵毓仲富兰新闻记者 2005/09
2 宣传模式与行政效率——对上海市人口委改进和完善宣传模式的研究 仲富兰 新闻记者 2005/02
3 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鸣锣开道 仲富兰 沿海企业与科技 1996/01
4 试论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仲富兰 社会科学 1984/12

记:再来说 “不偷”。
我在考虑题目时,我总是会掂量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俗话说得好,要晓得“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因此我只写关于“液晶电视”、“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鸣锣开道”以及“上海市人口委改进和完善宣传模式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的“专门学术论文”。

记:最后说说 “不卖”吧。
仲:不卖,当然包含做人的基本品质,例如不能“卖友求荣”、“卖师求荣”之类,也包括不卖弄,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因此我只推荐柳珊的博士论文,算不上 “卖友求荣”,当然我说这篇论文好,算不上卖弄。另外心胸很重要,要承认自己还有“欠缺”,就表示还能进步,比如我只写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纯学术论文, 就标志着我以后的潜力还很大,还可以挖掘其它内容,还可以大有进步。
在当今社会倾向于“浮躁”的年代,“不卖”显得尤其难能可贵。我一定要努力养成纯正的学者气质,争取做一个卖弄学问的男人来与卖弄风骚的女人做个邻居,永远令人感觉俗气。

请比较:
撰写学位论文要有“四不”精神
  记者:许嘉俊 《文汇读书周报》2005.9.16

  近来,对于如何提高高等学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的质量,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仲富兰教授在与笔者聊起这个话题时,表示了他的一些见解,仲富兰教授说起他在读了《在历史缝隙间挣扎(1910-1921 年间的〈小说月报〉研究)》(柳珊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一书后的感受。他说,看了这本书后,产生了一些做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需要“四不”精神的感想——“不装、不偏、不偷、不卖”。笔者当即表示兴趣,愿闻其详。以下是谈话记录——

  记:能先向读者介绍一下《在历史缝隙间挣扎》?

  仲:这本书是同济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柳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血汗之作”。我不是文学史家,对《小说月报》也没有作过研究,问道于盲,但当假期酷暑之中,认真读完柳珊的这本书后,却产生了一些做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需要“四不”精神的感想——“不装、不偏、不偷、不卖”,这不是我的发明,是部分套用当年著名报人张季鸾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

  记: “不装”何解?

  仲:记得我刚离开校门的当初,遇到一些西装革履的青年,“我是搞艺术哲学的”,“我是搞美学的”,那神情就像今日的许多青年“我是在大户室炒股的”一样时髦而又让人肃然起敬。可有谁知道,当学问成为卖弄,成为一些人的装饰时,离它的萧条和冷落已经不远了。柳珊的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从《小说月报》的缘起,阐释了它与商务印书馆的联系,几任编辑的观照,分析它与鸳鸯蝴蝶派的纠葛,以及这份文学期刊在社会大势中的浮沉,言之有据,立论分析都没有丝毫的夸夸其谈。反观时下做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很多人口气比力气大,一开始就提出宏大的规划,希望一举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真是年少气盛,少年不知愁滋味。我的观点是,做学位论文,不要老是抱着在“理论上创新”,千万别弄很多泛泛的观点,如同时下说的文化,弄成大箩筐,什么都朝里装。前一个“不装”是不要装腔作势;后一个“不装”是方法论上的“不作为”。
  记:那么 “不偏”呢?

  仲:“不偏”有点难度,需要一点智慧与勇敢精神。以我作为外行的浅薄见识,学子们坐在大学课堂里修当代文学史,说到《小说月报》,大家都知道茅盾,茅盾主编之前的刊物是个什么情形?柳珊的这个研究课题,把视角投向了1910 年-1921 年以《小说月报》的一个“点”,她读了刊物上的作品后,提出对它的疑惑:她觉得像徐卓呆等人的初期白话小说所显现的语言能力相当纯熟,甚至比新文学初期的欧化语言更接近大众,那么如果不发生新文学运动,白话文学的发展是否会更加顺利?这种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而生发的疑问,确实需要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敢精神的。我以为,探求真理的态度应该这样,不偏于某个既定的成见,不在乎什么大家、名人已经下定的结论,用自己掌握的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的杯子虽小,但是我用它喝水”。

  记:再来说 “不偷”。

  仲:不偷,就是考虑题目时,要掂量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俗话说的要晓得“自己能吃几碗干饭”。选题的困惑是很折磨人的,第一,这个题目要值得做;第二,这个题目要我能做。我在带教研究生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体会,你在这个领域有积累,围绕某个题目,心无旁骛,一直做下去,直到顺利取得研究成果,如果不是这样,例如我们的新闻传播学,曾经遇到一个博士生,一天媒体管理工作实践也没有,他选的题目是中国媒体的经营管理,当然,硬要做,也可以,也很容易,随便逮住几个例子就能写出一篇论文来,但是,你的文章有说服力吗?我们毕竟告别了“文章皆为稻粮谋”的时代,你的文章总得于国计、于民生起点作用吧!

  记:最后说说 “不卖”吧。

  仲:不卖,当然包含做人的基本品质,例如不能“卖友求荣”、“卖师求荣”之类,也包括不卖弄,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柳珊的这本书,几乎涉及了1910 年到1921 年间文学的方方面面,做得很精彩,但是,这本书里她自己还是坦陈对于当时的文学翻译以及弹词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掌握的材料也很有限,不能不是一个“欠缺”。我觉得有这种心胸很重要,还能进步。我看许多青年学子的论文,恕我直言,容易以自己的强势姿态来迫使材料就范。不用研究就有了结论,只不过用整个论文来证明你的结论,这样的研究不具备理论的穿透力。用陈平原教授的话:“表面上得出的结论与最初的预料一模一样,可庆可贺;我的疑问是,那又何必花几年功夫做这个研究呢?”

  在当今社会倾向于“浮躁”的年代,“不卖”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养成纯正的学者气质,比习得具体的技能要重要得多,卖弄学问的男人与卖弄风骚的女人好比两个邻居,永远令人感觉俗气。不知今日正在担任“博导”、“硕导”的大学教授们和众多正在艰辛跋涉的学子们以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主题

4146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246
QQ
注册时间
2009-10-24
最后登录
2024-11-28
发表于 2010-6-8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body6560.)

[ 此帖子通过 “华夏仲氏网论坛 - Wap” 发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91

回帖

8905

积分

版主

积分
8905
QQ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发表于 2010-6-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富兰教授的“四不”,读来个性鲜明,深受启发,“不装、不偏、不偷、不卖”是针对博研论文而言的,我想对于仲研来说是有借鉴作用的。我赞赏“我的杯子虽小,但是我用它喝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华夏仲氏网 ( 苏ICP备2021045915号 )

GMT+8, 2024-11-28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