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积分
- 50462
注册时间2009-10-24
最后登录2025-1-15
|
立即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并起。在此期间,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登上了舞台。本文说说苏秦。
苏秦,是东周时期雒阳人。少时,“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学习纵横捭阖之术。捭就是指采取主动攻势,也可以接受其他人的意见。阖指的是将已经接收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不再接受其他的东西。捭阖之道,就是掌握说话的技巧,迷惑并说服他人,简称“大忽悠”之术。
苏秦通读了鬼谷子亲手撰写的课本,自以为已经出师,于是就离开齐国,决定去实现自己心里的小盘算。外出游历多年,无人赏识,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你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活该!)
听到这些话,苏秦惭愧不已,闭门读书,说:“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他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下了一整年的工夫伏案钻研,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但是他求说当世之君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一个明确的思想蓝图或者政治理想,而是出于一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即:得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前者是利,后者是名。
他首先求见并游说当时的天子、各诸侯国的“大宗”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于是,苏秦前往秦国,给秦惠王画大饼,秦惠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加之刚处死商鞅不久,国内经历大的变动,政局不稳,功勋旧臣讨厌信口开河的说客,惠文王就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为由打发走了苏秦。
苏秦就到了赵国,但时任国相(奉阳君)深知苏秦的品行,不喜欢他。
碰壁的苏秦又跑到了燕国。最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慷慨激昂、善于演说的本领,陆续忽悠了东方六国,与秦国抗衡。
苏秦这么做,是出于憎恨秦国,还是出于六国大义?
都不是。
苏秦高明,但却绝不高尚,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老油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像个生意人,谁出的价钱合适、谁捧他,他就为谁服务。
这一点,苏秦比孔夫子差远了。想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虽穷困潦倒、屡屡碰壁,仍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苏秦曾对燕国的国君说:“我不讲诚信,正是你的福分。那些讲诚信的都死守道德,谁为了你的利益奔走呢?”可见,这是一个投机分子的圆滑说辞。
而苏秦的行为更是令人不齿,“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苏秦在燕国为官,却和燕国太后私通。燕国的国君明明知道自己的老娘被苏秦睡了,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加厚待苏秦。
最终,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当然,并非拥有实职的丞相,其实是提供战略参考的客卿,顶多是个“顾问”罢了。但是可以成为君臣的座上宾,可以坐C位,名利双收。
他把战国的局势搅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卒。
若干年后,天下归一。而当年穿梭于列国之间、透支列国互信、对抗天下一统的“总导演”苏秦,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自私自利、巧言令色、沽名钓誉的形象。
|
|